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海友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18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坍塌装置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包括顶盖、顶梁和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与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护板的另一侧与基坑面抵触,两组所述护板对称固定安装在两组竖杆的两侧,且竖杆的顶端与顶盖的底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靠近竖杆的一侧与顶板的顶端抵触,且顶板的尾端与顶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梁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顶梁靠近顶板的一端外壁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滑杆的尾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该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基坑顶端的泥土向内松散时,顶盖和竖杆的三角构造可以给顶板支撑力,用来保护基坑不会坍塌。基坑不会坍塌。基坑不会坍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坍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建筑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坑井称为基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来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源定的位置进行,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度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问现场附近建筑物答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保证基坑四周的土体的稳定性,同时满足地下室施工有足够空间的要求,这是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的必要条件,基坑四周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在基坑支护和地下室施工期间不受损害,即坑壁土体的变形,包括地面和地下土体的垂直和水平位移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的基坑,但是目前人们所使用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往往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0003]现有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4]1.现有深基坑用防坍塌装置多为临时防护,在恶劣天气下,泥土会迅速入侵到基坑内部,造成基坑的坍塌,为后期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005]2.现有深基坑用防坍塌装置多为临时防护,多为用木棍进行收尾顶接,这样的固定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是泥土的松软型,会让这种固定方式下的基坑,随时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提到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包括顶盖、顶梁和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与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护板的另一侧与基坑面抵触,两组所述护板对称固定安装在两组竖杆的两侧,且竖杆的顶端与顶盖的底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靠近竖杆的一侧与顶板的顶端抵触,且顶板的尾端与顶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梁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顶梁靠近顶板的一端外壁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滑杆的尾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杆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竖杆的一侧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横杆靠近顶梁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左右两侧均与横杆的左右两端抵触,且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梁的上下两端均与螺纹杆的一端螺旋连接,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套筒的边缘抵触,所述顶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安装有压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杆的底侧与底座的顶侧固定连接,且底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钉直径一致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钉贯穿底座,且第一固定钉的尾端延伸至基坑内,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钉直径一致的通孔,且第二固定钉的尾端伸至基坑内。
[0012]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均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该技术,因竖杆的顶端与顶盖的底侧固定连接,顶盖靠近竖杆的一侧与顶板的顶端抵触,且顶板的尾端与顶梁的顶端固定连接,基坑顶端的泥土向内松散,滚落到顶盖上时,顶盖和竖杆的三角构造可以给顶板支撑力,用来保护基坑不会坍塌。
[0015]2、该技术,当两侧的泥土挤压竖杆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顺着泥土挤压的方向倾斜,从而实现了以基坑角度可以调整来化解坍塌的危险,当泥土沉积较多时,可以按压压块后,转动螺纹杆,使得顶端的长度增加,顶梁带动顶板向上移动,进一步的保护了基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顶盖;2、护板;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横杆;6、顶梁;7、底座;8、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顶板;13、套筒;14、底板;15、第一固定钉;16、第二固定钉;17、螺纹杆;18、压块;19、竖杆;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看图1

4: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包括顶盖1、顶梁6和竖杆19,竖杆19的外侧与护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护板2的另一侧与基坑面抵触,两组护板2对称固定安装在两组竖杆19的两侧,且竖杆19的顶端与顶盖1的底侧固定连接,顶盖1靠近竖杆19的一侧与顶板12的顶端抵触,且顶板12的尾端与顶梁6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梁6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顶梁6靠近顶板12的一端外壁上套设有套筒13,套筒13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滑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滑杆8的尾端与第一滑块10转动连接,基坑顶端的泥土向内松散时,顶盖1和竖杆19的三角构造可以给顶板12支撑力,用来保护基坑不会坍塌。
[0023]其中,竖杆19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且第一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竖杆19的一侧与横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横杆5靠近顶梁6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槽4,第二滑槽4的左右两侧均与横杆5的左右两端抵触,且第二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第二滑
块11的另一侧与第二滑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滑杆9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3滑动连接,挡板挡住基坑两侧的泥土,当两侧的泥土挤压竖杆19时,第一滑杆8和第二滑杆9顺着泥土挤压的方向倾斜,从而实现了以基坑角度可以调整来化解坍塌的危险。
[0024]其中,顶梁6的上下两端均与螺纹杆17的一端螺旋连接,且螺纹杆17的另一端与套筒13的边缘抵触,顶梁6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安装有压块18,当泥土沉积较多时,可以按压压块18后,转动螺纹杆17,使得顶端的长度增加,顶梁6带动顶板12向上移动,进一步的保护了基坑。
[0025]其中,竖杆19的底侧与底座7的顶侧固定连接,且底座7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钉15直径一致的通孔,第一固定钉15贯穿底座7,且第一固定钉15的尾端延伸至基坑内,底板14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钉16直径一致的通孔,且第二固定钉16的尾端伸至基坑内,这样保护了竖杆19的底板14的稳定性。
[0026]其中,两组第二滑块11的一侧均与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弹簧20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4的顶端固定连接,这样便于第二滑杆9可以在第二滑槽4移动。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包括顶盖(1)、顶梁(6)和竖杆(19),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9)的外侧与护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护板(2)的另一侧与基坑面抵触,两组所述护板(2)对称固定安装在两组竖杆(19)的两侧,且竖杆(19)的顶端与顶盖(1)的底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1)靠近竖杆(19)的一侧与顶板(12)的顶端抵触,且顶板(12)的尾端与顶梁(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梁(6)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顶梁(6)靠近顶板(12)的一端外壁上套设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滑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滑杆(8)的尾端与第一滑块(1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坍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9)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且第一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竖杆(19)的一侧与横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横杆(5)靠近顶梁(6)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的左右两侧均与横杆(5)的左右两端抵触,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海友刘瑞兰
申请(专利权)人:韩海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