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56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有限位组件、冲裁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底板上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限位待冲裁零件的凹模组件;所述第三支座背离第二支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有骨架冲切凹模,骨架冲切凹模用于向上顶紧待冲裁零件,所述第二支座内设有与骨架冲切凹模轮廓适配的滑槽,骨架冲切凹模在此滑槽内往复运动,所述骨架冲切凹模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上抬组件,所述冲裁组件包括位于第三支座顶部的冲裁气缸、连接于冲裁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倾斜设置。所述冲裁刀倾斜设置。所述冲裁刀倾斜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冲压
,尤其是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材料成型的零件在使用机器人冲切时,会存在以下问题:汽车内水切中框架的缺口距离零件一端距离加大,这段距离的长度范围大约在200

300mm之间,因此零件导入模腔的距离较大,而热塑性材料成型存在一定波动性,传统冲模一般使用冲床和液压机进行冲压,模具结构相对简单,对零件形状缺少包容性,一旦机器人导入零件时插入力过大,就可能导致冲切尺寸达不到要求,零件表面还会擦伤。此外,内水切零件的边缘也会导致零件冲切问题,如果采用多工位或复合模具,则大大增加了经济成本和所耗工时,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采用多气缸集成冲切,有效解决机器人导入零件困难的问题,从而包容热塑性材料成型过程中的波动性,并且在冲切边缘时增加吹气结构,解决废料堆积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安装有限位组件、冲裁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底板(1)上的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和第三支座(4),所述第一支座(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定位挡块(6),定位挡块(6)延伸至第二支座(3)上,用于顶紧待冲裁零件;所述第二支座(3)上设有用于限位待冲裁零件的凹模组件(7);所述第三支座(4)背离第二支座(3)的一侧安装有第三气缸(8),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贯穿第三支座(4)延伸至凹模组件(7)下方,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有骨架冲切凹模(701),骨架冲切凹模(701)用于向上顶紧待冲裁零件,所述第二支座(3)内设有与骨架冲切凹模(701)轮廓适配的滑槽(9),骨架冲切凹模(701)在此滑槽(9)内往复运动,所述骨架冲切凹模(701)与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上抬组件(10),所述上抬组件(10)包括位于骨架冲切凹模(701)上的通孔(101)、位于通孔(101)侧壁上的滑块(102),所述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推杆(801),推杆(801)上设有斜槽(802),斜槽(802)骨架冲切凹模(701)的运动路径之间夹角设置,滑块(102)落在斜槽(802)内,所述冲裁组件包括位于第三支座(4)顶部的冲裁气缸(11)、连接于冲裁气缸(11)的活塞杆上的冲裁刀(12),所述冲裁刀(12)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组件(7)还包括边缘冲切凹模(702),边缘冲切凹模(702)固定安装于待冲裁零件背离定位挡块(6)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3)面向第三支座(4)的一侧竖直固定有凹模固定块(301),凹模固定块(301)面向定位挡块(6)一侧内凹,边缘冲切凹模(702)嵌入内凹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冲切内水切中框架缺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块(6)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启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井上华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