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01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6
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有效的减小了雾化机掉落损坏的风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张紧滑块,张紧滑块的右侧设有张紧拉簧,张紧滑块的前方设有张紧发条,张紧发条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轮,壳体、张紧拉簧与张紧滑块相互配合形成转动轮的限位结构,壳体的下方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架,壳体的下方左右对称设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优化了雾化器导管与雾化杯的收纳功能,达到装置高度可调的目的,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优化了雾化杯的固定方式,减小了不同患者使用装置时交叉感染的风险,优化了装置的固定方式。优化了装置的固定方式。优化了装置的固定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医用雾化机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因此雾化机是呼吸科常用的一种治疗仪器,但是在患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在不经意间扭动头部或者身体时拉拽导管,增加了雾化机掉落损坏的风险,而且患者在病房雾化治疗后并没有对导管与雾化杯专门收纳的地方,患者大多直接将导管与雾化杯直接放在床头,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美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降低雾化机掉落损坏风险的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减小了患者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不小心拉扯导管致使仪器掉落损坏的风险,增加了导管与雾化杯的收纳功能,达到装置高度可调的目的,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优化了雾化杯的固定方式,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减小了不同装置使用时交叉感染的风险,优化了装置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可沿壳体左右滑动的张紧滑块,张紧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张紧拉簧,张紧拉簧的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张紧滑块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张紧发条,张紧发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轮,转动轮与张紧滑块转动连接,壳体、张紧拉簧与张紧滑块相互配合形成转动轮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每个第一支撑架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第一支撑架上下滑动的第二支撑架,所述壳体的下方左右对称设有固定机构。
[0005]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机构均包括有一个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把手,每个把手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连杆,每个固定连杆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固定块,每个固定块均可沿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左右滑动,每个固定块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拉簧,每个固定拉簧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把手、固定连杆与固定拉簧相互配合形成固定块的限位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滑槽,每个第一滑槽内均设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一夹紧块,第一夹紧块的前后两侧均在对应的第一滑槽内且可沿对应的第一滑槽左右滑动,壳体与第一弹簧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夹紧块的限位结构,
所述壳体的内部左右对称各设有一个第二滑槽,每个第二滑槽内均设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夹紧块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二夹紧块,第二夹紧块的左右两侧均在对应的第二滑槽内且可沿对应的第二滑槽前后滑动,壳体与第二弹簧相互配合形成第二夹紧块的限位结构。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挡块,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杆,每个第一连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杆,每个第二连杆的下方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连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每个固定块、第一支撑架与固定槽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二支撑架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方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架,每个转动架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转动架上下滑动的锁定杆,所述每个转动架与对应的锁定杆之间均设有一个锁定弹簧,锁定弹簧与转动架相互配合形成锁定杆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转动架的下方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移动轮。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个雾化管,雾化管缠绕在转动轮的外侧,所述雾化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雾化杯,雾化杯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多个固定绑带,所述壳体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个盖板,盖板的上端设有一个可拆卸的坐垫,所述壳体的前方设有多个塔扣,塔扣与壳体相互配合形成盖板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共同连接有一个置物架。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减小了患者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不小心拉扯导管致使仪器掉落损坏的风险,增加了导管与雾化杯的收纳功能,达到装置高度可调的目的,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优化了雾化杯的固定方式,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减小了不同患者使用装置时交叉感染的风险,优化了装置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张紧滑块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的位置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配合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中转动架与移动轮的配合示意图。
[0018]图8为本技术中雾化杯的位置示意图。
[0019]图中:1

壳体、2

张紧滑块、3

张紧拉簧、4

张紧发条、5

转动轮、6

第一支撑架、7

第二支撑架、8

固定机构、9

把手、10

固定连杆、11

固定块、12

固定拉簧、13

第一滑槽、14

第一弹簧、15

第一夹紧块、16

第二滑槽、17

第二弹簧、18

第二夹紧块、19

挡块、20

第一连杆、21

第二连杆、22

第三连杆、23

固定槽、24

转动架、25

锁定杆、26

锁定弹簧、27

移动轮、28

雾化管、29

雾化杯、30

固定绑带、31

盖板、32

坐垫、33

塔扣、34

置物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一,由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一个可沿壳体(1)左右滑动的张紧滑块(2),张紧滑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张紧拉簧(3),张紧拉簧(3)的另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张紧滑块(2)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张紧发条(4),张紧发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轮(5),转动轮(5)与张紧滑块(2)转动连接,壳体(1)、张紧拉簧(3)与张紧滑块(2)相互配合形成转动轮(5)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6),每个第一支撑架(6)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第一支撑架(6)上下滑动的第二支撑架(7),所述壳体(1)的下方左右对称设有固定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机构(8)均包括有一个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把手(9),每个把手(9)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固定连杆(10),每个固定连杆(10)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固定块(11),每个固定块(11)均可沿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架(6)左右滑动,每个固定块(1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拉簧(12),每个固定拉簧(12)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架(6)固定连接,把手(9)、固定连杆(10)与固定拉簧(12)相互配合形成固定块(11)的限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雾化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3),每个第一滑槽(13)内均设有多个第一弹簧(14),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一个第一夹紧块(15),第一夹紧块(15)的前后两侧均在对应的第一滑槽(13)内且可沿对应的第一滑槽(13)左右滑动,壳体(1)与第一弹簧(14)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夹紧块(15)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1)的内部左右对称各设有一个第二滑槽(16),每个第二滑槽(16)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李景景张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