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21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口罩,该口罩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口罩(1)具有主体部(10)和一对耳绳(20)。主体部(10)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一对耳绳(2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左右两侧,并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主体部(10)具有上端固定点(12)、下端固定点(14)以及中间固定点(16)。上端固定点(12)是固定各耳绳(20)的上端部(20a)的部位。下端固定点(14)是固定各耳绳(20)的下端部(20b)的部位。中间固定点(16)是固定各耳绳(20)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c)的部位。在主体部(10)的上下方向上,中间固定点(16)位于上端固定点(12)与下端固定点(14)之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覆盖人的鼻部和口部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有的口罩,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口罩。该文献所记载的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鼻部和口部;以及耳绳,其用于将主体部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主体部由透气性的片状材料形成。耳绳安装于主体部的左右两侧。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40163号公报
[0004]该口罩利用主体部覆盖鼻部和口部,从而具有阻止有害粒子(病毒、细菌、花粉等)进入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功能。但是,如果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则存在有害粒子通过该间隙侵入到主体部内的空间(主体部与面部之间的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口罩。
[0006]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现有的口罩中,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一个原因在于作用于主体部的作用点(来自耳绳的力所作用的部位)的力的方向。即,在主体部的各侧端处,上下两个部位的作用点由于从耳绳受到朝内(从各作用点朝向另一方的作用点的方向)的力而使该侧端松弛,这成为上述间隙的原因。本专利技术人基于这样的见解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特征在于,该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以及一对耳绳,它们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并挂在上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上述主体部具有:上端固定点,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绳的上端部的部位;下端固定点,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绳的下端部的部位;以及第1中间固定点,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绳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的部位,在上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中间固定点位于上述上端固定点与上述下端固定点之间。
[0008]在该口罩中,主体部除了上端固定点和下端固定点以外,还具有第1中间固定点。即,不仅耳绳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固定于主体部,中间部也固定于主体部。而且,第1中间固定点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上端固定点与下端固定点之间。在该情况下,与不存在第1中间固定点的情况(上端固定点和下端固定点成为来自耳绳的力的作用点的情况)相比,一个作用点从上端固定点或者下端固定点向第1中间固定点移位,接近另一个作用点。由此,该一个作用点不容易从耳绳受到朝内的力,因此主体部的两侧端不容易松弛。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不容易在主体部的两侧端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口罩。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1]图2是用于对主体部10的上角部C1和下角部C2进行说明的图。
[0012]图3是用于对主体部10的侧端10c的附近V1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4是用于对从中间固定点16至上端固定点12的上下方向的距离d1和从中间固定点18至下端固定点14的上下方向的距离d2的图。
[0014]图5是用于对图1的口罩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5]图6是用于对图1的口罩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6]图7是用于对图1的口罩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7]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2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0018]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9]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3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0020]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4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1]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4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口罩;2:口罩;3:口罩;4:口罩;10:主体部;10a:上端;10b:下端;10c:侧端;12:上端固定点;14:下端固定点;16:中间固定点(第1中间固定点);18:中间固定点(第2中间固定点);20:耳绳;20a:上端部;20b:下端部;20c: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d:中间部的另一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5](第1实施方式)
[002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罩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口罩1具有主体部10和一对耳绳20。主体部10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主体部10可以仅覆盖眼部、鼻部以及口部中的鼻部和口部,也可以仅覆盖口部。在未佩戴口罩1时,主体部10呈平面矩形的片状。该图示出主体部10的外表面,即与作为与佩戴者的面部面对的面的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主体部10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无纺布、纸或者纱布。
[0027]一对耳绳2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左右两侧。在佩戴口罩1时,耳绳20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由此,主体部10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耳绳20具有伸缩性。作为耳绳20,例如可以使用橡胶绳。
[0028]主体部10具有上端固定点12、下端固定点14、中间固定点16(第1中间固定点)以及中间固定点18(第2中间固定点)。上端固定点12是固定主体部10中的各耳绳20的上端部20a的部位。上端部20a固定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因此,上端固定点12存在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另外,上端固定点12位于主体部10的上角部C1(参照图2)。上角部C1是从主体部10的上端10a起15mm以内且从侧端10c起15mm以内的区域。耳绳20(上端部20a)相对于上端固定点12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熔接(超声波熔接、热熔接等)来进行。
[0029]下端固定点14是固定主体部10中的各耳绳20的下端部20b的部位。下端部20b固定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因此,下端固定点14存在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另外,下端固定点14位于主体部10的下角部C2(参照图2)。下角部C2是从主体部10的下端10b起15mm以内且从侧端10c起15mm以内的区域。耳绳20(下端部20b)相对于下端固定点14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熔
接来进行。
[0030]中间固定点16是固定主体部10中的各耳绳20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20c的部位。耳绳20的中间部是除了耳绳20的上端部20a和下端部20b以外的部分。耳绳20的部位20c固定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即,中间固定点16存在于主体部10的外表面。另外,中间固定点16位于主体部10的侧端10c的附近V1(参照图3)。附近V1是从主体部10的侧端10c起20mm以内的区域。耳绳20(部位20c)相对于中间固定点16的固定除了通过熔接来进行以外,例如还能够通过粘接或者装订来进行。粘接优选为热熔性粘接。装订优选使用树脂制或者纸制的订书钉。
[0031]在主体部10的上下方向(与图1的上下方向相同)上,中间固定点16位于上端固定点12与下端固定点14之间。即,从中间固定点16至上端10a的距离比从上端固定点12至上端10a的距离大,并且从中间固定点16至下端10b的距离比从下端固定点14至下端10b的距离大。从中间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具有:主体部,其覆盖佩戴者的口部;以及一对耳绳,它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并挂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所述主体部具有:上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上端部的部位;下端固定点,其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下端部的部位;以及第1中间固定点,其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中间部的一个部位的部位,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位于所述上端固定点与所述下端固定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侧端的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比起所述下端固定点位于靠所述上端固定点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中,从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至所述上端固定点的所述上下方向的距离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耳绳在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与所述上端固定点之间不松弛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存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存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耳绳通过装订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耳绳通过热熔性粘接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耳绳通过超声波熔接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第2中间固定点,该第2中间固定点是固定各所述耳绳的中间部的另一部位的部位,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2中间固定点位于所述第1中间固定点与所述下端固定点之间。1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无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