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分离的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41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包括杯体组件和分离组件;杯体组件包括上端盖、茶杯主体和下端盖;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板、开闭板和过滤网;分离板将茶杯主体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并设有非圆心位置的第二通孔;开闭板位于分离板的下方并与分离板轴线一致,开闭板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同径布置的第一通孔、中部与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端插装设置在下端盖内并周向限位;过滤网位于开闭板的下方;当下端盖螺纹锁紧安装在茶杯主体后,开闭板与分离板贴合,并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本茶水分离的茶杯,结构简单,不仅实现热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而且可根据饮用者的习惯,选择饮用不同浓度的茶水,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水分离的茶杯


[0001]本技术涉及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

技术介绍

[0002]喝茶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作为水与茶叶的混合的载体,茶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
[0003]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茶杯多种多样,但是一般的茶杯功能比较单一,比如常规的茶杯上端设有茶叶过滤网,首先将茶叶放置在过滤网上,再加入热水没过茶叶,然后螺纹安装上端盖,将茶叶与水的混合,当取出茶叶时,直接拆卸下过滤网;
[0004]这种茶杯存在以下问题:1、如果一些人不喜欢喝茶叶,则可直接倒入热水,而一些人需要喝茶水时,需要再打开杯盖,加入茶叶,而且茶叶位于杯口处,容易被饮用者饮入,及其不方便,无法实现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2、无法控制水与茶叶的混合时间,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对淡茶和浓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结构简单,不仅实现热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而且可根据饮用者的习惯,选择饮用不同浓度的茶水,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包括杯体组件和分离组件;
[0007]所述杯体组件包括上端盖、茶杯主体和下端盖;
[0008]所述茶杯主体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螺旋拆卸的安装在茶杯主体的上、下端;
[0009]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板、开闭板和过滤网;
[0010]所述分离板将茶杯主体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并设有非圆心位置的第二通孔;
[0011]所述开闭板位于分离板的下方并与分离板轴线一致,开闭板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同径布置的第一通孔、中部与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端插装设置在下端盖内并周向限位;
[0012]过滤网固定位于茶杯主体内,并位于开闭板的下方;
[0013]当下端盖螺纹锁紧安装在茶杯主体后,开闭板与分离板贴合,并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内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方型凹槽,连接杆的下端为方型结构,并与凹槽相匹配。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为一对,并圆周均匀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为一对,并圆周均匀布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内部与茶杯主体上端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下端盖内部与茶杯主体下端接触位置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7]进一步的,所述茶杯主体中部设有保温的夹层材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由于设置分离组件,通过转动螺纹安装在茶杯主体下端的下端盖,带动开闭板贴紧在分离板上,并其上的第一通孔与分离板上的第二通孔错开,实现分离板下端的封闭,当需要热水与茶叶混合时,反向旋转下端盖,使得热水从分离板的第二通孔、开闭板的第一通孔进入茶杯主体的下部分与茶叶混合,茶叶通过过滤网阻碍过滤,防止其倒流至茶杯主体的上部分,因此实现热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另外可摇晃茶杯主体,加速热水与茶叶的充分混合,或者当转动下端盖,热水与茶叶混合时,通过控制热水与茶叶的混合时间,再倒置茶杯主体,使得混合后的茶水重新流入茶杯主体的上部分,使其相互分离,然后拧紧下端盖,因此可根据饮用者的习惯,选择饮用不同浓度的茶水,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广。本茶水分离的茶杯,结构简单,不仅实现热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而且可根据饮用者的习惯,选择饮用不同浓度的茶水,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中:11、上端盖,12、第一密封圈,2、茶杯主体,31、下端盖,32、第二密封圈,41、开闭板,42、第一通孔,51、分离板,52、第二通孔,6、过滤网,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包括杯体组件和分离组件;
[0023]所述杯体组件包括上端盖11、茶杯主体2和下端盖31;
[0024]所述茶杯主体2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上端盖11和下端盖31分别螺旋拆卸的安装在茶杯主体2的上、下端;
[0025]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板51、开闭板41和过滤网6;
[0026]所述分离板51将茶杯主体2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并设有非圆心位置的第二通孔52;
[0027]所述开闭板41位于分离板51的下方并与分离板51轴线一致,开闭板41上设有与第二通孔52同径布置的第一通孔42、中部与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7的下端插装设置在下端盖31内并周向限位;
[0028]过滤网6固定位于茶杯主体2内,并位于开闭板41的下方;
[0029]当下端盖31螺纹锁紧安装在茶杯主体2后,开闭板41与分离板51贴合,并且第一通孔42与第二通孔52错开;
[0030]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31内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方型凹槽,连接杆7的下端为方型结构,并与凹槽相匹配;
[003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52为一对,并圆周均匀设置,所述第一通孔42为一对,并圆周均匀布置。
[0032]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11内部与茶杯主体2上端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下端盖31内部与茶杯主体2下端接触位置设有第二密封圈32;
[0033]进一步的,所述茶杯主体2中部设有保温的夹层材料;
[0034]该茶水分离的茶杯使用时,可事先茶叶放置在下端盖31内,当下端盖31螺纹安装在茶杯主体2下端时,首先连接杆7的下端插装在下端盖31上并跟随周向转动,连接杆7带动开闭板41向上移动,一方面贴紧在分离板51上,另一方面第二通孔52和第一通孔42 错开,因此实现分离板51下端的封闭;
[0035]往茶杯主体2内倒入相应的热水,热水位于茶杯主体2的上部分内,上端盖11螺纹锁紧在茶杯主体2上端,当需要热水与茶叶混合时,反向旋转下端盖31,使得热水从分离板51的第二通孔52、开闭板41的第一通孔42进入茶杯主体2的下部分与茶叶混合,茶叶通过过滤网6阻碍过滤,防止其倒流至茶杯主体2的上部分;
[0036]一方面可摇晃茶杯主体2,加速热水与茶叶的充分混合,另一方面可直接打开上端盖 11,饮用混合后的茶水,或者倒置茶杯主体2,使得茶水进入茶杯主体2的上部分,反向转动下端盖31,使得开闭板41重新贴合分离板51,实现对分离板51的关闭,因此可根据实际喝茶习惯,选择合适的茶叶浓度,比如当饮用淡茶时,转动下端盖31使得热水与茶叶混合,再倒置茶杯主体2,使得茶水重新流入茶杯主体2的上部分,减少热水与茶叶的混合时间,使其相互分离,然后拧紧下端盖31;当饮用浓茶时,可延长热水与茶叶的混合时间,因此本装置不仅可以实现热水与茶叶的混合、分离,而且可根据饮用者的习惯,选择饮用不同浓度的茶水,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水分离的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杯体组件包括上端盖(11)、茶杯主体(2)和下端盖(31);所述茶杯主体(2)为上下贯穿的筒状结构,上端盖(11)和下端盖(31)分别螺旋拆卸的安装在茶杯主体(2)的上、下端;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板(51)、开闭板(41)和过滤网(6);所述分离板(51)将茶杯主体(2)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并设有非圆心位置的第二通孔(52);所述开闭板(41)位于分离板(51)的下方并与分离板(51)轴线一致,开闭板(41)上设有与第二通孔(52)同径布置的第一通孔(42)、中部与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7)的下端插装设置在下端盖(31)内并周向限位;过滤网(6)固定位于茶杯主体(2)内,并位于开闭板(41)的下方;当下端盖(31)螺纹锁紧安装在茶杯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