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23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设于直流接触器的灭弧室内的两个静接触组和一个动接触组,动接触组能够上下运动实现两个动触点和两个静触点之间的通断,灭弧室内设有垂直两个静接触组和一个动接触组所在平面的平行磁场,两个静接触组的上端分别向远离的方向设置并形成一对静跑弧道,动接触组的两端分别向下方且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并形成一对动跑弧道;灭弧室内位于两个静跑弧道之间的空间形成主灭弧室,位于两侧的静跑弧道和对应的动跑弧道之间的空间形成两个辅灭弧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双向灭弧的作用,可实现正负极换相,同时在缩小产品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品的分断能力和,解决了直流接触器双向电流分断的能力。分断的能力。分断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触器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开关电器在电器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具有双向通断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0003]目前,直流接触器大多数产品都只有单方向灭弧能力,使用场景受到较多限制,特别是当前大多数场景下,接触器均需要配合动力电池使用,动力电池在充放电时就需要接触器具有双向分断保护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利用磁吹和全新设计的三个灭弧室布局方式,并配以灭弧栅片提升灭弧能力,在缩小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品的分断能力,解决了直流接触器双向电流分断的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设于直流接触器的灭弧室内的两个静接触组和一个动接触组,以所述静接触组所在位置为上及所述动接触组所在位置为下,两个所述静接触组的下端分别形成静触点,所述动接触组上对应两个所述静触点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动触点,所述动接触组能够上下运动实现两个所述动触点和两个所述静触点之间的通断,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垂直两个所述静接触组和一个动接触组所在平面的平行磁场,两个所述静接触组的上端分别向远离的方向设置并形成一对静跑弧道,所述动接触组的两端分别向下方且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形成一对动跑弧道;所述灭弧室内位于两个所述静跑弧道之间的空间形成主灭弧室,位于两侧的静跑弧道和对应的动跑弧道之间的空间形成两个辅灭弧室。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接触组和一个动接触组所在平面的前后两侧设有同磁场方向设置的永磁体。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灭弧室内设有若干主栅片,所述辅灭弧室内设有若干辅栅片。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主栅片沿垂直一对所述动触点连线的方向间隔设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辅栅片沿垂直相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连线的方向间隔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静跑弧道对称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动跑弧道对称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通过设置永磁体和跑弧道将灭弧室分为三个灭弧室,即一个主灭弧室和两个辅灭弧室,无论灭弧室内磁场如何变换,电弧都分别进入主灭弧室或两个辅灭弧室,由主灭弧室和辅灭弧室内设置的主栅片和辅栅片进行熄灭,具有双向灭弧的作用,即本专利技术利用了磁吹和全新设计的三个灭弧室布局方式,并配以灭弧栅片提升灭弧能力,可实现正负极换相,同时在缩小产品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品的分断能力,解决了直流接触器双向电流分断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栅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栅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A为本专利技术在一种磁场方向下加正向电流时的灭弧状态示意图;
[0017]图4B为在本专利技术在一种磁场方向下加反向电流时的灭弧状态示意图;
[0018]图5A为本专利技术在另一种磁场方向下加正向电流时的灭弧状态示意图;
[0019]图5B为本专利技术在另一种磁场方向下加反向电流时的灭弧状态示意图。
[0020]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1]1——静接触组;
ꢀꢀꢀꢀꢀꢀꢀꢀꢀꢀꢀ
2——动接触组;
[0022]101——静触点;
ꢀꢀꢀꢀꢀꢀꢀꢀꢀꢀꢀ
201——动触点;
[0023]11——静跑弧道;
ꢀꢀꢀꢀꢀꢀꢀꢀꢀꢀ
21——动跑弧道;
[0024]3——永磁体;
ꢀꢀꢀꢀꢀꢀꢀꢀꢀꢀꢀꢀꢀ
4——主灭弧室;
[0025]41——主栅片;
ꢀꢀꢀꢀꢀꢀꢀꢀꢀꢀꢀꢀ
5——辅灭弧室;
[0026]51——辅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8]参阅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设于直流接触器的灭弧室内的两个静接触组1和一个动接触组2,以静接触组1所在位置为上及动接触组2所在位置为下,两个静接触组1的下端分别形成静触点101,动接触组上对应两个静触点11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动触点201,动接触组能够上下运动实现两个动触点和两个静触点之间的通断。
[0029]灭弧室内设有垂直两个静接触组1和一个动接触组2所在平面的平行磁场,本实施例是在两个静接触组1和一个动接触组2所在平面的内设置磁场方向相同的永磁体3,形成所述平行磁场。
[0030]两个静接触组1的上端分别向远离的方向设置并形成一对静跑弧道11,即两个静接触组1的上端分别分别向左上和右上倾斜设置形成一对静跑弧道11,一对静跑弧道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同时,所述动接触组2的两端分别向下方且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形成一对动跑弧道21。即动接触组2的两端分别向左下和右下延伸形成一对动跑弧道21,一对动跑弧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优选的,一对静跑弧道11对称设置,一对动跑弧道21对称设置。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形状进行设置,本专利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0031]一对静跑弧道11和一对动跑弧道21的设置将灭弧室分成三个部分,即位于两个静跑弧道11之间的空间形成主灭弧室4,位于两侧的静跑弧道11和对应的动跑弧道21之间的空间形成两个辅灭弧室5。
[0032]为了增加灭弧效果,主灭弧室4内设有若干主栅片41,辅灭弧室内设有若干辅栅片51。当然,本专利技术的三个灭弧室内也可以不设置栅片。优选的,若干主栅片41沿垂直一对动触点连线的方向间隔设置,若干辅栅片51沿垂直相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连线的方向间隔设置。
[0033]该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在一种灭弧室磁场方向下,即永磁体3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在该磁场方向下,当静触点上施加正向电流时,参阅图4A,电弧磁场的作用下,在静跑弧道11上运动进入主灭弧室4,被主灭弧室4内的主栅片41熄灭。当静触点上施加反向电流时,参阅图4B,形成两段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两侧的辅灭弧室5,被辅灭弧室内的辅栅片51熄灭。
[0035]当变换灭弧室磁场方向时,即永磁体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与上述永磁体3换向,在该磁场方向下,当静触点上施加正向电流时,参阅图5A,形成两段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两侧的辅灭弧室5,被辅灭弧室5内的辅栅片51熄灭。当静触点上施加反向电流时,参阅图5B,电弧磁场的作用下,在静跑弧道2上运动进入主灭弧室,被主灭弧室内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设于直流接触器的灭弧室内的两个静接触组(1)和一个动接触组(2),以所述静接触组所在位置为上及所述动接触组所在位置为下,两个所述静接触组(1)的下端分别形成静触点(101),所述动接触组上对应两个所述静触点(11)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动触点(201),所述动接触组能够上下运动实现两个所述动触点和两个所述静触点之间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垂直两个所述静接触组(1)和一个动接触组(2)所在平面的平行磁场,两个所述静接触组(1)的上端分别向远离的方向设置并形成一对静跑弧道(11),所述动接触组(2)的两端分别向下方且相互远离的方向设置,形成一对动跑弧道(21);所述灭弧室内位于两个所述静跑弧道(11)之间的空间形成主灭弧室(4),位于两侧的静跑弧道(11)和对应的动跑弧道(21)之间的空间形成两个辅灭弧室(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极性直流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芳乔翠翠覃奀垚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