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信息提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04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信息提示方法,包括检测车内乘员并判断是否存在除驾驶者之外的同乘者的同乘者检出部、当上述同乘者检出部检测出车内存在同乘者时,对上述同乘者的言行进行观察并判断上述同乘者是否发生了特定的言行的同乘者言行观察部、当上述同乘者发生了特定的言行时,则进一步获取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的驾驶者状态获取部、根据获取的上述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判断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是否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的妨碍驾驶判断部、根据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当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判断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消除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驾驶的干扰的提示部。述驾驶者驾驶的干扰的提示部。述驾驶者驾驶的干扰的提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信息提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特别涉及在用户驾驶过程中对用户驾驶产生影响的同乘者的言行进行检测并提示的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网络预约车服务(以下简称网约车)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利用网约车服务,人们只需打开相应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地,出发时间,乘车人数等预约不同车型的车辆。网约车颠覆了传统的站在路边挥手打车的模式,从而使人们出行打车更为便捷。同时,网约车更为明显的优势在于提供了评价服务,即,在乘客下车后,网页或者相对应的应用软件会对乘客的乘车体验进行调查回访,包括对司机驾驶水平,服务态度等各项评价。这就意味着,乘车过程中得到的服务越来越收到商家以及人们的注意。但这同时也会带来弊端,例如,司机一味地追逐高评价,从而忽略了甚至放松了对乘客言行的监督与管控,从而使乘客的上述言行影响到了司机驾车,如不进行及时地制止很容易产生危险,甚至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户驾驶过程中对同乘者的言行进行检测并对用户的驾驶产生影响的言行进行提示的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包括:检测车内乘员并判断是否存在除驾驶者之外的同乘者的同乘者检出部;当上述同乘者检出部检测出车内存在同乘者时,对上述同乘者的言行进行观察并判断上述同乘者是否发生了特定的言行的同乘者言行观察部;根据上述同乘者言行观察部的观察结果,当上述同乘者发生了特定的言行时,则进一步获取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的驾驶者状态获取部;根据获取的上述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判断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是否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的妨碍驾驶判断部;根据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当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判断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消除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干扰的提示部。
[0005]还有,上述车载电子装置,还具有:使上述驾驶者状态获取部获取驾驶者的当前的生理信息,并判断上述生理信息是否异常的生理信息异常与否判断部;当上述生理信息异常与否判断部判断出上述生理信息异常时,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则认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造成了干扰。
[0006]还有,上述车载电子装置,上述生理信息至少包含心率信息、心跳信息以及呼吸频率中的一项。
[0007]还有,上述车载电子装置,还具有:上述驾驶者状态获取部获取上述驾驶者的当前
的注意力状态,并判断上述注意力状态是否处于散漫的状态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判断部;根据上述注意力集中与否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当上述驾驶者的注意力处于散漫的状态时,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则认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造成了干扰。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同乘者信息提示方法,具有:检测车内乘员并判断是否存在除驾驶者之外的同乘者的同乘者检出步骤;当在上述同乘者检出步骤中检测出车内存在同乘者时,对上述同乘者的言行进行观察并判断上述同乘者是否发生了特定的言行的同乘者言行观察步骤;根据在上述同乘者言行观察步骤中的观察结果,当上述同乘者发生了特定的言行时,则进一步获取驾驶者状态的驾驶者状态获取步骤;根据获取的上述驾驶者的状态判断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是否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造成了干扰的妨碍驾驶判断步骤;根据在上述妨碍驾驶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当在上述妨碍驾驶判断步骤中判断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造成了干扰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消除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干扰的提示步骤。
[000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电子装置以及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能够在用户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实时获取同乘者的言行举动信息以及驾驶者的状态信息,当同乘者的状态信息被同乘者的言行影响时,则及时对同乘者进行提醒,从而避免了用户受同乘者的言行导致驾驶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的发生,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保证了乘驾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车载电子装置的构成框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车载电子装置的构成框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涉及的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车载电子装置的构成框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三的变形例涉及的同乘者的信息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0019]图9A、图9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同乘者规定的言行的数据库以及其分别对应的提示内容的显示例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100B;车载电子装置;101:同乘者检出部;102:同乘者言行观察部;103:驾驶者状态获取部;104:妨碍驾驶判断部;105:提示部;106:生理信息异常与否判断部;107:注意力集中与否判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方式一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载电子装置以及电子信息输出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装置的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删减或追加,方法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删减、追加或改变顺序。
[0023]如图1所示,车载电子装置100由同乘者检出部101、同乘者言行观察部102、驾驶者
状态获取部103、妨碍驾驶判断部104、提示部105等部件组成。图1所示的车载电子装置100是具备能够最低限度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构成。上述101~105的各部件可以由硬件,例如、RAM/ROM等存储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CPU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组成。下面,对于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车载电子装置100的所必要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024]同乘者检出部101,由人员检测部件,中央处理部件以及存储部件等构成,检测车内人员的乘车情况,并判断车内的乘车人员中除驾驶者之外是否存在其他同乘者。这里,人员检测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等具有拍摄车内图像功能的部件。当人员检测部件为摄像机时,摄像机对车内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后的图像发送给中央处理部件,由其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检测车内的副驾驶座位处以及后排座位处是否存在同乘人员;存在的情况下那么该乘车人员即可认定为同乘者。另外,人员检测部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车内相应座位上的重力传感器等对车内特定车位上是否存在人员进行检测,以判定车内的副驾驶座位处以及后排座位处是否存在乘车人员,存在的情况下那么该乘车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同乘者检出部,检测车内乘员并判断是否存在除驾驶者之外的同乘者;同乘者言行观察部,当上述同乘者检出部检测出车内存在同乘者时,对上述同乘者的言行进行观察并判断上述同乘者是否发生了特定的言行;驾驶者状态获取部,根据上述同乘者言行观察部的观察结果,当上述同乘者发生了特定的言行时,则进一步获取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妨碍驾驶判断部,根据获取的上述驾驶中的驾驶者的状态判断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是否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以及提示部,根据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当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判断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造成了干扰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消除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驾驶的干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生理信息异常与否判断部,使上述驾驶者状态获取部获取驾驶者的当前的生理信息,并判断上述生理信息是否异常,当上述生理信息异常与否判断部判断出上述生理信息异常时,则上述妨碍驾驶判断部则认为上述同乘者的上述言行对上述驾驶者的驾驶造成了干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理信息至少包含心率信息、心跳信息以及呼吸频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倩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