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848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进水单向阀,所述阀体的内部开设有阀球腔,所述阀球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下端安装有清污构件,所述清污构件的上端安装有循环软管,所述阀球腔的上端设置有清污管,所述阀体的上侧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内部安装有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安装有阀把,所述阀杆的下端阀球腔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阀球。本发明专利技术阀门设置有清污结构,装置设置有循环排污结构,无需手动操作清污,清污过程中无需拆开装置,阀门能对输出水液内部的水垢过滤。水垢过滤。水垢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留污垢阀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是一种防留污垢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一个活动部件来开、关或部分地挡住一个或更多的开口或通道,使液流、空气流或其他气流或大量松散物料可以流出、堵住或得到调节的一种装置,亦指阀芯,这一装置的活动部件,阀门工作后,会产生水垢,水垢影响阀门的流畅性,水垢聚集较多会导致阀门堵塞。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阀门没有清污结构,不利于保持阀门内部的洁净度,长时间积聚水垢导致阀门堵塞,一般装置清污不便捷,需要拆开装置完成清污,不利于阀门的维护效率,一般阀门不能对水垢过滤,不利于导出水液的洁净度,一般装置不能及时对阀门内部的污物清除,导致污物滞留粘附到阀门内部,不利于装置的清污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留污垢阀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留污垢阀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进水单向阀,所述阀体的内部开设有阀球腔,所述阀球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下端安装有清污构件,所述清污构件的上端安装有循环软管,所述阀球腔的上端设置有清污管,所述阀体的上侧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内部安装有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安装有阀把,所述阀杆的下端阀球腔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阀球,所述出水管的内端安装有第二阀圈,所述进水管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阀圈。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污管的上端安装有排污单向阀,所述第二阀圈的内部设置有水垢过滤网,所述清污构件包括清污罐,所述清污罐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过滤板安装口,所述过滤板安装口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外侧设置有过滤板安装架,所述清污罐的内部下端安装有活塞,所述清污罐的下侧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侧安装有气缸。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球腔的输出端与排污管的输人端贯通连接,所述排污管的输出端与清污构件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所述清污构件的输出端与循环软管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所述循环软管的输出端与清污管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所述清污管的输出端与阀球腔的输入端贯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球通过阀杆转动安装于阀球腔的内部位置处,所述阀杆的下端通过阀座转动安装于阀球腔的内部位置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一阀圈与阀球腔贯通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阀圈与阀球腔贯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球腔的下端通过排污单向阀与排污管的上端贯通连接,所述第二阀圈通过水垢过滤网与阀球腔贯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通过过滤板安装口插入于清污罐的内部上端位置处,所述过滤板通过过滤板安装架固定于清污罐的内部位置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由外缸和内杆构成,所述气缸的外缸固定于支撑架的下表面位置处,所述气缸的内杆贯穿支撑架与清污罐固定于活塞的下表面位置处,所述活塞通过气缸滑动于清污罐的内部位置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阀门设置有清污结构,有利于保持阀门内部的洁净度,避免长时间积聚水垢导致阀门堵塞,装置设置有循环排污结构,清污的便捷度较高,无需手动操作清污,清污过程中无需拆开装置,有利于阀门的维护效率,阀门能对输出水液内部的水垢过滤,有利于导出水液的洁净度,阀门关闭后就能进行除污,能及时对阀门内部的污物清除,避免污物滞留粘附到阀门内部,有利于装置的清污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防留污垢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防留污垢阀门中阀体的透视图;
[0016]图3为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一种防留污垢阀门中清污构件的透视图。
[0019]图中:1、阀体;2、出水管;3、进水管;4、进水单向阀;5、阀球腔;6、阀球;7、阀杆;8、阀把;9、排污管;10、清污构件;11、循环软管;12、清污管;13、阀座;14、第一阀圈;15、第二阀圈;16、排污单向阀;17、水垢过滤网;18、清污罐;19、活塞; 20、支撑架;21、气缸;22、过滤板安装口;23、过滤板;24、过滤板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2,阀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一端安装有进水单向阀4,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阀球腔5,阀球腔5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9,排污管9的下端安装有清污构件10,清污构件10的上端安装有循环软管11,阀球腔5的上端设置有清污管12,阀体1的上侧设置有阀座13,阀座13的内部安装有阀杆7,阀杆7的上端安装有阀把8,阀杆7的下端阀球腔5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阀球6,出水管2的内端安装有第二阀圈15,进水管3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阀圈14,阀球腔5的输出端与排污管9的输人端贯通连接,排污管9的输出端与清污构件10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清污构件10的输出端与循环软管11的输入端贯通连接,循环软管11的输出端与清污管12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清污管12的输出端与阀球腔5的输入端贯通连接,阀球6通过阀杆7转动安装于阀球腔5的内部位置处,阀杆7的下端通过阀座13转动安装于阀球腔5的
内部位置处,进水管3通过第一阀圈14 与阀球腔5贯通连接,出水管2通过第二阀圈15与阀球腔5贯通连接,首先,取出装置,把出水管2的一端连接出水管,把进水管3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手持转动阀把8,阀把8带动阀杆7在阀座13的内部转动,阀杆7带动阀球6在阀球腔5的内部转动,阀门开启,水液通过进水管3流经进水单向阀4,通过进水单向阀4 与第一阀圈14导入阀球6的内部,通过进入第二阀圈15与出水管2,并导出,水中杂质阻流在阀球6的内部,转动阀把8,阀杆7带动阀球6转动关闭阀门,阀球腔5内部的水液通过排污管9流入清污构件10,清污构件10运行,内部的水液过滤后进入循环软管11,通过清污管12循环进入阀球腔5的内部,对阀球腔5的内部冲洗。
[0022]在图3、4、5中:排污管9的上端安装有排污单向阀16,第二阀圈15的内部设置有水垢过滤网17,清污构件10包括清污罐18,清污罐18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过滤板安装口 22,过滤板安装口22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23,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2),所述阀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安装有进水单向阀(4),所述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阀球腔(5),所述阀球腔(5)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9),所述排污管(9)的下端安装有清污构件(10),所述清污构件(10)的上端安装有循环软管(11),所述阀球腔(5)的上端设置有清污管(12),所述阀体(1)的上侧设置有阀座(13),所述阀座(13)的内部安装有阀杆(7),所述阀杆(7)的上端安装有阀把(8),所述阀杆(7)的下端阀球腔(5)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阀球(6),所述出水管(2)的内端安装有第二阀圈(15),所述进水管(3)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阀圈(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9)的上端安装有排污单向阀(16),所述第二阀圈(15)的内部设置有水垢过滤网(17),所述清污构件(10)包括清污罐(18),所述清污罐(18)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过滤板安装口(22),所述过滤板安装口(22)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23),所述过滤板(23)的外侧设置有过滤板安装架(24),所述清污罐(18)的内部下端安装有活塞(19),所述清污罐(18)的下侧固定有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的下侧安装有气缸(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留污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球腔(5)的输出端与排污管(9)的输人端贯通连接,所述排污管(9)的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甫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兴流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