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2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断路器本体包括本体外壳,本体外壳包括接合在一起的盖和基座,本体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极室,每个极室两端各设有一个端子腔,每个端子腔内均设有一个接线端子;每个所述端子腔均由设置在盖上的上半端子腔和设置在基座上的下半端子腔组成,每个接线端子均包括接线框,每个接线框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一个端子腔的上半端子腔和下半端子腔内;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与接线框一对一配合的端子罩,每个端子罩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子罩隔离侧壁,两个端子罩隔离侧壁分别设置在接线框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塑壳断路器,其绝缘性好,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和第二接线端子5-1配合;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第一联接板5-03和第二联接板5-13,第一联接板5-03一端插置在第一接线框5-00内,第二联接板5-13一端插置在第二接线框5-10内。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罩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以及一个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两侧,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分别与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相连,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的第一接线框内端口一侧,两端分别与盖10a和基座11a限位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的与基座11a限位配合的一端,与第一联接板5-03相抵,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另一端突出在第一接线框5-00一侧,形成端子罩灭弧栅部,端子罩灭弧栅部设有多个排气孔4-04。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腔包括设置在盖10a上的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和设置在基座11a上的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的内端两侧壁各设有一个第一下限位槽102a,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的内端设有一个U字形结构的第一上限位槽102b,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下端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第一下限位槽102a限位配合,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上端的两侧边、顶边分别与第一上限位槽102b限位配合。
[0015]优选的,所述灭弧室1-0包括多块并排设置的灭弧栅片,第一联接板5-03另一端从灭弧室1-0中部穿过与极室的内部电路相连,将多块灭弧栅片分为两部分。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罩4-0还包括隔弧板4-06,隔弧板4-06设置在端子罩灭弧栅部的远离灭弧室1-0的一侧,遮挡排气孔4-04;所述第一端子罩4-0还包括第一端子罩顶壁4-02,第一端子罩顶壁4-02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的顶壁上侧,第一端子罩顶壁4-02和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的连接处设有隔弧板限位槽4-05,隔弧板4-06一端插置在隔弧板限位槽4-05内。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罩4-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以及一个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11设置在第二接线框5-10两侧,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分别与两个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相连,设置在第二接线框5-10的第二接线框内端口一侧,两端分别与盖10a和基座11a限位配合,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的与基座11a限位配合的一端,与第二联接板5-13相抵,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另一端靠近第二接线框5-10的顶壁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腔包括设置在基座11a上的第二下半端子腔103a和设置在盖10a上的第二上半端子腔103b,第二下半端子腔103a的内端两侧壁各设有一个第二下限位槽104a,第二上半端子腔103b的内端设有第二上隔离壁104b,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下端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第二下限位槽104a限位配合,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的顶侧边与第二上隔离壁104b相抵。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罩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一个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和一个第一端子罩顶壁4-02;所述第一端子罩顶壁4-02和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整体成U字形结构,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设置在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和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同一侧并分别与三者相连,围成一个用于容纳第一接线框5-00的第一端子罩腔4-00,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一端突出在第一端子罩顶壁4-02一侧形成端子罩灭弧栅部,端子罩灭弧栅部上设有多个排气孔4-04,第一端子罩限位侧
壁4-03另一端突出在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一侧,第一端子罩顶壁4-02中部设有第一端子罩避让槽4-020;所述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的与基座11a配合的部分的宽度>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与盖10a配合的部分宽度;所述第一端子罩4-0还包括隔弧板4-06,隔弧板4-06设置在端子罩灭弧栅部远离灭弧室1-0的一侧,遮挡排气孔4-04;所述第一端子罩顶壁4-02和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连接处设有隔弧板限位槽4-05,隔弧板4-06一端插置在隔弧板限位槽4-05内。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罩4-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一个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和一个第二端子罩顶壁4-12;所述第二端子罩顶壁4-12和两个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整体成U字形结构,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设置在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和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同一侧且分别与三者相连,围成一个用于容纳第二接线框5-10的第二端子腔4-10,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一端与第二端子罩顶壁4-12相连且靠近第二接线框5-10的顶壁设置,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另一端突出在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3一侧,第二端子罩顶壁4-02中部设有第二端子罩避让槽4-120;所述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13的与基座11a配合的部分的宽度>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其余部分的宽度。
[0021]优选的,所述本体外壳1a中部设有三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极室,每个极室均由设置在基座11a上的下半极室和设置在盖10a上的上半极室组成,相邻极室之间均设有极室侧壁,极室侧壁均由设置在基座11a上的下半极室侧壁和设置在盖10a上的上半极室侧壁组成,下半极室侧壁和上半极室侧壁之间的拼接处形成外壳接缝;每个所述极室均包括设置在其两端均设有第一端子腔和第二端子腔,以及设置在极室中部的灭弧室腔,灭弧室腔靠近第一端子腔设置且与其连通;所述第一端子腔包括设置在基座11a上的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和设置在盖10a上的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所述第二端子腔包括设置在基座11a上的第二下半端子腔102a和设置在盖10a上的第二上半端子腔103b;所述灭弧室腔包括设置在基座11a上的下半灭弧室腔100a和设置在盖10a上的上半灭弧室腔100b;所述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和下半灭弧室腔100a的连接处的两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一下限位槽102a,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和上半灭弧室腔100b的连接处设有U字形结构的第一上限位槽102b;所述第二下半端子腔103a靠近下半灭弧室腔100a的一端的两侧壁各设有一个第二下限位槽104a,第二上半端子腔103b靠近上半灭弧室腔100b的一端设有第二上隔离壁104b。
[0022]本专利技术塑壳断路器,端子罩的设置能显著增加爬电距离,保证各极室之间的绝缘性,提高电器安全性。此外,所述端子罩限位侧壁两端分别与盖、基座限位配合,保证了端子罩的装配可靠性,从而杜绝了因端子罩脱落而导致爬电距离减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微动开关分别与指示盘、切换推杆、锁定装置的位置关系;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滑块支架的结构;
[0025]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1),断路器本体(1)包括本体外壳(1a),本体外壳(1a)包括接合在一起的盖(10a)和基座(11a),本体外壳(1a)还包括至少一个极室,每个极室两端各设有一个端子腔,每个端子腔内均设有一个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腔均由设置在盖(10a)上的上半端子腔和设置在基座(11a)上的下半端子腔组成,每个接线端子均包括接线框,每个接线框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一个端子腔的上半端子腔和下半端子腔内;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与接线框一对一配合的端子罩,每个端子罩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子罩隔离侧壁,两个端子罩隔离侧壁分别设置在接线框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罩还包括端子罩限位侧壁,端子罩限位侧壁分别与两个端子罩隔离侧壁相连,端子罩限位侧壁设置在接线框的接线框内端口一侧,两端分别与盖(10a)和基座(11a)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线框内均插置有用于连接接线端子与极室的内部电路的联接板,联接板叠置在接线框的底壁上,端子罩限位侧壁的与基座(11a)限位配合的一端,与联接板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5-0)和第二接线端子(5-1),每个极室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端子腔和第二端子腔,第一接线端子(5-0)设置在第一端子腔内,第二接线端子(5-1)设置在第二端子腔内,第一接线端子(5-0)包括第一接线框(5-00),第二接线端子(5-1)包括第二接线框(5-10);每个所述极室内还设有灭弧室(1-0),灭弧室(1-0)的灭弧室出气口与第一接线端子(5-0)相对;所述端子罩包括第一端子罩(4-0)和第二端子罩(4-1),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5-0)和第二接线端子(5-1)配合;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第一联接板(5-03)和第二联接板(5-13),第一联接板(5-03)一端插置在第一接线框(5-00)内,第二联接板(5-13)一端插置在第二接线框(5-10)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罩(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以及一个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两侧,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分别与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01)相连,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的第一接线框内端口一侧,两端分别与盖(10a)和基座(11a)限位配合;所述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的与基座(11a)限位配合的一端,与第一联接板(5-03)相抵,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另一端突出在第一接线框(5-00)一侧,形成端子罩灭弧栅部,端子罩灭弧栅部设有多个排气孔(4-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腔包括设置在盖(10a)上的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和设置在基座(11a)上的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第一下半端子腔(101a)的内端两侧壁各设有一个第一下限位槽(102a),第一上半端子腔(101b)的内端设有一个U字形结构的第一上限位槽(102b),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下端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第一下限位槽(102a)限位配合,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上端的两侧边、顶边分别与第一上限位槽(102b)限位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0)包括多块并排设置的灭弧栅片,第一联接板(5-03)另一端从灭弧室(1-0)中部穿过与极室的内部电路相连,将多块灭弧栅片分为两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罩(4-0)还包括隔弧板(4-06),隔弧板(4-06)设置在端子罩灭弧栅部的远离灭弧室(1-0)的一侧,遮挡排气孔(4-04);所述第一端子罩(4-0)还包括第一端子罩顶壁(4-02),第一端子罩顶壁(4-02)设置在第一接线框(5-00)的顶壁上侧,第一端子罩顶壁(4-02)和第一端子罩限位侧壁(4-03)的连接处设有隔弧板限位槽(4-05),隔弧板(4-06)一端插置在隔弧板限位槽(4-05)内。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罩(4-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以及一个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两个第一端子罩隔离侧壁(4-11)设置在第二接线框(5-10)两侧,第二端子罩限位侧壁(4-13)分别与两个第二端子罩隔离侧壁(4-11)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名郑英川郭德鑫江华华黄锐洪诗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