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59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它包括润滑油箱壳体(1)、回油室(2)、隔板(3)、供油室(4)、供油泵组(5)、滤网支撑板(6)、滤网(7)和冷却模块(8);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隔板(3),所述的隔板(3)将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分为供油室(4)和回油室(2);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置或外接有冷却模块(8);所述的回油室(2)内设置有滤网支撑板(6),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上安装有滤网(7);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旦冷油器或其切换阀故障,就将造成润滑油压不足甚至断油,损害主机设备的缺点,具有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优点。活性的优点。活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


[0001]本技术涉及到润滑油
,更加具体地是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系统是保障汽轮机、大型风机、水泵等旋转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为设备轴承或密封瓦提供润滑、冷却和密封功能。
[0003]润滑油箱是润滑油供给和储存设备,内部分割为回油室和供油室;回油室内设有滤网,用于过滤流回油箱的润滑油,供油室根据设备需要设有一台或多台供油泵;润滑油箱内设有加热器,用于设备启动前将润滑油温度加热至要求的温度,一般为38

45℃。
[0004]设备正常运行时,润滑油流经轴承等设备部件后温度升高,回油温度一般在60

70℃,而供给轴承等设备部件的润滑油温度一般要求在38

45℃范围。
[0005]现有润滑油箱自身没有冷却功能,需在润滑油箱出口的供油管路上串联冷油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一般设置两台全容量冷油器,通过六通切换阀进行切换运行。冷油器串联接入,对润滑油实时冷却,这对设备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冷油器或其切换阀故障,就将造成润滑油压不足甚至断油,损害主机设备。
[0006]因此,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它包括润滑油箱壳体、回油室、隔板、供油室、供油泵组、滤网支撑板、滤网和冷却模块;
[0009]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分别为供油室和回油室;
[0010]所述的回油室的侧壁面上部设置有回油接口,所述的回油室内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滤网支撑板,
[0011]所述的滤网支撑板一端与回油室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回油室内;所述的滤网支撑板上安装有滤网;
[0012]所述的滤网支撑板和所述的滤网将回油室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分别为回油污油小室和回油净油小室;
[0013]所述的供油室的一侧侧壁设置有供油接口,所述的供油室上设置有供油泵组;
[0014]所述的供油泵组由供油泵、驱动装置和传动轴组成,所述的供油泵通过所述的传动轴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供油泵安装于所述的供油室内部,所述的供油泵出口通过供油管道与所述的供油接口相连;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内置或外接有冷却模块。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内置有冷却模块时,在所述的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隔板连通孔;所述的冷却模块由若干蛇形冷却管组组成,且所述的蛇形冷却管
组位于所述的隔板连通孔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的蛇形冷却管组一端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外接有冷却模块时,所述的隔板的中下部的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回油净油小室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供油室内,所述的连通管的一端设置有连通阀门。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冷却模块由冷油器和润滑油循环泵组成,所述的回油净油小室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出口,所述的供油室上设置有净油入口,所述的回油出口上引出一路润滑油管道,所述的润滑油管道依次连接润滑油循环泵、冷油器和净油入口。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冷却模块位于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的底座上。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冷油器有两组且均为板式冷油器,每组冷油器上均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的润滑油循环泵有两组。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通过在内部设置蛇形冷却管组,或者在外部集成设置板式冷油器,油箱供油室内润滑油可维持在设备所需的供油温度,使得润滑油冷却装置与供油及回油管路相对独立,简化了润滑油管路系统,避免了因常规冷油器及其附件故障造成的润滑油压不足甚至断油,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21]2、本技术整体降低了润滑油箱一体化的冷却装置运行、切换与润滑油供油系统运行的实时匹配要求,从而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冷却装置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外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2)。
[0024]图3为本技术冷却装置外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3)。
[0025]图中:润滑油箱壳体1、回油接口1.1、供油接口1.2、连通管 1.3、连通阀门1.4、回油出口1.5、净油入口1.6、回油室2、回油污油小室2.1、回油净油小室2.2、隔板3、隔板连通孔3.1、供油室4、供油泵组5、供油泵5.1、驱动装置5.2、传动轴5.3、滤网支撑板6、滤网7、冷却模块8、蛇形冷却管组8.1、冷却介质进口8.2、冷却介质出口8.3、冷油器8.4、润滑油循环泵8.5、润滑油管道9。图中箭头表示流体(润滑油、冷却介质)的流向,其中实心大箭头表示润滑油在润滑油箱内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所示: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它包括润滑油箱壳体1、回油室2、隔板3、供油室4、供油泵组5、滤网支撑板6、滤网7和冷却模块8;
[0028]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隔板3,所述的隔板3将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分别为供油室4和回油室2;
[0029]所述的回油室2的侧壁面上部设置有回油接口1.1,所述的回油室2内设置有横向
布置的滤网支撑板6;
[0030]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一端与回油室2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回油室2内;
[0031]如图1所示: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的一侧可与回油室2的侧壁连接,另一侧与回油室2连接;
[0032]如图3所示: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主要起到分隔回油室2的作用,将回油室2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回油污油小室2.1和回油净油小室 2.2。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上安装有滤网7,
[0033]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和所述的滤网7将回油室2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分别为回油污油小室2.1和回油净油小室2.2。
[0034]所述的供油室4的一侧侧壁设置有供油接口1.2,所述的供油室 4上设置有供油泵组5;
[0035]所述的供油泵组5由供油泵5.1、驱动装置5.2和传动轴5.3组成,所述的供油泵5.1通过所述的传动轴5.3与所述的驱动装置5.2 相连,所述的供油泵5.1安装于所述的供油室4内部,所述的供油泵 5.1出口通过供油管道与所述的供油接口1.2相连;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置或外接有冷却模块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润滑油箱壳体(1)、回油室(2)、隔板(3)、供油室(4)、供油泵组(5)、滤网支撑板(6)、滤网(7)和冷却模块(8);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隔板(3),所述的隔板(3)将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分别为供油室(4)和回油室(2),所述的回油室(2)的侧壁面上部设置有回油接口(1.1),所述的回油室(2)内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滤网支撑板(6);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一端与回油室(2)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回油室(2)内;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上安装有滤网(7),所述的滤网支撑板(6)和所述的滤网(7)将回油室(2)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分别为回油污油小室(2.1)和回油净油小室(2.2);所述的供油室(4)的一侧侧壁设置有供油接口(1.2),所述的供油室(4)上设置有供油泵组(5);所述的供油泵组(5)由供油泵(5.1)、驱动装置(5.2)和传动轴(5.3)组成,所述的供油泵(5.1)通过所述的传动轴(5.3)与所述的驱动装置(5.2)相连,所述的供油泵(5.1)安装于所述的供油室(4)内部,所述的供油泵(5.1)出口通过供油管道与所述的供油接口(1.2)相连;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置或外接有冷却模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一体化润滑油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润滑油箱壳体(1)内置有冷却模块(8)时,在所述的隔板(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晓龙张春琳胡皓祝培旺李志远阮刚李宽宽王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