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管及荧光体涂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72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具有两端有开口部的螺旋状玻璃管的内表面均匀涂敷荧光体的方法。保持双螺旋状的玻璃管(11)以使其开口部(24、25)位于上部,从一开口部注入荧光体悬浮液(26)后,摇动玻璃管,使荧光体悬浮液遍及其整个内表面。将玻璃管反转,以其开口部位于下部的方式保持玻璃管,绕其旋转轴(A)旋转,使荧光体悬浮液流出。再次使玻璃管反转,以其开口部位于上部的方式保持规定的时间,使荧光体悬浮液流动,使其厚度均匀。再一次使玻璃管反转,以其开口部位于下部的方式保持,从外部送入暖风,并向内部吹入常温的干燥空气,进行预备干燥。之后,将玻璃管放入干燥炉内,一边向内部送入暖风,一边干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荧光灯是在其玻璃管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膜。该荧光体膜是制成荧 光体悬浮液并涂敷之后,通过烧结而形成的。但是,为了迎接省能源的时代,代替普通灯泡的种种的荧光灯的开 发正在推进。最近,尤其是研究了利于小型化的具有螺旋状玻璃管的螺 旋状发光管的应用。双螺旋状的玻璃管(参照专利文献l)是在玻璃管的中央具有折返部, 从该折返部向两端部方向绕旋转轴旋转的形状。因此,可以保持紧凑性, 并且可以增长放电距离、增大发光量。向这种双螺旋状的玻璃管涂敷荧光体的荧光体涂敷方法,经过如下) ( 口 )(八)工序而进行,例如,(一 )将荧光体悬浮液从玻璃管的 开口部向内部注入,涂敷在内表面上;(口 )以开口部向下的姿势保持玻 璃管,从而使荧光体悬浮液从开口部流出'滴下;(八)将玻璃管进行干燥而形成荧光体膜。理想的是,玻璃管内表面的荧光体悬浮液的涂敷量均匀。涂敷量不 均匀即荧光体层的膜厚没有均匀地形成规定的厚度时,在荧光体薄(涂 敷量过少)的部分,在玻璃管内部发生的向紫外线的可视光的变换效率 不充分,与之相反,在荧光体厚(涂敷量过多)的部分,光被所形成的 荧光体膜阻隔而难以向玻璃管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管,具有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膜、且纵向卷绕的双螺旋状的玻璃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管具有:旋转部,    该旋转部由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构成,    所述第一旋转部是从管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折返部,向一端部方向,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部,    所述第二旋转部是从所述折返部,向另一端部方向,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部,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部的横截面中,折返部侧的部位和与所述折返侧面对的部位之间的荧光体膜厚之差,在2倍以内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7 322492/20051.一种发光管,具有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膜、且纵向卷绕的双螺旋状的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由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是从管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折返部,向一端部方向,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部,所述第二旋转部是从所述折返部,向另一端部方向,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部的横截面中,折返部侧的部位和与所述折返侧面对的部位之间的荧光体膜厚之差,在2倍以内的范围。2. —种发光管,具有双涡旋状的玻璃管,该双涡旋状的玻璃管是使 外观大致为圓锥体形状的玻璃管以其管轴纳入大致一平面内的方式平坦 地变形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管的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膜,并且,所述玻璃管具有回绕部,该回绕部由第一回绕部和第二回绕部构成,所述第一回绕部是从管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折返部,向一端 部方向回绕成涡^走状的部,所述第二回绕部是从所述折返部向另一端部方向回绕成涡旋状的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回绕部的横截面中,与平面轴正交的一方向侧的 部位和与所述一方向侧的部位面对的部位之间的焚光体膜厚之差,在2 倍以内的范围。3. —种发光管,具有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膜、且纵向巻绕的单螺旋 状的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具有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旋转部,在所述旋转部的横截面中,通过玻璃管的中心且与所述旋转轴平行 的一方向侧的部位和与所述一方向侧的部位面对的部位之间的荧光体膜 厚之差,在2倍以内的范围。4. 一种荧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板谷贤二天野丰一高桥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