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58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嵌入在底座的顶端,壳体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封闭腔,封闭腔位于壳体的内部一侧位置,封闭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接地线,接地线外端同时穿过壳体延伸至外部,另一端和外部待安装的电路部件电性连接,接地线的内部从内之外依次固定设置有绝缘层、防静电层和橡胶层。通过双层叠加设置的防静电层,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的铁纤维层可导出静电,而防静电尼龙层的防静电性能好,从而使得接地线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从而使得接地线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从而使得接地线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ESD(Electro 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现象,ESD表现为瞬间的高压脉冲,这种瞬间释放的大量电荷极有可能破坏集成电路内部的功能器件;
[0003]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
[0004]现有的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电源外壳,不能够有效的防止静电,电源外壳被水浸湿以后便无法使用,同时现有电源为了达到防静电的效果,通常在电路部件之间设置接地线,而现有的地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静电产生的,但其本身表面在使用的时候就会积聚大量的静电荷,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来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嵌入在底座的顶端,壳体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封闭腔,封闭腔位于壳体的内部一侧位置,封闭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接地线,接地线外端同时穿过壳体延伸至外部,另一端和外部待安装的电路部件电性连接,接地线的内部从内向外依次固定设置有绝缘层、防静电层和橡胶层,壳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和封闭腔之间固定设置有隔板,壳体和底座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封闭层和第一封闭层,底座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卡板,壳体和底座之间通过卡板固定卡接,壳体和底座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防水层、屏蔽层和隔热层,防水层、屏蔽层和隔热层依次从外向内设置。
[000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橡胶层位于接地线的最外层结构,设置为海绵橡胶层,且厚度控制在0.20mm~0.35mm之间。
[000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防静电层和橡胶层之间通过树脂胶粘附固定,且防静电层分别为铁纤维层和防静电尼龙层叠加设置。
[00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绝缘层设置为树脂漆层和双层石棉层。
[00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层位于壳体的外侧一边,且散热层同时位于封闭腔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有透孔。
[00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隔板设置为塑胶板,表面设置透孔。
[00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封闭层贴合壳体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缝隙设置,且设置为橡胶封闭层,第一封闭层位于壳体和底座之前的卡接位置,设置为橡胶封闭层。
[00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屏蔽层设置为静电屏蔽层,为双层合金丝交错编织而成,隔热
层设置为离心玻璃纤维层。
[0015]有益效果:
[0016]该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通过双层叠加设置的防静电层,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的铁纤维层可导出静电,而防静电尼龙层的防静电性能好,从而使得接地线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
[0017]该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通过在接地线的最靠近导线的位置设置绝缘层,有效提高本电源线的绝缘性。
[0018]该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通过散热层,便于对封闭腔和壳体中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隔板增强绝缘效果。
[0019]该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通过在壳体和底座之间设置第一封闭层和第二封闭层,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封闭性,有利于静电防护。
[0020]该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通过屏蔽层和隔热层,有效的增强壳体和底座的防静电效果,和耐热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接地线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5]图1

4中:壳体1、底座2、封闭腔3、接地线4、散热层5、隔板6、卡板7、第一封闭层8、第二封闭层9、防水层10、屏蔽层11、隔热层12、绝缘层13、防静电层14、橡胶层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包括壳体1和底座2,壳体1嵌入在底座2的顶端,壳体1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封闭腔3,封闭腔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一侧位置,封闭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接地线4,接地线4外端同时穿过壳体1延伸至外部,另一端和外部待安装的电路部件电性连接,接地线4的内部从内向外依次固定设置有绝缘层13、防静电层14和橡胶层15,壳体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层5,散热层5和封闭腔3之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壳体1和底座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封闭层9和第一封闭层8,底座2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卡板7,壳体1和底座2之间通过卡板7固定卡接,壳体1和底座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防水层10、屏蔽层11和隔热层12,防水层10、屏蔽层11和隔热层12依次从外向内设置。
[0028]其中,橡胶层15位于接地线4的最外层结构,设置为海绵橡胶层,且厚度控制在0.20mm~0.35mm之间,在接地线4的最外层设置橡胶层15,使得接电线4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作用。
[0029]其中,防静电层14和橡胶层15之间通过树脂胶粘附固定,且防静电层14分别为铁纤维层和防静电尼龙层叠加设置,通过双层叠加设置的防静电层14,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的铁纤维层可导出静电,而防静电尼龙层的防静电性能好,从而使得接地线4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
[0030]其中,绝缘层13设置为树脂漆层和双层石棉层,通过在接地线4的最靠近导线的位置设置绝缘层13,有效提高本电源线的绝缘性。
[0031]其中,散热层5位于壳体1的外侧一边,且散热层5同时位于封闭腔3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有透孔。
[0032]其中,隔板6设置为塑胶板,表面设置透孔,通过散热层5,便于对封闭腔3和壳体1中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隔板6增强增强绝缘效果。
[0033]其中,第二封闭层9贴合壳体1和底座2之间的连接缝隙设置,且设置为橡胶封闭层,第一封闭层8位于壳体1和底座2之前的卡接位置,设置为橡胶封闭层,通过在壳体1和底座2之间设置第一封闭层8和第二封闭层9,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封闭性,有利于静电防护。
[0034]其中,屏蔽层11设置为静电屏蔽层,为双层合金丝交错编织而成,隔热层12设置为离心玻璃纤维层,通过屏蔽层11和隔热层12,有效的增强壳体1和底座2的防静电效果,和耐热使用寿命。
[00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底座2内部对外部待安装的电路部件与接地线4进行电性连接,将壳体1和底座2之间通过卡板7进行对接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壳体1和封闭腔3中热量通过散热层5向外排出,而接地线4在连接电路部件工作的时,在防静电层14的作用下,有效的导出静电,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减少装置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包括壳体(1)和底座(2),壳体(1)嵌入在底座(2)的顶端,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封闭腔(3),封闭腔(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一侧位置,封闭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接地线(4),接地线(4)外端同时穿过壳体(1)延伸至外部,另一端和外部待安装的电路部件电性连接,接地线(4)的内部从内向外依次固定设置有绝缘层(13)、防静电层(14)和橡胶层(15),壳体(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层(5),散热层(5)和封闭腔(3)之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壳体(1)和底座(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封闭层(9)和第一封闭层(8),底座(2)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卡板(7),壳体(1)和底座(2)之间通过卡板(7)固定卡接,壳体(1)和底座(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防水层(10)、屏蔽层(11)和隔热层(12),防水层(10)、屏蔽层(11)和隔热层(12)依次从外向内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源ESD防护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15)位于接地线(4)的最外层结构,设置为海绵橡胶层,且厚度控制在0.20mm~0.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虎徐婷婷王照新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航芯时代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