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48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左侧内嵌安装有开关,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右侧开设有USB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左侧内嵌安装有电源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右侧开设有以太网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以连接外部采集设备的采集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顶端连接有天线,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内端安装有主控板,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该采集装置主体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实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时更加的高效。时更加的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采集设备
,具体为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其实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明确的词语确是由MITAuto

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的含义是将物品信息存入到所贴的RFID标签中,再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接入到互联网中,2003年的美国《技术评论》认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也指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从其本质上看,物联网的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体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由于物联网被公认为第三次信息革命,可以广泛应用到安全监测、公共交通系统、车队管理、工业流程自动化、城市信息化等领域,不仅仅如此,其在数据采集方面也有涉及。
[0003]现如今市面上的基于物联云的数据采集装置存在以下局限性:1.现如今的数据采集装置由于自身处理器内核较为老旧,采集步骤较为繁琐,导致其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较低;2.现如今的数据采集装置由于显示屏是直接暴露在外,没有对其进行防护,容易受损,影响正常的采集工作;3.现如今的数据采集装置内部容易聚集热量,进而影响内部的设备正常运行。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基面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基面左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右侧分别内嵌安装有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密封盖的外侧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基面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的表面右侧开设有按键卡槽,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左侧内嵌安装有开关,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右侧开设有USB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左侧内嵌安装有电源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右侧开设有以太网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背面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以连接外部采集设备的采集接口,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顶端连接有天线,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内端安装有主控板,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主控板的表面分别电连接有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器、用于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模块、用于数据采集的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模块,所述处理器是以ARM11为内核的高速微处理器,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包括RS485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以及4G/5G通信模块。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采集接口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和外部的USB接口电连接,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和天线电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护盖基面的四个拐角处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密封盖和防护盖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穿过连接孔进行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护盖为金属防护盖,所述按键卡槽的尺寸和控制器表面的控制按键的尺寸匹配。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两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采集装置主体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连接铰链。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顶部位于天线的两侧内嵌安装有上下通透的散热风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采集装置主体,该采集装置主体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实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防护盖,通过防护盖用以对显示屏和控制器表面的控制按键进行防护,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受损,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0017]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散热风扇,从而能够将采集装置主体内部的热量排出,避免热量过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采集装置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采集装置主体;101、密封盖;1011、显示屏;1012、控制器;1013、报警器;102、防护盖;1021、可视窗;1022、按键卡槽;1023、连接孔;1024、锁紧螺栓;103、开关;104、USB接口;105、电源接口;106、以太网接口;107、采集接口;108、天线;2、主控板;201、处理器;202、数据通信模块;203、数据采集模块;204、存储模块;3、底座;4、安装板;401、连接铰链;5、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主体1,采集装置主体1的基面连接有密封盖101,密封盖101的基面左侧安装有显示屏1011,显示屏1011的右侧分别内嵌安装有控制器1012和报警器1013,密封盖101的外侧连接有防护盖102,防护盖102的基面设有可视窗1021,可视窗1021的表面右侧开设有按键卡槽1022,采集装置主体1的左侧内嵌安装有开关103,采集装置主体1的右侧开设有USB接口104,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左侧内嵌安装有电源接口105,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右侧开设有以太网接口106,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以连接外部采集设备的采集接口107,采集装置主体1的顶端连接有天线108,采集装置主体1的内端安装有主控板2,采集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3,本技术通过采集装置主体1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实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的防护盖102,通过防护盖102用以对显示屏1011和控制器1012表面的控制按键进行防护,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受损,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
[0025]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主控板2的表面分别电连接有用于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基面连接有密封盖(101),所述密封盖(101)的基面左侧安装有显示屏(1011),所述显示屏(1011)的右侧分别内嵌安装有控制器(1012)和报警器(1013),所述密封盖(101)的外侧连接有防护盖(102),所述防护盖(102)的基面设有可视窗(1021),所述可视窗(1021)的表面右侧开设有按键卡槽(1022),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左侧内嵌安装有开关(103),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右侧开设有USB接口(104),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左侧内嵌安装有电源接口(105),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右侧开设有以太网接口(106),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背面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以连接外部采集设备的采集接口(107),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顶端连接有天线(108),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内端安装有主控板(2),所述采集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云在线监测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2)的表面分别电连接有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器(201)、用于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模块(202)、用于数据采集的数据采集模块(203)以及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模块(204),所述处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好彭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物联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