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折射角的多频率声超表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声学超表面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折射角的多频率声超表面。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声学超材料发展迅速,它与传统声学材料拥有截然不同的非凡性能,能够极大地拓展并改善人们对声波的调控方式,可以实现很多独特的声学现象,如声波的异常反射和异常透射、声波聚焦、螺旋声场、完美声吸收,以及声隐身等功能。然而,常规的人工超材料具有如体积过大,制作成本昂贵、频带宽较窄、声损耗较大等缺点。因此,一种声学超材料经过轻薄化设计后的产物——声学超表面应运而生,声学超表面是由一系列亚波长尺寸的微结构在平面上排列组成,通过这些微结构可以改变声波的幅值和相位,进而对声波实现调控。使得声学超表面具有很多优点,如轻薄化、设计简单、应用较广等。
[0003]目前较为常见的声学超表面结构包括:(1)卷曲空间结构。该结构内部有卷曲通道,增大了声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路径。(侯明明,吴九汇.迷宫型声学超表面可调参数及其全相位调节[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52(0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折射角的多频率声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匀介质单元(1)到均匀介质单元(8)以及隔板(9),均匀介质单元(1)、均匀介质单元(2)、均匀介质单元(3)、均匀介质单元(4)、均匀介质单元(5)、均匀介质单元(6)、均匀介质单元(7)、均匀介质单元(8)在水平面上呈周期排列,每两种均匀介质之间用隔板(9)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折射角的多频率声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介质单元(1)、均匀介质单元(2)、均匀介质单元(3)、均匀介质单元(4)、均匀介质单元(5)、均匀介质单元(6)、均匀介质单元(7)、均匀介质单元(8)的尺寸相同,介质宽度均为w,w范围为0.01m至0.04m,介质高度h均为0.15m,均匀介质单元(1)的阻抗为Z1=1.5
×
106Pa
·
s/m,均匀介质单元(2)的阻抗为Z2=1.77
×
106Pa
·
s/m,均匀介质单元(3)的阻抗为Z3=1.55
×
106Pa
·
s/m,均匀介质单元(4)的阻抗为Z4=1.13
×
106Pa
·
s/m,均匀介质单元(5)的阻抗为Z5=1.38
×
106Pa
·
s/m,,均匀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博,刘凯,李松,王帅印,王世博,杜逸眉,张揽月,时胜国,时洁,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