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及质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888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及质谱系统。该进样结构包括:壳体、堵头、支撑连通部件、出样管和管状渗透膜;堵头、支撑连通部件和出样管均设于壳体的内部,且堵头、支撑连通部件和出样管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且出样管的第一端由壳体穿出;管状渗透膜套设于支撑连通部件的外侧,且管状渗透膜的第一端通过密封部件与堵头密封连接,管状渗透膜的第二端通过密封部件与出样管密封连接;管状渗透膜的内侧通过支撑连通部件支撑并与出样管的第二端连通。该质谱系统包括:外壳、质谱仪和上述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样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适用于深海作业,并结合质谱技术,实现对深海中物质的快速、在线、定性、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及质谱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探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及质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许多方法和设备被用于海洋探测,包括传统的传感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等,但它们在物质检测中灵敏度不足,且往往局限于检测一种或几种物质,又或者是对待测物质缺乏特异性。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深海样品进行成分结构鉴定,往往需要将多种检测器集成至深海原位探头上。但这使得流程变得复杂,而且定量难以实现,这对进行海洋的实时原位探测工作来说是很不利的。质谱分析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环境、工业等多个领域,其具有在低浓度下识别多种化学物质的能力,非常适合应用于海洋环境中溶解的气体、轻烃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的现场分析,为了将质谱强大的分析能力与原位取样的固有优势相结合,水下质谱技术已经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方向。与地面应用相比,在深海应用质谱进行分析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解决高压下的进样。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与其连接的进样口和出样口;堵头;支撑连通部件;出样管,所述堵头、所述支撑连通部件和所述出样管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堵头、所述支撑连通部件和所述出样管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且所述出样管的第一端由所述壳体穿出;管状渗透膜,所述管状渗透膜套设于所述支撑连通部件的外侧,且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一端通过密封部件与所述堵头密封连接,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二端通过密封部件与所述出样管密封连接;所述管状渗透膜的内侧通过所述支撑连通部件支撑并与所述出样管的第二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胶,所述密封胶涂抹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一端与所述堵头之间,所述密封胶涂抹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样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包括“O”型圈和卡圈,所述“O”型圈设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堵头的外壁之间,所述“O”型圈设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二端的内壁与所述出样管的外壁之间,所述卡圈分别套设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一端的外壁和所述管状渗透膜的第二端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通部件为棒状结构,且所述棒状结构上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连通于所述管状渗透膜的内侧与所述出样管的第二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压深海膜进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建高佳奇方向江游戴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