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29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移动式溜槽包括:溜槽本体、以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溜槽本体下方的移动轮组,其中,移动轮组包括:沿溜槽本体宽度方向布置的轮轴,安装在轮轴两端的移动轮;支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形成V形结构,支架的底部与轮轴固定,第一杆和第二杆顶端沿溜槽本体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在溜槽本体底部,使自然状态下溜槽本体的第一端向下倾斜,形成一溜灰坡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可以解决以往固定式溜槽占用井口位置,影响井口通行和作业的问题。通行和作业的问题。通行和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


[0001]本技术涉及竖井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

技术介绍

[0002]矿山基建施工,尤其是竖井开拓工程,在近几年施工工艺有很大改进,在施工速度上有很大提高。其中,竖井支护方面采用地表搅拌混凝土或商砼,在井口需要一个溜槽将混凝土转入底卸式吊桶,再由底卸式吊桶下放到井下工作面进行混凝土施工。
[0003]以往的溜槽都是固定式的,在靠近搅拌机出料口采用角钢或槽钢焊制一个溜槽支架,在支架上采用钢板制作溜槽,达到溜灰转桶的目的。而这种溜槽在井口是固定的,占据了井口一定面积,影响了井口通行和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以解决以往固定式溜槽占用井口位置,影响井口通行和作业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包括:溜槽本体、以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溜槽本体下方的移动轮组,其中,
[0007]所述移动轮组包括:沿溜槽本体宽度方向布置的轮轴,和安装在所述轮轴两端的移动轮;
[0008]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形成V形结构,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轮轴固定,第一杆顶端和第二杆顶端沿溜槽本体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在所述溜槽本体的底部,且使得自然状态下所述溜槽本体的第一端向下倾斜,形成一溜灰坡度。
[0009]可选地,所述溜灰坡度为25~30
°

[0010]可选地,所述V形结构的夹角为锐角。
[0011]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与V形结构形成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第三杆与所述溜槽本体的底部贴合固定。
[0012]可选地,所述支架为等边三角形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移动式溜槽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相对设置,且两个支架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轮轴的两端。
[0014]可选地,所述溜槽本体为U形,包括一底板和两侧壁,所述底板宽度从溜槽本体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溜槽本体的两侧壁的高度从溜槽本体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
[0015]可选地,所述移动轮为塑胶轮,直径为100mm~200mm。
[0016]可选地,所述轮轴采用圆钢制作,直径为16mm~20mm。
[0017]可选地,所述溜槽本体采用钢板制作,所述支架采用角钢制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采用具有稳定结构的支架将移动轮组安装在溜槽本体的下部,从而实现了溜槽的可移动,解决了传统固定式溜槽向底卸式吊桶转装混凝土时占用井口位置的问题。且本技术移动式溜槽结构紧凑、制作简单、灵活方便、成本低、耗材少、且采用现场材料即可快速制备;另外,该移动式溜槽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底卸式吊桶转装混凝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的使用状态图。
[0021]图1

图2中,1溜槽本体,2支架,3移动轮,4轮轴,5底卸式吊桶,6混凝土运输车,7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可以与底卸式吊桶配合使用,所述移动式溜槽可以包括:溜槽本体1、以及通过支架2固定安装在所述溜槽本体1下方的移动轮组,其中,所述移动轮组包括:沿溜槽本体1宽度方向布置的轮轴4以及安装在轮轴4两端的移动轮3;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形成V形结构,所述支架2的底部与所述轮轴4固定,第一杆顶端和第二杆顶端沿溜槽本体1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在所述溜槽本体1的底部,且使得自然状态下所述溜槽本体1的第一端向下倾斜,形成一溜灰坡度。其中,溜灰坡度可以为25~50
°
,更优选地,溜灰坡度为25~30
°
,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V形结构夹角可以为锐角,当然不限于此。所述V形结构中第一杆和第二杆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可以为三角形结构。即所述支架2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与V形结构形成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第三杆沿溜槽本体1的底部设置且固定,即第三杆完全与溜槽本体1底部贴合固定,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整个移动式溜槽的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可以为等边三角形结构,但不限于此,只要起到固定稳定溜槽且使得自然状态下溜槽为向下倾斜状态即可。
[002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溜槽稳定性,所述移动式溜槽可以包括两个支架2,两个支架2相对设置,且两个支架2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轮轴4的两端,具体可以位于两移动轮3内侧,也可以位于两移动轮3的外侧。
[0026]本技术中,所述溜槽本体1可以为U形,可以采用钢板制作。U形的溜槽本体1可以包括一底板和两侧壁,所述底板宽度从溜槽本体1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溜槽本体1的两侧壁的高度从溜槽本体1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即使得溜槽本体1形成第二端端口大,第一端端口小的锥形结构,方便向底卸式吊桶中转入混凝土。所述移动
轮3为塑胶轮,直径可以为100mm~200mm。所述轮轴4可采用圆钢制作,直径为16mm~20mm。
[0027]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包括一个溜槽本体11、两个三角形支架22、两个移动轮33和一根轮轴44。其中,制作所述移动式溜槽所用到的主要材料如下表1所示。
[0028]表1主要材料表
[0029]序号名称型号单位工程量1钢板δ3m232角钢∠50*3m63圆钢Φ25mmm14塑胶轮Φ150mm个2
[0030]所述溜槽本体1采用δ3薄钢板焊制。所述支架2采用∠50*3角钢制作,支架2为角钢焊制成两个倒三角形,上边与溜槽底面焊制在一起,下部焊制一个轮轴4,轮轴4采用Ф25的圆钢制作,轮轴4两端安装移动轮3,移动轮3采用直径Ф150mm塑胶轮。如图1所示,溜槽本体1的前端(即第一端)较长,中心靠近前端,在自然状态下前端下放,自然形成溜灰坡度,如图1所示;支架2的第一杆顶端高度高于第二杆顶端高度,以使溜槽本体1第一端向下倾斜。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溜槽本体、以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溜槽本体下方的移动轮组,其中,所述移动轮组包括:沿溜槽本体宽度方向布置的轮轴和安装在所述轮轴两端的移动轮;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形成V形结构,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所述轮轴固定,第一杆顶端和第二杆顶端沿溜槽本体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在所述溜槽本体的底部,且使得自然状态下所述溜槽本体的第一端向下倾斜,形成一溜灰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与V形结构形成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第三杆与所述溜槽本体的底部贴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等边三角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竖井混凝土施工用移动式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溜槽包括:两个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