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灯丝及灯丝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16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8
本申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灯丝及灯丝灯,其中白光灯丝包括基板、发光元件组和透明封装胶,基板上设有导电层,发光元件组设于基板上,并与导电层电连接,发光元件组包括多个黄光LED和多个红光LED,黄光LED和红光LED于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交替排布,以使黄光LED发出的黄光和红光LED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透明封装胶涂布于基板上,并包裹发光元件组;灯丝灯包括白光灯丝。本申请提供的白光灯丝及灯丝灯通过黄光LED发出的黄光与红光LED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取代了通过蓝光LED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的方式,使得白光灯丝发出的光不含蓝光波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白光灯丝会产生蓝光危害的技术问题。决了白光灯丝会产生蓝光危害的技术问题。决了白光灯丝会产生蓝光危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光灯丝及灯丝灯


[0001]本申请属于灯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白光灯丝及灯丝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白光灯丝是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粉后产生白光,其光谱中会包含400

500nm的蓝光波段,该蓝光能量会产生蓝光危害,影响用户的视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灯丝及灯丝灯,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白光灯丝会产生蓝光危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光灯丝,其包括:
[0005]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导电层;
[0006]发光元件组,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组包括多个黄光LED和多个红光LED,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交替排布,以使所述黄光LED发出的黄光和所述红光LED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以及
[0007]透明封装胶,涂布于所述基板上,并包裹所述发光元件组。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黄光LED发出的黄光的波长为597~577纳米,所述红光LED发出的红光的波长为770~622纳米。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相邻的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等于4毫米。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透光件。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银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多个所述银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所述银层分别与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一对一连接,所述黄光LED与所述红光LED通过所述银层连接。
[00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丝灯,其包括上述白光灯丝。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丝灯还包括:
[0014]泡壳;
[0015]芯柱,容置于所述泡壳内,并封盖所述泡壳的开口;
[0016]灯头,连接于所述泡壳的开口处;
[0017]驱动组件,容置于所述灯头内,并与所述灯头电连接;以及
[0018]惰性气体,填充于所述泡壳内;
[0019]所述白光灯丝固定于所述芯柱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柱上设置有导电杆和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杆和所述导电支架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导电杆和所述导电支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灯头连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光灯丝10包括基板11、发光元件组12和透明封装胶13,其中,在基板11上设置有导电层110;发光元件组12设置在基板11上,并且与导电层110电连接,具体地,发光元件组12包括多个黄光LED121和多个红光LED122,其中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并且交替排布,从而使得黄光LED121发出的黄光和红光LED122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透明封装胶13涂布在基板11上,并且透明封装胶13包裹发光元件组12,即包裹多个黄光LED121和多个红光LED122。可以理解的是,透明封装胶13为不含荧光粉的封装胶。
[0037]实际使用中,白光灯丝10安装在灯丝灯1内,如图4所示,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分别通过导电层110通电后可发出黄光和红光,黄光和红光在空间内混合后会产生白光,即白光灯丝10被点亮后,用户眼睛能够观察到的是白色的光。
[003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光灯丝10,通过黄光LED121发出的黄光与红光LED122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取代了通过蓝光LED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的方式,使得白光灯丝10发出的光不含蓝光波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白光灯丝会产生蓝光危害的技术问题,有利于保护用户的视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0039]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白光灯丝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黄光LED121发出的黄光的波长为597~577纳米,而红光LED122发出的红光的波长为770~622纳米。具体地,黄光LED121发出的黄光的波长优选为590纳米,红光LED122发出的红光的波长优选为625纳米,在两者间隔并且交替排布时,590纳米波长的黄光和625纳米波长的红光在发光元件组12上方空间交汇可以混合产生白色的光,有利于保护用户的视力。
[0040]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白光灯丝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相邻的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S1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相邻的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S2小于等于4毫米。即在0mm<S1≤10mm及S2≤4mm的范围内,可以确保黄光LED121发出的黄光和红光LED122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
[0041]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白光灯丝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基板11为透光件(可以是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即基板11可以供光线穿透,从而使得发光元件组12发出的光可以向基板11的360度方向扩散,有利于提升白光灯丝10的光利用率。
[0042]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白光灯丝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导电层110包括多个银层111、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其中,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位于基板11的两端,多个银层111位于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之间,并且银层111分别与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一对一连接,黄光LED121与红光LED122通过银层111连接。具体地,多个银层111间隔地铺设在基板11的表面上形成电路,位于黄光LED121或红光LED122的底部
的LED电极通过点银胶或刷锡膏的方式固定在基板11的表面上,即黄光LED121和红光LED122分别通过底部的LED电极固定在基板11上,并且与位置对应的银层111连接,而位于黄光LED121或红光LED122的顶部的LED电极通过金属丝(可以是银线、金线、铝线等)114与相邻的银层111或第一电极112或第二电极113连接,从而使黄光LED121、红光LED122与导电层110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
[0043]请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光灯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导电层;发光元件组,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组包括多个黄光LED和多个红光LED,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交替排布,以使所述黄光LED发出的黄光和所述红光LED发出的红光混合后产生白光;以及透明封装胶,涂布于所述基板上,并包裹所述发光元件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光LED发出的黄光的波长为597~577纳米,所述红光LED发出的红光的波长为770~622纳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光灯丝,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相邻的所述黄光LED和所述红光LED于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等于4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透光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银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多个所述银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所述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武何小香吴庆荣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