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及空气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和调节的
,尤其涉及空气处理设备中使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气处理设备通常包含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结构成允许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热交换器,当两股气流交叉流过时,呈现出热传递的现象,从而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常见的热交换器使用六棱形结构的芯体,芯体由芯片和膜交替叠置,并且具有两组端口部,其中的一组端口部通常用于流过室内排风,而另一组端口部用于流过新风,两股气流会在热交换器内隔着膜实现热交换。
[0003]每个芯片由树脂材料一体模制而成,膜可采用纸膜或塑料膜。然而,现有的热交换器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现有的热交换器的压损较大,进风量很难得以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也因此受到限制。
[0004]此外,技术人还发现,现有的热交换器中的膜在气流的作用下,在相邻的两个分隔肋之间会发生或凹或凸的变形,这进一步增加了风阻,降低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膜长期发生变形还会导致膜的破损,进而影响热交换器的寿命。
[0005]因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芯片和多个膜,所述多个膜分别附连到所述芯片之一的一侧面上,所述芯片和所述膜交替层叠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多个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相互叠置,从而在其间形成所述气流通路,所述气流通路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端口部,所述端口部中的一个为入口部,另一个为出口部,气流沿气流方向从所述入口部流至所述出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分别具有叠置形成所述端口部的端口侧边部,其中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的叠置方向上,且所述端口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最外侧的层片距大于所述气流通路在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之间的其他位置的层片距,和/或,其中所述第二芯片的端口侧边部设有端口部分隔肋,所述第一芯片的端口侧边部具有与所述端口部分隔肋抵接的表面,且所述端口部分隔肋的宽度小于作为所述入口部的端口部的端口侧边部和作为所述出口部的端口部的端口侧边部之间延伸的主分隔肋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端口侧边部在平行于气流方向的横截面中朝着所述最外侧渐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所述端口侧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芯片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端口部分隔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端口侧边部朝向所述气流通路的一表面包括坡面、曲面和阶梯面中的任一种的轮廓形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路的所述入口部的最外侧的层片距大于所述气流通路在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之间其他位置在垂直于所述气流方向上的层片距。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部沿所述端口侧边部的延伸方向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芯片的所述多个端口部分隔肋中最靠近第一端的分隔肋的长度小于其他分隔肋的长度。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还包括接纳所述多个芯片和多个膜的壳体,所述气流通路包括交叉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分别具有入口部和出口部,所述第一流路的入口部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部相邻,而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部与所述第一流路的出口部相邻,所述壳体在入口部和出口部相邻的位置处设有挡板,并且所述挡板翻折形成滤网导轨,在与所述导轨对应的位置处的所述端口部分隔肋的长度小于其余所述端口部分隔肋的长度。8.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部分隔肋的端部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具有沿气流前进方向引导气流的形状。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多个端口部分隔肋具有相对短的第一端口部分隔肋和相对长的第二端口部分隔肋,所述第一端口部分隔肋和所述第二端口部分隔肋交替设置,所述端口部沿所述端口侧边部的延伸方向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最靠近所述第一端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