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198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部件件数少、以及组装简单的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拉头具备拉头本体及拉片。拉头本体包含上翼板、下翼板、引导柱、及从上翼板上表面突出且以形成拉片保持部的方式朝上翼板后端延伸后,朝向上表面弯曲的安装柱。在上翼板上表面、及安装柱的自由端的自由端面的至少一者,具有止挡部。在上表面与自由端面之间形成拉片通道。拉片包含用于被保持在拉片保持部的开口部的环部、抓持部、及对应止挡部而形成在抓持部的背面的沟部。沟部以从抓持部侧缘延伸到抓持部的内部,接着再连续地延伸到开口部为止的方式形成。地延伸到开口部为止的方式形成。地延伸到开口部为止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拉链具有用以将拉链打开或关闭的拉链用拉头,拉链用拉头具有:拉头本体;及活动地安装于拉头本体的拉片。
[0003]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拉链用拉头400除了拉头本体100及拉片300以外,还具有封闭构件200。所公开的拉链用拉头400在拉片安装柱50的后端与上翼板10之间具有拉片通道,在将安装拉片300穿过该拉片通道后,通过一个封闭构件200将安装拉片300后的拉片通道堵住,而将拉片300活动地安装在拉头本体100。
[0004]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安全拉片具有:拉片本体1及拉链头本体2,在拉链头本体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位拉片本体1的固定件3,固定件3的两端均固定在拉链头本体的上表面,因此在固定件3与拉链头本体的上表面之间不存在拉片通道。拉片本体1的侧部形成有缺口部4,当拉片本体1通过该缺口部4进入被固定件3与拉链头本体2的空间后,通过薄片5将拉片本体1的缺口部4完全封闭。当拉链结构应用在产品上,且填充物被填充进去后,将拉链拉到闭合,再用力将拉片本体1从薄片5处掰断,使拉片本体1通过缺口部4被从拉链头本体2处分离并抛弃。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拉片被儿童误食。
[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拉头具有:拉头滑块10及拉片20,拉片20穿过设在拉头滑块10的上表面上的弯折部114、坐体112与檔止部186之间所形成的间隙13而安装在拉头滑块10后,利用冲压机构将弯折部114两端冲压弯折而封闭间隙13,使其防止拉片20脱离拉头滑块10。
[0006][
技术介绍
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051538A1
[0009][专利文献2]中国技术206518203U
[0010][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102835788B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0012]所述专利文献1的拉链用拉头400通过封闭构件200将拉片300结合在拉头本体100后的拉片通道封闭。然而,该封闭构件200的尺寸精度要求必须很高,才能准确的定位在拉头本体100的载置部70,并且与拉片安装柱50的卡合突起60卡合,另外,拉链用拉头400的部件件数也变多,从而产生制造工程复杂且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封闭构件200将安装拉片300后的拉片通道堵住后,使用者难以将该封闭构件200拆卸,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也存在使用者无法任意更换拉片300的问题。
[0013]所述专利文献2的固定件3的两端均固定在拉链头本体2的上表面处,不存在用以
安装拉片的拉片通道,拉片本体1安装在拉链头本体2后,必须另外使用安装薄片5安装在拉片本体1,才能使用该拉链。应用于产品后,使用者用力将拉片本体1从薄片5处掰断,使拉片本体1可以从缺口部4被取下丢弃。然而,薄片5被破坏后,就无法再次将拉片本体1安装在拉链头本体2。也就是说,专利文献2也存在使用者无法任意更换拉片300的问题。
[0014]另外,所述专利文献3的拉片20穿过拉头滑块10的间隙13后,利用冲压机构将弯折部114的两端冲压弯折而封闭间隙13,使其防止拉片20脱离拉头滑块10。因此拉片20的安装需要使用另外使用冲压机构,从而产生制造复杂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安装后,使用者也难以打开弯折部114,无法容易任意更换拉片20。也就是说,专利文献3也存在使用者无法任意更换拉片300的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其不仅兼具部件件数少、制造成本低、制造简单、以及不需要过高的尺寸精度要求等效果,并且安装后,使用者也能够容易地任意更换新的拉片。
[001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7]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拉头本体及拉片;且所述拉头本体包含:上翼板;下翼板;引导柱,其连结所述上翼板的前端与所述下翼板的前端;及安装柱,其从所述上翼板的前端的上表面突出且以形成拉片保持部的方式朝所述上翼板的后端延伸后,朝向所述上翼板的所述上表面弯曲;在所述上翼板的后端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安装柱的自由端的与所述上表面对向的自由端面的至少一者,具有突出的止挡部;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自由端面之间形成有拉片通道;所述拉片包含:环部,其形成有用于被保持在所述拉片保持部的开口部;抓持部,其从所述环部延伸;及沟部,其对应所述止挡部而形成在所述抓持部的背面或者/以及正面,用于让所述止挡部通过;所述沟部以从所述抓持部的侧缘延伸到所述抓持部的内部,接着再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开口部为止的方式形成。
[00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中,所述沟部具有:横沟部,其以从所述抓持部的侧缘沿所述拉片的横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及纵沟部,其与所述横沟部连续,且沿所述拉片的纵向延伸到所述开口部为止;且所述纵沟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沟部的宽度;所述止挡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止挡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为所述止挡部能够在所述拉头本体的前后方向与所述拉片的横向平行的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在所述横沟部中移动的尺寸;所述止挡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所述止挡部能够在所述拉头本体的左右方向与所述拉片的纵向平行的状态下沿着左右方向在所述纵沟部中移动的尺寸。
[001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中,所述止挡部包含:第一止挡部,其形成在所述上表面;及第二止挡部,其形成在所述自由端面;且所述沟部包含:第一沟部,其形成在所述抓持部的所述背面;及第二沟部,其形成在所述抓持部的所述正面。
[002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中,在所述第一沟部的所述纵沟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沿纵向分歧的第一防止脱落凸部;且在所述第二沟部的所述纵沟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沿纵向分歧的第二防止脱落凸部;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有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二止挡部形成有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上下方向的深度或者/以及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上下方
向的深度。
[00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中,在所述第一沟部的所述纵沟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沿纵向分歧的第一防止脱落凸部;且在所述第二沟部的所述纵沟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沿纵向分歧的第二防止脱落凸部;在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有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二止挡部形成有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或者/以及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002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中,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及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是通过将树脂射出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抓持部的贯通孔而成形。
[0023]另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具有:拉头本体(10)及拉片(20);且所述拉头本体(10)包含:上翼板(11);下翼板(12);引导柱(13),其连结所述上翼板(11)的前端与所述下翼板(12)的前端;及安装柱(14),其从所述上翼板(11)的前端的上表面(111)突出且以形成拉片保持部(141)的方式朝所述上翼板的后端延伸后,朝向所述上翼板(11)的所述上表面(111)弯曲;在所述上翼板(11)的后端的所述上表面(111)、及所述安装柱(14)的自由端(142)的与所述上表面(111)对向的自由端面(143)的至少一者,具有突出的止挡部(15);在所述上表面(111)与所述自由端面(143)之间形成有拉片通道(16);所述拉片(20)包含:环部(21),其形成有用于被保持在所述拉片保持部(141)的开口部(211);抓持部(22),其从所述环部(21)延伸;及沟部(23),其对应所述止挡部(15)而形成在所述抓持部(22)的背面(221)或者/以及正面(222),用于让所述止挡部(15)通过;所述沟部(23)以从所述抓持部(22)的侧缘(223)延伸到所述抓持部(22)的内部,接着再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开口部(211)为止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部(23)具有:横沟部(23T),其以从所述抓持部(22)的侧缘(223)沿所述拉片(20)的横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及纵沟部(23L),其与所述横沟部(23T)连续,且沿所述拉片(20)的纵向延伸到所述开口部(211)为止;且所述纵沟部(23L)的宽度(w1)大于所述横沟部(23T)的宽度(w2);所述止挡部(15)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止挡部(1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1)为所述止挡部(15)能够在所述拉头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与所述拉片(20)的横向平行的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在所述横沟部(23T)中移动的尺寸;所述止挡部(1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1)为所述止挡部(15)能够在所述拉头本体(10)的左右方向与所述拉片(20)的纵向平行的状态下沿着左右方向在所述纵沟部(23L)中移动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5)包含:第一止挡部(151),其形成在所述上表面(111);及第二止挡部(152),其形成在所述自由端面(143);且所述沟部(23)包含:第一沟部(231),其形成在所述抓持部(22)的所述背面(221);及第二沟部(232),其形成在所述抓持部(22)的所述正面(2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沟部(231)的所述纵沟部(231L)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231L)沿纵向分歧的第一防止脱落凸部(231P);且在所述第二沟部(232)的所述纵沟部(231L)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231L)沿纵向分歧的第二防止脱落凸部(232P);在所述第一止挡部(151)形成有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231P)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一凹部(1511),在所述第二止挡部(152)形成有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232P)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的第二凹部(1521);所述第一防止脱落凸部(231P)的厚度(H1)大于所述第一凹部(1511)的上下方向的深
度(D1)或者/以及所述第二防止脱落凸部(232P)的厚度(H2)大于所述第二凹部(1521)的上下方向的深度(D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沟部(231)的所述纵沟部(231L)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231L)沿纵向分歧的第一防止脱落凸部(231P);且在所述第二沟部(232)的所述纵沟部(231L)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纵沟部(231L)沿纵向分歧的第二防止脱落凸部(232P);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献祥本田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