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21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布线区,布线区邻接于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控层,触控层在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阵列基板在布线区设置有接触电阻、选择开关和与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走线,选择开关用于控制接触电阻可选择地串联接入第一走线。本申请通过在布线区设置接触电阻以及选择开关,使得选择开关控制接触电阻可选择的串联接入第一走线,从而可以调节降低触控信号对整机的电磁干扰,同时,可以避免在柔性电路板上外接电阻,减小了柔性电路板的面积,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者对屏幕感官追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面板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窄边框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青睐。
[0003]当前,柔性AMOLED显示产品通常采用Pad Bending或COF Bending工艺以实现窄边框化,而达到提升显示区屏占比的目的。然而,由于弯折区较为脆弱,完成弯折工艺后,不能再贴合EMI及IC Cover Tape等电磁屏蔽保护膜,因此电学上弯折区实际上无电磁屏蔽层,导致对整机信号的电磁干扰较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000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布线区,所述布线区邻接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接触电阻、选择开关和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布线区,所述布线区邻接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接触电阻、选择开关和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走线,所述选择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接触电阻可选择地串联接入所述第一走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基板、缓冲层、有源层、第一绝缘层、栅极层、第二绝缘层、层间介质层和源漏极层,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源漏极层,所述接触电阻位于所述栅极层,所述第一走线通过过孔连接所述栅极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开关包括第一传输门电路,所述接触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和所述接触电阻并联,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控制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的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的第二信号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线和所述第二控制线位于所述栅极层,所述第一控制线和所述第二控制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端的第一连接导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端的第二连接导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有源层包括第一类型有源层和第二类型有源层,所述第一连接导线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类型有源层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类型有源层的第一极,所述第二连接导线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类型有源层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类型有源层的第二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开关包括第一传输门电路和第二传输门电路,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控制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的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电路的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二传输门电路和所述接触电阻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传输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勇李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