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85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包括絮凝装置,絮凝装置设置在桥架的下方,絮凝装置包括:圆槽水平挡板、双螺旋结构管和布料盘,圆槽水平挡板同轴套设中心柱上,并且圆槽水平挡板的顶面悬空设置有矿浆进料管和多个絮凝剂进料管;圆槽水平挡板的底部连接双螺旋结构管,并且该双螺旋结构管与圆槽水平挡板的空腔相连通,双螺旋结构管的下端管口正对布料盘的顶面,布料盘套着在中心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絮凝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矿浆与絮凝剂能够得到充分混合,从而有效改善澄清液澄清度不高、底流浓度低、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问题。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问题。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浓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选煤厂常用的浓缩机类型为艾姆科型高效浓缩机,该设备主要采用絮凝原理和分级浓缩原理对煤泥水进行分级沉降处理,但普遍存在处理后的澄清液澄清度不高、底流浓度低、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问题。
[0003]经过实验观察与分析,矿浆澄清度不高是因为矿浆与絮凝剂在混合室中搅拌混合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气泡,因搅拌器深入液面以下,气泡会携带部分煤泥颗粒到清水层,导致澄清液澄清度不高。而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搅拌器的存在使矿浆有一定的旋转惯性,会使矿浆一直处于缓慢运动状态,导致煤泥沉降速度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用以解决:因矿浆流速过快而造成絮凝剂浪费的技术问题;因气泡产生而导致的澄清液澄清度不高、底流浓度低以及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呈锥形并且底部的中心设有排料管;所述池体的上部设有桥架,所述桥架的上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耙架提升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耙架提升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耙架提升装置连接中心柱的一端,所述中心柱的另外一端连接有耙架,并且该耙架活动支撑于所述池体上,绕所述池体的中心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设置在所述桥架的下方,并且套设在所述中心柱的上端;所述絮凝装置包括:圆槽水平挡板、双螺旋结构管和布料盘,其中,
[0007]所述圆槽水平挡板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柱上,并且所述圆槽水平挡板的顶面悬空设置有矿浆进料管和多个絮凝剂进料管;
[0008]所述圆槽水平挡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双螺旋结构管,并且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口,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下端管口正对所述布料盘的顶面,所述布料盘套着在所述中心柱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矿浆进料管和所述絮凝剂进料管均垂直设置在所述圆槽水平挡板的顶面上,并且所述絮凝剂进料管的数量为四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静态混合器薄片,所述静态混合器薄片包括左旋单元薄片和右旋单元薄片,所述左旋单元薄片和右旋单元薄片在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左旋单元薄片和所述右旋单元薄片具有相同大小,并且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均为1.5;所述左旋单元薄片和所述右旋单元薄片的数量之和为18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双螺旋结构管中包括两个直径相同的螺旋结构管,其直径为
600mm,所述两个螺旋结构管相互缠绕盘旋1.5圈;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高度为2000~3000mm之间,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直径为4000;所述左旋单元薄片和所述右旋单元薄片的长度为900mm,宽度为600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絮凝剂进料管和圆槽形水平挡板,增大了絮凝面积,使得矿浆与絮凝剂的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有效降低由于絮凝剂过量而引起的反作用及节省絮凝剂的用量,避免浪费。
[0015]2、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絮凝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双螺旋结构管并且在该双螺旋结构管中设置多个静态混合器薄片,静态混合器薄片能够对管内的流体进行分割,使得矿浆与絮凝剂能够得到充分混合,并且采用静态混合的方式能够在保证充分混合的条件下基本减少气泡的产生,并保持液面平稳,从而有效改善澄清液澄清度不高、底流浓度低、煤泥沉降速度缓慢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及其絮凝装置的放大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中左旋单元薄片和右旋单元薄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1‑
池体、2

中心柱、3

桥架、4

耙架、5

动力及安全系统、6

絮凝剂进料管、7

双螺旋结构管、8

矿浆进料管、9

布料盘、10

圆槽水平挡板、11

左旋单元薄片、12

右旋单元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参见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包括:池体1,池体1的底部呈锥形并且底部的中心设有排料管;池体的上部设有桥架3,桥架3的上部设置有动力及安全系统5,该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信号安全装置,该信号安全装置为常规的信号安全装置,可以直接在市面上进行采购得到;其中,动力装置包括耙架提升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与耙架提升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耙架提升装置连接中心柱2的一端,中心柱2的另外一端连接有耙架4,并且该耙架4活动支撑于池体1上,绕池体1的中心转动。该高效浓缩机还包括絮凝装置,絮凝装置设置在桥架3的下方,并且套设在中心柱2的上端;絮凝装置包括:圆槽水平挡板10、双螺旋结构管7和布料盘9,其中,
[0025]圆槽水平挡板10同轴套设在中心柱2上,并且圆槽水平挡板10的顶面悬空设置有矿浆进料管8和四个絮凝剂进料管6,具体的说,矿浆进料管8和四个絮凝剂进料管6垂直且悬空设置在圆槽水平挡板10的顶面上。
[0026]圆槽水平挡板的底部连接双螺旋结构管7,并且该双螺旋结构管7与圆槽水平挡板的空腔相连通,双螺旋结构管7的下端管口正对布料盘9的顶面,布料盘9套着在中心柱2上。
[0027]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双螺旋结构管7的内部从上之下设有多个静态混合器薄片,静态混合器薄片包括左旋单元薄片11和右旋单元薄片12;更具体的说,在双螺旋结构管7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设置有左旋单元薄片11和右旋单元薄片12,并且左旋单元薄片11和右旋单元薄片12数量之和为18个;左旋单元薄片11和右旋单元薄片12具有相同大小,都是由长比宽等于1.5的长方形薄片扭转180
°
的螺旋形状构成,左旋单元薄片11和右旋单元薄片12相互交替设置,排列固定在管中。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呈锥形并且底部的中心设有排料管;所述池体的上部设有桥架,所述桥架的上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耙架提升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耙架提升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耙架提升装置连接中心柱的一端,所述中心柱的另外一端连接有耙架,并且该耙架活动支撑于所述池体上,绕所述池体的中心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设置在所述桥架的下方,并且套设在所述中心柱的上端;所述絮凝装置包括:圆槽水平挡板、双螺旋结构管和布料盘,其中,所述圆槽水平挡板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心柱上,并且所述圆槽水平挡板的顶面悬空设置有矿浆进料管和多个絮凝剂进料管;所述圆槽水平挡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双螺旋结构管,并且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口,所述双螺旋结构管的下端管口正对所述布料盘的顶面,所述布料盘套着在所述中心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煤泥水用高效浓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浆进料管和所述絮凝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娟平张佳峰李靖琦王薪燕吕泽宇白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