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露天矿采空区地球物理探测
,特别涉及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与煤炭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较多大型矿山主要为露天开采,由于上世纪70
‑
80年代民企矿山的无序地下开采,使目前露天采场内存在规模不等深度不确定的地下未知采空区,给正常采矿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人员和大型设备的作业安全,同时也给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带来极大困难。目前,露天矿山隐伏采空区主要靠物探与钻探来进行探测,但由于单一物探方法易受干扰影响存在多解性,激发接收条件差,钻探费工费时、成本高,因此需要开展综合物探技术研究,结合钻探来精细查明隐伏采空区分布,以满足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
[0003]随着近几年来露天采矿的持续高强度开采,很多大型矿山已经进入深凹开采状态,矿山的平面活动空间趋于缩小,可供观测的空间十分有限,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条件,在采场空间内尽可能多的布设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露天矿采场空间条件与采空区探测地质任务,设计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观测系统,依据采场空间条件与探测地质任务确定的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观测系统参数;S2、利用所述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观测系统对地震数据和电法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地震数据与电法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地震剖面与电法探测剖面;S3、对所获得的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属性数据提取,然后对提取的地震属性数据进行优选分析,把优选的对采空区敏感的地震属性数据与电法电阻率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属性融合后的地震与电法属性剖面,对属性剖面的目标层进行层位标定与追踪,解析探测下方隐伏采空区空间赋存形态及其含水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观测系统包括在探测工作区布设地震探测线和电法联合探测线,设置在探测工作区的震电仪和设置在联合探测线上的电法长排电极系、电源站,设置在联合探测线上的地震震源和检波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地震偏移距、道间距、炮间距、检波器道数、覆盖次数,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距、排列长度、供电电压及电源站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露天矿采空区高密度地震与电法联合探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震偏移距不小于20m,检波器道数不少于12道,多次覆盖次数大于等于6次;电源站根据电极排列的长度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安林,杨勇,朱晨阳,卢晓辉,朱国维,陈冲,王奎越,岳星彤,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