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材料技术的微波能量收集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波吸收及屏蔽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超材料技术的微波能量收集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超材料由于其具有新颖的物理效应而受到了各学术领域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如负折射材料,高效率接收天线,雷达反射罩甚至是地震预警等。根据等效媒质理论超材料的电磁特性,用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表示。通过合理地设计超材料的周期尺寸及其几何参数,使其与入射的电磁波分别产生电谐振与磁谐振从而相应地控制其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通过对超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的调制,可以使其等效阻抗与空气阻抗匹配,从而达到零反射的效果,同时底层金属的厚度大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使得透射为零,这样实现了对入射电磁波的完美吸收。
[0003]超材料吸波体结构是由Landy等人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它采用两层金属层和一层介质的三层结构。Landy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在11.48GHz处取得了99%的吸收率,同时对所提出的吸波体结构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于制作误差的存在,实际测得的吸收率为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材料技术的微波能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收集器由若干个周期单元组成,每个周期单元包括:底层的金属接地板(3),位于底层金属接地板(3)正上方的介质层(2)和位于介质层正上方的金属贴片(1),以及通孔(6);所述金属贴片(1)包括一个圆环状谐振环(4)与四个金属矩形条(5);四个金属矩形条(5)位于谐振环(4)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并向环中心延伸,但未相交;所述通孔(6)圆心位于谐振环(4)上,贯穿介质层(2)和金属接地板(3),用于导出收集到的微波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能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周期单元还包括:在金属接地板(3)上开一个同圆心且半径大于通孔(6)的孔,以及接在通孔(6)底部的环状金属片(7);所述环状金属片(7)位于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湶,陈韦名,吴汶桓,张轩杰,陈伟根,李剑,廖瑞金,杜林,王有元,王飞鹏,黄正勇,万福,谭亚雄,黄睿,邢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