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增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41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增力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井下增力器,包括增力器主体,所述增力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所述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螺栓杆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带动导向杆在固定板的内部进行滑动升降,使得万向轮接触地面,更好的解决了大多井下增力器不方便进行移动运输的问题,保证了井下增力器的运输更加方便,避免了耽误工作进程,避免了增加运输成本。避免了增加运输成本。避免了增加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增力器


[0001]本技术涉及增力器
,特别是一种井下增力器。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部分油气井根据油气藏开发的需求采用油管连接永久封隔器完井方式,后期作业时必须使用连续油管连接作业工具下入油管内完成作业措施,目前配套了一系列实现连接、封隔、气举、钻磨铣和打捞等功能的连续油管配套工具,广泛应用于油气井修井、酸化、射孔、测井等领域,为了管柱的安全,一般在连续油管和配套工具之间连接有安全接头。在现场应用于过程中,由于井况恶劣,工具质量等原因,常常出现连续油管配套工具卡油管内不得不从安全接头处丢开的现象,后续采用连续油管连接打捞工具在进行打捞活动解卡时由于连接油管自重和抗拉载荷低等原因,上提载荷受到严重限制,解卡成功率较低。
[0003]现有的井下增力器在进行使用时,大多不方便进行移动运输,耽误工作进程,提高运输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井下增力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井下增力器,包括增力器主体,所述增力器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所述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所述转动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0006]可选的,所述套管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螺栓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导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7]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板圆周阵列在增力器主体的外表面,所述转动环的轴心与增力器主体的轴心重合。
[0008]可选的,所述槽口的高度与固定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固定板靠近转动环的一侧设置有圆角。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杆圆周阵列在转动环的一侧,所述齿条的形状为环形,所述齿条的齿槽与齿轮的齿形状相适配。
[0010]可选的,所述套管的轴心与齿轮的轴心重合,所述转动把手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转动把手圆周阵列在转动环的外表面。
[0011]可选的,所述螺栓杆的直径与套管空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螺栓杆外表面设置的螺纹的螺距与套管内壁设置的螺纹的螺距相适配,所述导向杆与螺栓杆关于连接板的中心
点对称。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该井下增力器,通过固定板、转动环、槽口、连接杆、齿条、齿轮、套管、转动把手、螺栓杆、连接板、导向杆和万向轮之间的配合设置,控制转动把手,通过槽口的作用,使得转动环在固定板的外表面进行转动,并通过连接杆的作用,带动齿条进行转动,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连接关系,使得齿条进行转动时,齿轮带动套管进行转动,并通过导向杆的作用,使得套管转动时,螺栓杆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带动导向杆在固定板的内部进行滑动升降,使得万向轮接触地面,更好的解决了大多井下增力器不方便进行移动运输的问题,保证了井下增力器的运输更加方便,避免了耽误工作进程,避免了增加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增力器主体,2

固定板,3

转动环,4

槽口,5

连接杆,6

齿条,7

齿轮,8

套管,9

转动把手,10

螺栓杆,11

连接板,12

导向杆,13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井下增力器,它包括增力器主体1,增力器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转动环3,转动环3的内壁开设有槽口4,转动环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远离转动环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6,齿条6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7,齿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8,套管8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2,转动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9,通过槽口4的作用,使得转动环3可以进行转动,并通过连接杆5的作用,带动齿条6跟随进行转动,使得齿轮7带动套管8进行转动。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套管8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杆10,螺栓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靠近螺栓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板11远离导向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通过导向杆12在固定板2内部的滑动,使得套管8进行转动时,螺栓杆10带动连接板11进行升降,使得万向轮13接触地面。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固定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板2圆周阵列在增力器主体1的外表面,转动环3的轴心与增力器主体1的轴心重合,通过固定板2的作用,使得转动环3进行转动时更加顺畅、稳定。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槽口4的高度与固定板2的厚度相适配,固定板2靠近转动环3的一侧设置有圆角,通过槽口4的作用,使得转动环3在固定板2的外表面进行转动时,更加合理。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连接杆5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连接杆5圆周阵列在转动环3的一侧,齿条6的形状为环形,齿条6的齿槽与齿轮7的齿形状相适配,通
过连接杆5的作用,使得齿条6的连接更加稳固,通过齿条6与齿轮7的啮合连接关系,使得齿条6进行转动时,带出齿轮7进行转动。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套管8的轴心与齿轮7的轴心重合,转动把手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转动把手9圆周阵列在转动环3的外表面,通过转动把手9的作用,方便控制转动环3进行转动工作。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螺栓杆10的直径与套管8空腔的直径相适配,螺栓杆10外表面设置的螺纹的螺距与套管8内壁设置的螺纹的螺距相适配,导向杆12与螺栓杆10关于连接板11的中心点对称,通过导向杆12的作用,使得套管8进行转动时,螺栓杆10可以带动连接板11进行升降。
[002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使用时
[0027]1、控制转动把手9,使得转动环3通过槽口4的作用,在固定板2的外表面进行转动,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力器主体(1),所述增力器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转动环(3),所述转动环(3)的内壁开设有槽口(4),所述转动环(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远离转动环(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6),所述齿条(6)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7),所述齿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8),所述套管(8)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2),所述转动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杆(10),所述螺栓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靠近螺栓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1)远离导向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明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英派特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