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61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榨油机,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榨螺轴为冲压式榨螺轴,其包括前段榨螺轴,二次冲压装置和后段榨螺轴,前段榨螺轴与后段榨螺轴由榨螺轴径向分割形成,分割后榨螺轴前段部分为前段榨螺轴,分割后榨螺轴后段部分为后段榨螺轴,二次冲压装置固定在前段榨螺轴和后段榨螺轴之间,二次冲压装置设有两个以上螺旋型二次冲压通道,各二次冲压通道前端口与前段螺旋型榨油通道的后端口连通,各二次冲压通道后端口与后段螺旋型榨油通道的前端口连通;各二次冲压通道侧壁的螺旋角小于榨螺轴螺旋角。它具有榨油效率高,体积小,便于拆卸维修等特点。拆卸维修等特点。拆卸维修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榨油机


[0001]本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榨油机属于食用油制备设备,用物理的方法通过榨油结构对油作物进行挤压,以使油脂从油作物中分离出来,螺旋轴在旋转过程中使螺旋叶片推进油作物向前移动,螺旋轴的直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油作物在向前移动过程中,在螺旋轴与环绕螺旋轴设置的榨条之间被挤压,油脂由各榨条之间的缝隙中被榨出。
[0003]目前所采用的螺旋轴由一个螺旋叶片由前至后环轴螺旋状绕制形成,在榨油过程中,由于螺旋叶片的螺旋角度变化不大,在螺旋轴的各部分对油作物产生的挤压力度基本相同,然而,不难理解,随着油作物被连续挤压油脂不断溢出,越处于螺旋轴后方的油作物含油量越少,同样的挤压力度榨油效果将会越来越差,对榨油的效率造成影响,同时处于螺旋轴后方的油作物因达不倒所需挤压力度,还会造成动力空耗,对能源造成浪费,为了保障饼粕松散含油率,势必要增加螺旋轴的长度,这样就会使榨油机的体积增大,动力消耗也会随之增大。过大的榨油机尺寸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带来困难,如果通过改变螺旋叶片螺旋角度使其适应处于螺旋轴后方的油作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油机,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榨油装置,所述榨油装置包括榨螺轴和榨膛,所述榨膛包括榨笼(2)和榨条(3),所述榨条(3)通过所述榨笼(2)支撑排列并固定形成榨螺轴适配腔,所述榨笼(2)与机架(1)固定在一起;所述榨螺轴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榨螺轴位于所述榨螺轴适配腔部分的轴身与所述榨螺轴适配腔形成榨油结构:所述榨螺轴的相邻螺旋片(4)之间形成的螺旋型凹槽与所述榨螺轴适配腔的内壁组合形成螺旋型榨油通道,所述螺旋型榨油通道由前至后截面积逐次渐小,所述榨螺轴适配腔中各所述榨条(3)之间的缝隙形成榨油出孔,所述螺旋型榨油通道末端设有出渣口;当榨螺轴旋转时,螺旋片(4)推动油作物在榨油通道内由前至后运动,逐渐变小的榨油通道对油作物产生压榨作用,从而使油作物中的作物油成分被压榨出来并由榨油出孔挤出,挤压后的作物残渣由所述螺旋型榨油通道末端的出渣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榨油结构中,所述榨螺轴为冲压式榨螺轴,其包括前段榨螺轴(5),二次冲压装置(6)和后段榨螺轴(7),所述前段榨螺轴(5)与所述后段榨螺轴(7)由榨螺轴径向分割形成,分割后所述榨螺轴前段部分为前段榨螺轴(5),分割后所述榨螺轴后段部分为后段榨螺轴(7),位于所述前段榨螺轴(5)的螺旋型榨油通道为前段螺旋型榨油通道(8),位于所述后段榨螺轴(7)的螺旋型榨油通道为后段螺旋型榨油通道(9);所述二次冲压装置(6)固定在所述前段榨螺轴(5)和所述后段榨螺轴(7)之间,所述二次冲压装置(6)设有两个以上螺旋型二次冲压通道(11),具体结构为:所述二次冲压装置(6)设有多个与所述榨螺轴同轴心的螺旋型二次冲压通道侧壁(10),相邻的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侧壁(10)及位于它们之间的二次冲压通道底壁与所述榨螺轴适配腔内壁之间形成的螺旋型通道为二次冲压通道(11),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11)前端口与所述前段螺旋型榨油通道(8)的后端口连通,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11)后端口与所述后段螺旋型榨油通道(9)的前端口连通;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侧壁(10)的螺旋角小于所述榨螺轴螺旋角,以在同样的转速下使所述二次冲压通道(11)提高油作物的推进速度,当油作物由所述前段螺旋型榨油通道(8)的后端口进入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11)后,各所述二次冲压通道(11)将其快速推进所述后段螺旋型榨油通道(9),从而使所述后段螺旋型榨油通道(9)提高对油作物的压榨力,以提高榨油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昌郝建军马璐萍赵建国张经宇马志凯赵晓顺魏文波刘月广李成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