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23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线圈部件。在将细线化的金属线焊接于端子电极时,为了将金属线临时紧固于端子电极,若对端子电极实施较强的铆接加工,则金属线有可能被切断。若铆接加工较弱,则有可能无法适当地临时紧固金属线。端子电极(27)的连接部(37)具有基准面(37b),金属线(23)的端部与端子电极(27)的连接部(37)经由从基准面(37b)隆起的焊接块部(43)相互连接。用于规定金属线(23)从基准面37b浮起的上限的罩部(40)设置于端子电极(27)。在与基准面(37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罩部(40)位于覆盖金属线(23)的一部分的位置,发挥临时紧固金属线(23)的功能。罩部(40)不为铆接加工的对象。罩部(40)不为铆接加工的对象。罩部(40)不为铆接加工的对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8年06月2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810637685.9、专利技术名称为线圈部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备金属线以及电连接有金属线的端子电极的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0003]对本专利技术有贡献的技术例如记载于日本专利第390983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金属线以及电连接有金属线的端子电极的绕组型的线圈部件。
[0004]图8和图9引用自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1中的图1(B)和图1(C)分别对应。图8和图9示出了线圈部件所具备的作为芯部的一部分的一个凸缘部71、配置于该凸缘部71的端子电极72、及连接于端子电极72的金属线73的端部。
[0005]端子电极72具备沿着凸缘部71的外侧端面配置的基部74、从基部74经由屈曲部沿着凸缘部71的图中的上表面延伸并承受金属线73的端部的承受部75、以及从承受部75经由屈曲部沿着凸缘部71的内侧端面延伸的回折片76。如图8详细表示的那样,端子电极72进一步具备从承受部75的侧缘经由弯折部77延伸并焊接于金属线73的焊接片78和用于在焊接时将金属线73临时紧固的临时紧固部79。
[0006]关于上述的焊接片78,图8示出了实施焊接工序前的状态,图9示出了焊接工序后的状态。图9示出了通过焊接产生了的焊接块部80。焊接块部80是在焊接时已熔融的金属冷却并凝固而生成的。
[0007]焊接工序的详细如下所述。在焊接工序前的阶段,如图8所示,在承受部75与焊接片78之间、以及承受部75与临时紧固部79之间插入有金属线73。接下来,为了将该状态下的金属线73临时紧固,使用工具对临时紧固部79实施铆接加工,使得由承受部75与临时紧固部79来夹持金属线73。
[0008]接下来,将金属线73与焊接片78焊接。更具体而言,应用激光焊接。激光被照射至焊接片78,由此,金属线73与焊接片78相互熔融。其结果,如上所述,形成焊接块部80。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09834号公报
[0010]然而,伴随着电子电路的小型化,需要更加缩小用于电子电路的线圈部件,为了应对该情况,存在欲使绕组型的线圈部件所使用的金属线更加细线化的需求。
[001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如上所述,使用工具对临时紧固部79实施铆接加工,由此将金属线73临时紧固。在上述的焊接工序中,在形成应成为焊接块部80的熔融部分时,因残余张力而存在金属线73从承受部75浮起的趋势,但临时紧固部79也具有不使金属线73从承受部75浮起的功能。因此,在焊接后,能够使金属线73沿着承受部75且位于接近承受部75的位置。
[0012]但是,金属线73越形成为细金属线,越容易产生以下的问题。
[0013]问题1:金属线73被成为铆接加工的对象的端子电极72的临时紧固部79的边缘部分切断。
[0014]问题2:因在铆接加工后产生的端子电极72的弹性后效,临时紧固部79相对于承受部75打开,从而无法对金属线73适当地进行临时紧固。
[0015]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若为了减少问题1而削弱铆接强度,则容易产生问题2,相反若为了减少问题2而加强铆接,则容易产生问题1。即、需要控制矛盾的现象,因此,金属线73越形成为细金属线,能够允许的铆接范围越窄,从而加工越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线圈部件。
[0017]本专利技术用于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具备金属线和端子电极,且该端子电极具有与金属线的端部电连接的连接部。端子电极的连接部具有基准面,金属线的端部与端子电极的连接部经由从基准面隆起的焊接块部而相互连接。
[0018]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罩部,该罩部用于规定金属线从上述基准面浮起的上限,在相对于基准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该罩部位于覆盖金属线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0019]这里,罩部不是成为引起上述的问题的原因的铆接加工的对象。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被罩部覆盖的金属线的一部分,优选截面呈圆形。根据该结构,金属线不因铆接加工等而被压扁,因此能够减少金属线的断线等的风险。
[0021]另外,被罩部覆盖的金属线的一部分优选不被固定。根据该结构,能够有利地吸收因在线圈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线圈部件的安装后被施加的热冲击或外力等而作用于金属线的应力,从而能够减少金属线的断线等的风险。
[0022]另外,优选罩部仅在一个面与金属线对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罩部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并且不必使罩部成为铆接的对象,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加工方法形成罩部。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与上述基准面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基准面与焊接块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H1和基准面与罩部之间的距离H2的关系优选为H2<H1,距离H2大于金属线的直径。
[0024]根据该结构,能够顺畅地将金属线向罩部与基准面之间引导,以成为能够规定金属线从基准面浮起的上限的状态。此外,金属线通常具有线状的中心导体和覆盖中心导体的周面的绝缘包覆层,但金属线的直径是指被罩部覆盖的部分中的金属线的直径。即、在被罩部覆盖的部分中的金属线具有绝缘包覆层的情况下,金属线的直径是中心导体和绝缘包覆层的直径,在被罩部覆盖的部分中的金属线不具有绝缘包覆层的情况下,金属线的直径仅是中心导体的直径。
[0025]在上述结构中,金属线与罩部接触,但可能存在与基准面不接触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与罩部和基准面的任一个都不接触的情况。
[0026]罩部优选作为端子电极的一部分而设置于连接部以外的部分。作为端子电极的一部分而设置的罩部仅通过局部改变端子电极的形状便能够实现。
[0027]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更加优选端子电极具有从连接部的端缘向与基准面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立起部,罩部设置于立起部。若将罩部设置于立起部,则容
易在覆盖金属线的位置配置罩部。
[0028]在上述的结构中,罩部优选以不从立起部弯折的状态延伸。根据该结构,不必使罩部成为铆接的对象,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加工方法形成罩部。
[0029]另外,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基准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时,罩部也可以不与连接部重叠。根据该结构,罩部也能够发挥规定金属线从基准面浮起的上限的功能。
[0030]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芯部,该芯部具有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分别设置有以螺旋状卷绕有金属线的卷芯部以及卷芯部的互为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该情况下,端子电极分别安装于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
[0031]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通过铆接临时紧固部而将金属线临时紧固的构造在将端子电极安装于芯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微小的弯曲加工,因此加工困难,最差的情况仍存在使端子电极从芯部剥离的风险。但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金属线;以及端子电极,该端子电极具有连接部,在该连接部电连接有所述金属线的端部,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具有基准面,所述金属线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连接部经由从所述基准面隆起的焊接块部而相互连接,所述端子电极还具备突起,该突起用于防止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端子电极翘曲,在与所述基准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突起位于向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引出的所述金属线的外侧,并且从所述端子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基准面的延伸方向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件还具备罩部,该罩部用于规定所述金属线从所述基准面浮起的上限,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十岚启雄大西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