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698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包括转轴、静触杆和动触杆,还包括:一对滑槽,分别设置于转轴的两端,每个滑槽包括第一凹入部、第二凹入部和位于该两凹入部之间的一段平滑部;一根滑销,可活动地安装在转轴内,其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滑槽内;一对弹簧,位于动触杆的两侧,弹簧的一端挂接在滑销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一个卡槽,位于动触杆的背部,卡槽的两侧上沿分别连接一段推动曲面和一段阻挡曲面;当动触杆与转轴之间相对转动时,所述滑销可以同时与动触杆的推动曲面和滑槽的第一凹入部相接触,或者同时与动触杆的卡槽和滑槽的第二凹入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动触杆斥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变形较小,有利于动触杆的完全斥开。(*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在发生大的故障电流时,它能快速切断电路并保 证不会使故障电流再次导通,起到限流保护作用。
技术介绍
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可以接通或分断电路,同时断路器中还设有脱扣 器,当电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脱扣器可以驱动操作机构使动、静触头分离,切断电路,起 到保护的作用。然而脱扣器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脱扣器的动作相对迟缓,脱扣器动作 以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机械传递过程才能使动、静触头分离,对于特别大的故障电流来说, 这种反应速度是无法保证电路安全的。禾拥故障电流所产生的电动斥力来直接使动、静触头分离,可以达到快速切断电路的目的, 这种技术已经在现有的断路器触头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动触头被斥开后,如果操作机构还没 有来得及发生动作,动触头又可能会在触头弹簧的作用下回落,再次与静触头形成闭合或者 在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不但影响限流效果,还会造成触头严重烧损甚至发生熔焊,使 故障电流毁坏负载元件。因此,在这种触头系统中, 一般都会设置阻止动触头回落的机构。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CN101030506A就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如图1所示, 它包括一对各具静触点ll静触杆l和一组可动接触组件。该可动接触组件包括 一与断路器 的操作机构相连接的并在操作机构带动下转动的中央主体支座2, 一可活动地位于所述中央主 体支座2上的活动触头3,活动触头3的一对活动触臂31从所述的中央主体支座2的两侧伸 出,各活动触臂31的端部分别与所述静触点相对应地配置有用于与静触点接通或分离的动触 点311, —用于将活动触头3保持在中央主体支座上并且使活动触头的活动触臂31维持在与静 触点相斥开后的分离位置末端的卡住机构,所述的卡住机构包括一对第一、第二枢轴和一对 弹簧5,以及用于跨接第一、第二枢轴的顶杆6, 一对第一枢轴4穿过顶杆6的后端设置在中 央主体支座的枢轴槽21上,并且以中央主体支座2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一对第二枢轴7以活 动触头的中心呈对称分布地固定在活动触头3上,并且与顶杆6的前端联结, 一对弹簧5的 两端分别挂接在活动触头3和一对第一枢轴4上。采用了这种卡住结构后,虽然可以在活动触头被斥开时,完全卡住活动触头,防止动触点 回落,起到限流保护作用,但也存在以下缺陷 一、卡住机构在动触头的斥开过程中,触头弹簧的变形量大,弹簧被过度拉伸,容易造成弹簧失效,且弹簧作用在动触头上的阻力较大, 不利于动触头完全斥开;二、结构复杂,细小零件较多,给制造和装配增加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它既可以起到 限流保护的作用,又不会引起很大的弹簧变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包括转 轴、具有弯曲部分的静触杆和可在转轴中转动的动触杆,还包括一个触头延缓机构,该触头 延缓机构包括 一对滑槽,分别设置于转轴的两端,每个滑槽包括第一凹入部、第二凹入部 和位于该两凹入部之间的一段平滑部; 一根滑销,可活动地安装在转轴内,其两端分别位于 上述一对滑槽内; 一对弹簧,位于动触杆的两侧,弹簧的一端挂接在上述滑销上,另一端固 定连接在转轴上; 一个卡槽,位于动触杆的背部,卡槽的两侧上沿分别连接一段推动曲面和 一段阻挡曲面;当动触杆与转轴之间相对转动时,所述滑销可以同时与动触杆的推动曲面和 滑槽的第一凹入部相接触,或者同时与动触杆的卡槽和滑槽的第二凹入部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动、静触头闭合时,拉簧的拉力作用在动触杆上,保证了动、 静触头之间的闭合终压力。当电路中出现大的故障电流时,电动斥力将动触杆斥开,动触杆 在转轴中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滑销同时与动触杆的卡槽和滑槽的第二凹入部相接触配 合,这种配合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动触杆回落,但可以延缓动触杆回落的速度,为操作机构的 跳闸动作争取时间。也就是说,本技术可以延缓动触杆的回落,避免动触杆在操作机构 跳闸前迅速回落重新形成电流通路,或者再次形成电弧烧损触头,不需要将动触杆完全卡住 也可以达到限制、分断故障电流的效果。由于采用了滑销、滑槽和卡槽的巧妙配合,本实用 新型中的动触杆在斥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变形较小,有利于动触杆的完全斥开。另外,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优选地,当触头闭合时,所述推动曲面与滑槽第一凹入部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当动触杆被完全斥开时,所述卡槽与所述滑槽第二凹入部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触头延缓机构还包括一根固定在转轴内的固定销,所述弹簧与转轴相连接的 一端挂接在固定销上。优选地,所述动触杆为中心对称结构,其对称中心的两侧各设有一套触头延缓机构。附图说明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的内部结构图(静触杆未示出)。图3是本技术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外形图(静触杆未示出)。图4是转轴的一个断面示意图。图5是动触杆的形状示意图。图6-图9示出了动触杆被斥开并相对于转轴转动的过程。图10-图12示出了转轴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动触杆转动的过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断路器的双断点触头系统如图2、图3、图6所示,它包括转轴200和一 对具有弯曲部分的静触杆600,静触杆600上设有静触点601; —根动触杆100从转轴200中 穿过,动触杆100上设有中心孔104,可以通过一根枢轴连接在转轴200中,并可在转轴200 中转动。转轴200的一个断面形状如图4所示,在其两端对称地设有两对滑槽210,每个滑槽 210包括第一凹入部211、第二凹入部212和位于该两凹入部之间的一段平滑部213,在与滑 槽210相对的一个位置上设有固定销孔220。动触杆100的两端设有动触点105可与静触点 601相接触,动触杆100的形状如图5所示,其背部对称地设有一对卡槽102,卡槽102的两 侧上沿分别连接一段推动曲面101和一段阻挡曲面103。继续参见图2和图6,在转轴200内还对称地安装有两根滑销400,滑销400的轴线与转 轴200的轴线平行,位于动触杆100背部上方,滑销400的两端分别位于上述一对滑槽210 内,从而可以沿着滑槽210滑动。转轴200内还对称地安装有两根固定销500,固定销500与 滑销400相对,位于动触杆100腹部以下。动触杆100的两侧设有两对弹簧300,每对弹簧 300的一端挂接在一根滑销400上,另一端挂接在固定销500上。由于固定销500的作用仅仅 是便于将弹簧300的端部固定连接在转轴200上,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采用其它替代方式, 比如直接将弹簧300钩在转轴200上。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技术,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首先结合图6-图9说明动触杆被斥开的过程。如图6所示,当触头闭合动触点105与静 触点601接触时,动触杆100背部的推动曲面101与滑槽第一凹入部211的位置相对应,滑 销400位于第一凹入部211内可以同时与推动曲面101和第一凹入部211相接触,拉簧3005的拉力通过滑销400作用在动触杆100上,以提供触头闭合终压力。当发生大的故障电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包括转轴(200)、具有弯曲部分的静触杆(600)和可在转轴中转动的动触杆(100),其特征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触头延缓机构,该触头延缓机构包括: 一对滑槽(210),分别设置于转轴(200)的两端,每个滑槽(210)包括第一凹入部(211)、第二凹入部(212)和位于该两凹入部之间的一段平滑部(213); 一根滑销(400),可活动地安装在转轴(200)内,其两端分别位于上述一对滑槽(210)内; 一对弹簧(300),位于动触杆(100)的两侧,弹簧(300)的一端挂接在上述滑销(40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200)上; 一个卡槽(102),位于动触杆(100)的背部,卡槽(102)的两侧上沿分别连接一段推动曲面(101)和一段阻挡曲面(103); 当动触杆(100)与转轴(200)之间相对转动时,所述滑销(400)可以同时与动触杆的推动曲面(101)和滑槽的第一凹入部(211)相接触,或者同时与动触杆的卡槽(102)和滑槽的第二凹入部(21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包括转轴(200)、具有弯曲部分的静触杆(600)和可在转轴中转动的动触杆(100),其特征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触头延缓机构,该触头延缓机构包括一对滑槽(210),分别设置于转轴(200)的两端,每个滑槽(210)包括第一凹入部(211)、第二凹入部(212)和位于该两凹入部之间的一段平滑部(213);一根滑销(400),可活动地安装在转轴(200)内,其两端分别位于上述一对滑槽(210)内;一对弹簧(300),位于动触杆(100)的两侧,弹簧(300)的一端挂接在上述滑销(40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200)上;一个卡槽(102),位于动触杆(100)的背部,卡槽(102)的两侧上沿分别连接一段推动曲面(101)和一段阻挡曲面(103)当动触杆(100)与转轴(200)之间相对转动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敏张敏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继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