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02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小型工装的设计制作要求,作出所述小型工装的主视图,所述小型工装包括第一管件、贯穿在第一管件在的第二管件、以及贯穿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中的底板;后续在小型工装的主视图中获取第一管件的展开图、第一管件上的开孔线、以及第二管件的展开图。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通过CAD软件绘制出专用工装件设计图,并用设计放样展开的方法把专用工装件展开,从而进行实施板材号料,从而在下料、切裁的过程中,直接将贯穿孔切割出来,然后再进行辊压,经过后续作业拼装焊接成专用工装件,从而提高小型工装件的管子贯穿开孔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小型工装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生产作业者在对产品组装定位的进程中需要采用生产工具借力及靠山的作业方法来固定,但常规工具无法满足产品各零件组装的大小,装配区域需要采用小型工装件实现其固定作用。但该小型工装件为自主研发的非标件,组件尺寸需要重新下料、切裁、转孔、拼装,管子由一块平板经辊压加工而成,因该小型工装件需要一根管子贯穿到另一根管子当中,故大尺寸管子的平板在辊压前需加工出用于供小尺寸管子贯穿的开孔。目前,大尺寸管子的平板在其贯穿处的开孔存在精度不高、操作步骤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通过CAD软件绘制专用工装件设计图,并用设计放样展开的方法把专用工装件展开实施板材号料,在后工序作业装焊成专用工装件,从而解决小型工装件贯穿处开孔存在的精度不高、操作步骤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根据小型工装的设计制作要求,作出所述小型工装的主视图,所述小型工装包括第一管件、贯穿在第一管件在的第二管件、以及贯穿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中的底板;
[0006]S2、在所述小型工装的主视图中,以第一管件的直径画第一圆,所述第一圆与第一管件侧边的延伸线相切;将所述第一圆沿圆周等分为12份,分别将分割点标记为1
’‑
12

;沿各分割点作第一管件的轴向延伸线,每根轴向延伸线都延伸到第一管件的顶端,上述轴向延伸线为第一等分线;
[0007]S3、在步骤S2的主视图中,以第二管件的直径画第二圆,所述第二圆与第二管件侧边的延伸线相切;将所述第二圆沿圆周等分为12份,分别将分割点标记为1
”‑
12”;沿各分割点作沿第二管件的轴向延伸线,每根轴向延伸线都延伸到第二管件的顶端,上述轴向延伸线为第二等分线;
[0008]S4、在步骤S3的主视图中,多条第一等分线中穿过第一圆圆心的线为第一中心线,多条第二等分线中穿过第二圆圆心的线为第二中心线;多条第一等分线都与第二中心线相交得到交点A1

A7,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的交点为A4;
[0009]S5、在步骤S4的主视图中,沿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延伸线作垂直线,将交点A1

A7平移到第二中心线的延伸线上、并使交点A4和第二中心线与垂直线的交点重合得到交点B1

B7;
[0010]S6、在步骤S5的主视图中,分别沿交点B1

B7作第二中心线的垂直线,测量第一圆中1
’‑
12

各分割点到第一圆中与第一中心线相垂直直径的垂直距离,并将上述垂直距离的长度平移到交点B1

B7的各条垂直线上,得到C1

C12点,即点C1在第二中心线的延伸线上,点C2与第二中心线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分割点2

与第一圆直径之间的垂直距离,以此类推;采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C1

C12点,得到第一管件的椭圆截面;其中B1和C1重合、B7和C7重合;
[0011]S7、在步骤S6的主视图中,将所述第二管件的第二等分线延伸并贯穿第一管件的椭圆截面,得到交点D1

D14;同时,将所述第二等分线的延伸线定义为第一相贯线;
[0012]S8、在步骤S7的主视图中,所述第二中心线将第一管件的椭圆截面分为两半,选取第一中心线右半边侧的椭圆截面和第一相贯线、并将其平移到第一管件的顶端,则第一管件的第一中心线穿过平移后的椭圆截面的中心点;
[0013]S9、在步骤S8的主视图中,平移后的椭圆截面与第一相贯线的交点为D1

D8,其中交点D1和D8在第一管件的顶端线上,沿交点D2

D6作与第一管件顶端线相垂直的投影线,则D2

D6的投影线与第一管件顶端线有投影点,沿上述投影点、以及交点D1和D8作第一等分线的平行线,上述平行线分别与第二等分线相交;其中,交点D1作出的平行线与两条最外侧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1和E7,从交点D2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二条和左侧第二条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2和E6,从交点D3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三条和左侧第三条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3和E5,从交点D4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中间第二等分线的交点为E4;同理,从交点D8作出的平行线与两条最外侧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8和E14,从交点D7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二条和左侧第二条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9和E13,从交点D6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三条和左侧第三条第二等分线的交点分别为E10和E12,从交点D5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中间第二等分线的交点为E11;使用平滑曲线将E1

E7依次连接得到第一管件的第一贯穿孔线,使用平滑曲线将E8

E14依次连接得到第一管件的第二贯穿孔线;
[0014]S10、在步骤S9的主视图中,作第一管件的展开图,沿第一中心线垂直作第一法向线,在第一法向线上选取一段与第一管件圆周长度相等的直线段、并进行等分成12份;沿上述各分割点作第一中心线的平行线,得到第一管件展开线,将中间的那条第一管件展开线定义为第三中心线;从第一管件底边与第一等分线的底部交点处作第一法向线的平行线,从最左侧底部交点X1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的交点为Y1,从左侧第二个底部交点X2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一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2和Y3,从左侧第三个底部交点X3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二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4和Y5,从左侧第四个底部交点X4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三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6和Y7,从左侧第五个底部交点X5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四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8和Y9,从左侧第六个底部交点X6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五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10和Y11,从左侧第七个底部交点X7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左右两侧第六根第一管件展开线的交点分别为Y12和Y13;将交点Y1

Y13采用平滑曲线依次相连,得到第一管件展开图的底部边缘;同理,采用同样的方式,从第一管件顶边与第一等分线的顶部交点U1

U7处作第一法向线的平行线,得到交点T1

T13,将交点T1

T13采用平滑曲线依次相连,得到第一管件展开图的顶
部边缘;
[0015]S11、在步骤S10第一管件的展开图中,沿第一贯穿孔线上的交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工装的设计展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展开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小型工装的设计制作要求,作出所述小型工装的主视图,所述小型工装包括第一管件(1)、贯穿在第一管件(1)在的第二管件(2)、以及贯穿在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中的底板(3);S2、在所述小型工装的主视图中,以第一管件(1)的直径画第一圆(103),所述第一圆(103)与第一管件(1)侧边的延伸线相切;将所述第一圆(103)沿圆周等分为12份,分别将分割点标记为1
’‑
12

;沿各分割点作第一管件(1)的轴向延伸线,每根轴向延伸线都延伸到第一管件(1)的顶端,上述轴向延伸线为第一等分线(101);S3、以第二管件(2)的直径画第二圆(203),所述第二圆(203)与第二管件(2)侧边的延伸线相切;将所述第二圆(203)沿圆周等分为12份,分别将分割点标记为1
”‑
12”;沿各分割点作沿第二管件(2)的轴向延伸线,每根轴向延伸线都延伸到第二管件(2)的顶端,上述轴向延伸线为第二等分线(201);S4、多条第一等分线(101)中穿过第一圆(103)圆心的线为第一中心线(102),多条第二等分线(201)中穿过第二圆(203)圆心的线为第二中心线(202);多条第一等分线(101)都与第二中心线(202)相交得到交点A1

A7,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102)与第二中心线(202)的交点为A4;S5、沿所述第二中心线(202)的延伸线作垂直线,将交点A1

A7平移到第二中心线(202)的延伸线上、并使交点A4和第二中心线(202)与垂直线的交点重合,得到交点B1

B7;S6、分别沿交点B1

B7作第二中心线(202)的垂直线,测量所述第一圆(103)中1
’‑
12

各分割点到第一圆(103)中与第一中心线(102)相垂直直径的垂直距离,并将上述垂直距离的长度平移到交点B1

B7的各条垂直线上,得到C1

C12点;采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C1

C12点,得到第一管件(1)的椭圆截面;其中B1和C1重合、B7和C7重合;S7、将所述第二管件(2)的第二等分线(201)延伸并贯穿第一管件(1)的椭圆截面,得到交点D1

D14;同时,将所述第二等分线(201)的延伸线定义为第一相贯线(204);S8、所述第二中心线(202)将第一管件(1)的椭圆截面分为两半,选取所述第一中心线(102)右半边侧的椭圆截面和第一相贯线(204)、并将其平移到第一管件(1)的顶端,则第一管件(1)的第一中心线(102)穿过平移后的椭圆截面的中心点;S9、平移后的椭圆截面与第一相贯线(204)的交点为D1

D8,其中交点D1和D8在第一管件(1)的顶端线上,沿交点D2

D6作与第一管件(1)顶端线相垂直的投影线,则D2

D6的投影线与第一管件(1)顶端线有投影点,沿上述投影点、以及交点D1和D8作第一等分线(101)的平行线,上述平行线分别与第二等分线(201)相交;其中,交点D1作出的平行线与两条最外侧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1和E7,从交点D2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二条和左侧第二条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2和E6,从交点D3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三条和左侧第三条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3和E5,从交点D4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中间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为E4;同理,从交点D8作出的平行线与两条最外侧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8和E14,从交点D7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二条和左侧第二条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9和E13,从交点D6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右侧第三条和左侧第三条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分别为E10和E12,从交点D5的投影点作出的平行线与中间第二等分线(201)的交点为E11;使用平滑曲线将E1

E7依次连接得到第一
管件(1)的第一贯穿孔线(104),使用平滑曲线将E8

E14依次连接得到第一管件(1)的第二贯穿孔线(105);S10、作第一管件(1)的展开图,沿第一中心线(102)垂直作第一法向线(4),在第一法向线(4)上选取一段与第一管件(1)圆周长度相等的直线段、并进行等分成12份;沿上述各分割点作第一中心线(102)的平行线,得到第一管件展开线(7),将中间的那条第一管件展开线(7)定义为第三中心线(701);从第一管件(1)底边与第一等分线(101)的底部交点处作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从最左侧底部交点X1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的交点为Y1,从左侧第二个底部交点X2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一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2和Y3,从左侧第三个底部交点X3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二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4和Y5,从左侧第四个底部交点X4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三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6和Y7,从左侧第五个底部交点X5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四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8和Y9,从左侧第六个底部交点X6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五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10和Y11,从左侧第七个底部交点X7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三中心线(701)左右两侧第六根第一管件展开线(7)的交点分别为Y12和Y13;将交点Y1

Y13采用平滑曲线依次相连,得到第一管件(1)展开图的底部边缘;同理,采用同样的方式,从第一管件(1)顶边与第一等分线(101)的顶部交点U1

U7处作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得到交点T1

T13,将交点T1

T13采用平滑曲线依次相连,得到第一管件(1)展开图的顶部边缘;S11、在第一管件(1)的展开图中,沿第一贯穿孔线(104)上的交点E1

E7作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上述平行线与最左侧的第一管件展开线(7)形成交点F1

F7,上述平行线与最右侧的第一管件展开线(7)形成交点F1
’‑
F7

;测量所述第二圆(203)中1
”‑
7”各分割点到第二圆(203)中与第二中心线(202)相垂直的这根直径的垂直距离,沿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将该垂直距离的长度一一对应地平移到交点F1

F7的右侧、得到交点F1

F7的右移点,沿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将该垂直距离的长度一一对应地平移到交点F1
’‑
F7

的左侧、得到交点F1
’‑
F7

的左移点,使用平滑曲线将上述F1

F7向右移的右移点依次连接、以及使用平滑曲线将上述F1
’‑
F7

向左移的左移点依次连接,分别得到两个半弧,这两个半弧为两条第一开孔实样线(6);S12、在第一管件(1)的展开图中,沿第二贯穿孔线(105)上的交点E8

E14作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上述平行线分别与第三中心线(701)形成交点F8

F14;测量所述第二圆(203)中1
”‑
12”各分割点到第二圆(203)中与第二中心线(202)相垂直的这根直径的垂直距离,沿第一法向线(4)的平行线将该垂直距离的长度一一对应地平移到F8

F14的左右两侧,其中7”分割点与交点F8平移后重合,1”分割点与交点F14平移后重合,其余F9

F13各点左右两侧的平移点距离一一对应2
”‑
6”、8
”‑
12”各分割点到第二圆(203)直径的垂直距离,使用平滑曲线将上述平移点依次连接,得到第二开孔实样线(601);S13、作第二管件(2)展开图:沿所述第二中心线(202)垂直作第二法向线(8),在所述第二法向线(8)上选取一段与第二管件(2)圆周长度相等的直线段、并进行等分成12份,沿上述各分割点作第二中心线(202)的平行线,得到第二管件展开线(10),将中间的那条第二管件展开线(10)定义为第四中心线(1001);从第二管件(2)底边与第二等分线(201)的底部交
点处作第二法向线(8)的平行线,从最右侧底部交点X1

处作出的平行线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志军刘保华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