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口罩,该口罩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口罩(1)具有主体部(10)、一对耳绳(20)以及支承部(32)。主体部(10)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主体部(10)具有:上端固定点(12),其是固定各耳绳(20)的上端部(20a)的部位;以及下端固定点(14),其是固定各耳绳(20)的下端部(20b)的部位。一对耳绳(2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左右两侧,并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支承部(32)设置于主体部(10),并对各耳绳(20)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c)进行支承。支承部(32)位于在主体部(10)的上下方向上作为上端固定点(12)与主体部(10)的上端(10a)之间的区域的上部区域。间的区域的上部区域。间的区域的上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覆盖人的鼻部和口部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有的口罩,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口罩。该文献所记载的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鼻部和口部;以及耳绳,其用于将主体部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主体部由透气性的片状材料形成。耳绳安装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40163号公报
[0004]该口罩利用主体部覆盖鼻部和口部,从而具有阻止有害粒子(病毒、细菌、花粉等)进入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功能。但是,如果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则存在有害粒子通过该间隙侵入到主体部内的空间(主体部与面部之间的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口罩。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特征在于,该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一对耳绳,它们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并挂在上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以及第1支承部,其设置于上述主体部,并对各上述耳绳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进行支承,上述主体部具有:上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上述耳绳的上端部的部位;以及下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上述耳绳的下端部的部位,上述第1支承部位于在上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作为上述上端固定点与上述主体部的上端之间的区域的上部区域、或者在上述上下方向上作为上述下端固定点与上述主体部的下端之间的区域的下部区域。
[0007]在该口罩中,在主体部的上部区域或者下部区域中设置有对耳绳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进行支承的第1支承部。在第1支承部位于上部区域的情况下,通过使耳绳从上端固定点经由第1支承部而向佩戴者的耳朵延伸,能够使朝上的力从耳绳作用于主体部的上端固定点。另一方面,在第1支承部位于下部区域的情况下,通过使耳绳从下端固定点经由第1支承部而向佩戴者的耳朵延伸,能够使朝下的力从耳绳作用于主体部的下端固定点。这样,通过使朝上下方向外侧(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上端固定点或者下端固定点,能够使主体部的两侧端不容易松弛。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口罩。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0]图2是示出支承部32的侧视图。
[0011]图3是示出支承部32的主视图。
[0012]图4是用于对主体部10的上部区域T1和下部区域B1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5是用于对主体部10的侧端10c的附近V1进行说明的图。
[0014]图6是用于对上端固定点12与支承部32的位置关系和下端固定点14与支承部34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0015]图7是示出支承部34的侧视图。
[0016]图8是示出支承部34的主视图。
[0017]图9是用于对图1的口罩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8]图10是用于对图1的口罩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9]图11是用于对支承部32和支承部34的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0]图12是用于对支承部32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13是用于对支承部32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口罩;10:主体部;10a:上端;10b:下端;10c:侧端;12:上端固定点;14:下端固定点;20:耳绳;20a:上端部;20b:下端部;20c: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d:中间部的另一部位;32:支承部(第1支承部);32a:支轴;32b:顶板;32c:垂直部;32d:水平部;34:支承部(第2支承部);34a:支轴;34b: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5]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口罩1具有主体部10、一对耳绳20、支承部32(第1支承部)以及支承部34(第2支承部)。主体部10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主体部10可以仅覆盖眼部、鼻部以及口部中的鼻部和口部,也可以仅覆盖口部。在未佩戴口罩1时,主体部10呈平面矩形的片状。该图示出主体部10的外表面,即与作为与佩戴者的面部面对的面的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主体部10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无纺布、纸或者纱布。
[0026]主体部10具有上端固定点12和下端固定点14。上端固定点12是固定主体部10中的各耳绳20的上端部20a的部位。上端部20a固定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因此,上端固定点12存在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耳绳20(上端部20a)相对于上端固定点12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熔接(超声波熔接、热熔接等)来进行。
[0027]下端固定点14是固定主体部10中的各耳绳20的下端部20b的部位。下端部20b固定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因此,下端固定点14存在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耳绳20(下端部20b)相对于下端固定点14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熔接来进行。
[0028]一对耳绳2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左右两侧。在佩戴口罩1时,耳绳20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由此,主体部10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耳绳20具有伸缩性。作为耳绳20,例如可以使用橡胶绳。
[0029]支承部32设置于主体部10,对各耳绳20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c进行支承。耳绳20的中间部是除了耳绳20的上端部20a和下端部20b以外的部分。支承部32从外侧对耳绳20的部位20c进行支承,以使耳绳20从上端固定点12经由支承部32而向佩戴者的耳朵延伸。但是,支承部32不固定耳绳20。即,耳绳20能够在被支承部32支承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承部32位
移。因此,通过拉拽耳绳20,耳绳20的被支承部32支承的部位20c(与支承部32接触的部位)发生变动。支承部32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侧对耳绳20的部位20c进行支承。
[0030]图2和图3分别是示出支承部32的侧视图和主视图。图2是从主体部10的左右方向(与图1的左右方向相同)观察支承部32的图。图3是从与图1相同的视点(即从主体部10的外表面侧)观察支承部32的图。支承部32呈螺钉状,具有支轴32a和顶板32b。支轴32a呈圆柱状或者圆筒状,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延伸至顶板32b。在佩戴口罩1时,耳绳20挂在支轴32a上。由此,耳绳20被支承部32支承。顶板32b呈圆板状,在从正面观察时(参照图1),顶板32b从支轴32a伸出。详细而言,顶板32b的中心轴存在于支轴32a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并且顶板32b的直径比支轴32a的直径大。在佩戴口罩1时,顶板32b作为用于使耳绳20不从支轴32a脱离的止挡件而发挥功能。
[0031]顶板32b与主体部10之间的间隔d1(参照图2)被确保比耳绳20的粗细大,以使耳绳20能够在挂在支轴32a上的状态下自由地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一对耳绳,它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并挂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以及第1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对各所述耳绳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的进行支承,所述主体部具有:上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上端部的部位;以及下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下端部的部位,所述第1支承部位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作为所述上端固定点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之间的区域的上部区域、或者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作为所述下端固定点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之间的区域的下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侧端的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侧对各所述耳绳的所述一个部位进行支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部位于所述上部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1支承部位于所述上端固定点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将通过各所述耳绳的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一个部位的直线与通过该上端部且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设为α时,15
°
≤α≤45
°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1支承部设置于与所述上端固定点相同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针对各所述耳绳具有多个所述第1支承部,多个所述第1支承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具有第2支承部,该第2支承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对各所述耳绳的中间部的另一部位进行支承,所述第2支承部位于所述下部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支承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侧端的附近。11.根据权利要求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无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