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02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留置针组件,包括:基座,具有螺纹孔;留置软管,包括管部以及连接部,管部可自基座穿出,连接部上具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穿刺针,可穿设在留置软管上;基座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基座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件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螺纹连接的留置软管,留置软管随穿刺针插入血管或气管后,旋拧留置软管相对基座转动,进而可以精准控制留置软管的管部在血管或气管内的插入深度,并且基座的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方便将基座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整个留置针从体表上掉落。上掉落。上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留置针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使用能够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便于临床用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在某些动物实验中也经常用在穿刺气管以提取灌洗液,留置针通常包括穿刺针芯以及留置在血管或气管内的留置软管,使用时,将留置软管和穿刺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或气管内,待留置软管全部进入血管或气管后,撤回穿刺针芯,留置软管置于血管或气管内可进行多次注射药液或提取灌洗液的操作;而在进行提取动物肺泡灌洗液的实验中,现有的留置针存在着难以控制留置针插入深度以及不方便固定在动物体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留置针组件,能够精准控制留置软管在气管或血管内的插入深度,并且方便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留置针组件,包括:基座,具有螺纹孔;留置软管,包括管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管部可自所述基座穿出,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穿刺针,可穿设在所述留置软管上;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基座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可拆卸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针上设置有操作耳,所述基座以及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耳相配合的卡槽。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为粘接在所述基座底面上的魔术贴。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基座底面上的钩刺。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呈套筒状。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呈块状或板状,所述螺纹孔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和/或所述操作耳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
[0011]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螺纹连接的留置软管,留置软管随穿刺针插入血管或气管后,旋拧留置软管相对基座转动,进而可以精准控制留置软管的管部在血管或气管内的插入深度,并且基座的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方便将基座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整个留置针从体表上掉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参照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留置针组件,其包括基座100、留置软管以及穿刺针300,其中,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有螺纹孔101,所述留置软管包括管部201和连接部202,管部201自所述基座100穿出,方便操作人直观地进行操作,所述连接部20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101相配合的外螺纹203,穿刺针300可穿设在留置软管上,具体的,留置软管随穿刺针300插入血管或气管中,穿刺针300可回撤取出,留置软管留置在血管或气管中,此时再旋拧连接部202,管部201随连接部202相对基座100转动,进而能够精准控制管部201位于气管或血管内的插入深度,避免刺穿血管或气管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也避免留置软管插入过浅而容易自血管或气管中掉出;所述基座100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102,基座100通过固定结构102可拆卸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在旋拧连接部202的操作中,可以是一只手固定基座100,另一只手旋拧连接部202,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而在完成操作后,基座100可以通过固定结构102固定在动物体表上。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102可以是设置在基座100底部的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可以直接粘贴在动物体表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固定结构102还可以是设置在基座100底面上的刺钩,在本实施例中,提取动物的肺泡灌洗液时需要先划开动物颈部的皮肤,使得气管裸露,基座100能够搭在动物上裸露的组织上,通过刺钩刺入动物的体表组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102还可以为可更换的双面胶,通过双面胶粘接在动物体表上或人体的体表上。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所述穿刺针300上设置有操作耳301,所述操作耳301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穿刺针300的侧面上,所述基座100以及所述连接部202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耳301相配合的卡槽103,卡槽103可限制穿刺针300继续穿入留置软管中,进而在推送穿刺针300时可以将留置软管也插入血管或气管中,插入后即可将穿刺针300拔出,进而留置软管可以留置在血管或气管中,而设计操作耳301则是方便操作员拿取或推送穿刺针300。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所述基座100呈套筒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是手持基座100将穿刺针300和留置软管插入血管或气管中,而固定结构102则设置在基座100上相对靠近体表的侧面上。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基座100呈块状或板状,所述螺纹孔101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穿刺时穿刺针300需要倾斜刺入血管或气管中,操作员可以推动基座100在体表上移动即可刺入血管或气管中,方便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02可以采用刺钩,刺钩随基座100移动进而刺入体表组织内而实现固定,该刺钩适用于气管暴露组织过大,难以采用魔术贴或双面胶粘贴的情形。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所述基座100和/或所述操作耳30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204,该防滑结构204可以是网纹,其目的在于增加人手与基座100或操作耳301之间的摩擦。
[0024]为进一步方便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举例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人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基座100,大拇指顶接穿刺针300的一端,使得该留置针组件在人手上为固定一体的结构,人手将该留置针组件推入气管或血管中,穿刺针300刺破气管或血管,管部201随穿刺针300插入气管或血管之后,可以将穿刺针300拔出,再旋拧连接部202,使得连接部202相对基座100转动进而可以调节管部201插入气管或血管内的深度,而在穿刺针300刺入气管或血管后,基座100可以通过固定结构102固定在人体或动物的体表上,也可以是调整好管部201的插入深度后,再将基座100通过固定结构102固定在人体或动物的体表上。
[0025]而在另外一些操作方式中,操作耳301与卡槽103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即操作耳301的厚度尺寸与卡槽103之间的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具有螺纹孔(101);留置软管,包括管部(201)以及连接部(202),所述管部(201)可自所述基座(100)穿出,所述连接部(202)上具有与所述螺纹孔(101)相配合的外螺纹(203);穿刺针(300),可穿设在所述留置软管上;所述基座(100)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102),所述基座(100)通过所述固定结构(102)可拆卸固定在人体或动物体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300)上设置有操作耳(301),所述基座(100)以及所述连接部(202)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耳(301)相配合的卡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王凌伟陈荣昌卢永珍曾瑜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