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包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7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包芯线,所述包芯线包括外层包覆层、第一内层包覆层以及第二内层包覆层;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均位于所述外层包覆层内,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内具有第一芯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具有第二芯层;在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层和外层包覆层之间填有第三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芯线使含镁的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包芯线


[0001]本技术涉及钢铁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包芯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金属冶炼的过程中,喂线时,需要将包芯线喂入到金属液深部,目前使用的包芯线均是由单层钢带包裹金属粉,包芯线刚进入钢炉后,由于钢水的高温,包芯线未达到金属溶液的底部就融合,使得金属粉气化或者漂浮在金属溶液的表面,更有甚者,导致镁金属粉汽化烧损,使得镁钝化,影响了改质效果
[0003]综上所述,为了生产含镁中碳马氏体气阀钢,利用镁元素控制钢中碳化物的尺寸、分布和形态,同时有效改善偏析情况,保证在喂线过程中保证反应不剧烈、镁收得率高、不影响钢种成分控制,避免镁的钝化,亟待研发一种新型包芯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包芯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包芯线,所述包芯线包括外层包覆层、第一内层包覆层以及第二内层包覆层;
[0007]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均位于所述外层包覆层内,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内具有第一芯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具有第二芯层;
[0008]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的外径为2

6mm;
[0009]在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层和外层包覆层之间填有第三芯层。
[0010]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层为镁硅合金粉层或镁硅合金线;
[0011]所述第二芯层为铬镁合金粉层或铬镁合金线;r/>[0012]所述第三芯层为铁粉层。
[001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覆层采用铁皮,所述铁皮的厚度为0.3

0.5mm。
[001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覆层的外径为9

13mm。
[001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覆层采用铁皮,在铁皮的接口处,在铁皮的两端缘折叠搭扣。
[0016]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的厚度采用铁皮,该铁皮的厚度为0.4

0.6mm;
[0017]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内也可以采用镁硅合金包芯线或铬镁合金线包芯线。
[0018]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的外径为4

6mm。
[0019]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芯线中华,每米芯料重量为400

600g。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本技术的包芯线使含镁的镁

硅合金合金粉料和铬镁合金粉包裹在芯线的中间,使得包芯线获得双层钢带和外层粉料的隔热保护,可以很好的将镁与工业铁粉分开,起到进一步防止镁钝化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影响镁粉的改质效果。
[0022]本技术的包芯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金属粉漂浮在金属液表面的缺陷,能够对中碳马氏体气阀钢中碳化物进行良好的镁改质,有更好的反应效率,能够尽可能的进行反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而且反应更加的均匀、稳定。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包覆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0

外层包覆层;110

第三芯层;120

搭扣;200

第二内层包覆层;210

第二芯层;300

第一内层包覆层;310

第一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包芯线,包芯线包括外层包覆层100、第一内层包覆层300以及第二内层包覆层200;第一内层包覆层300和第二内层包覆层200均位于外层包覆层100内,第一内层包覆层300内具有第一芯层310,第二内层包覆层200具有第二芯层210;在第一内层包覆层300、第二内层包覆层200和外层包覆层100之间填有第三芯层110。第一芯层310为镁硅合金粉层或镁硅合金线;第二芯层210为铬镁合金粉层或铬镁合金线;第三芯层110为铁粉层。本技术的包芯线使含镁的镁硅合金粉料或镁硅合金线,铬镁合金粉或铬镁合金线包裹在芯线的中间,使得包芯线获得双层钢带和外层粉料的隔热保护,可以很好的将镁与工业铁粉分开,起到进一步防止镁钝化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影响镁粉的改质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将定量的镁硅、铬镁合金粉料用内层包覆层包裹后,再在内层包覆层和外层包覆层100之间填充工业铁粉,增加内层保护钢带,使合金粉
位于芯线之内,最终,得到由外层包覆层100、内层包覆层以及工业铁粉粉料保护,避免了镁粉易钝化造成夹杂物增多,改质效果不理想。本技术的包芯线,使喂线后的短时间内不容易汽化烧损,使包芯线能够到达金属溶液更深处,逐层熔化,既能降低镁在铁水过程中的汽化烧损,又能降低镁在包底与铁水反应速度,从而提高镁在改质过程中的收得率,降低成本。
[0030]其中,镁硅合金粉为含25%

40%镁的镁

硅合金,铬镁合金粉为含30

40%镁的铬

镁合金,铁粉层为工业纯铁粉。
[0031]本技术中,外层包覆层100采用铁皮,铁皮的厚度为0.3

0.5mm。外层包覆层100的外径为9

13mm,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的外径为4

6mm。外层包覆层100采用铁皮,在铁皮的接口处,在铁皮的两端缘折叠搭扣,通过折叠搭扣120,进一步加强了包芯线的致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包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线包括外层包覆层、第一内层包覆层以及第二内层包覆层;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和第二内层包覆层均位于所述外层包覆层内,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内具有第一芯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具有第二芯层;在所述第一内层包覆层、所述第二内层包覆层和外层包覆层之间填有第三芯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包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层为镁硅合金粉层或合金线;所述第二芯层为铬镁合金粉层或合金线;所述第三芯层为铁粉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包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覆层采用铁皮,所述铁皮的厚度为0.3

0.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包芯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勋曹晨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大新材料泰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