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98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包括储液槽、与储液槽连接的电堆装置、固定于电堆装置上方的冷凝器以及固定于冷凝器一侧的散热风扇;所述储液槽包括上盖、槽体、底座以及渗透槽;所述上盖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冷凝器;所述槽体上端设有冷凝管;所述槽体中心轴线方向设有快速冷凝管;所述底座中心设有包覆管,所述包覆管两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底座分为水槽以及混合槽;所述渗透槽设置于混合槽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冷凝器、储液槽以及散热风扇一同协作冷凝电池液汽,冷凝效果更好,可以做到快速且高效;储液槽的冷凝方式有低效与高效两种冷凝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方式,设计更加人性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液冷凝
,具体是指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醇类燃料电池是将醇类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化学反应装置。由于醇类燃料的比能量高,燃料电池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该类电池在便携式移动电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为维持系统的水平衡,需要对电堆阴极的排出物进行冷凝并回收其中的液态水。因此,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系统中,常常使用冷凝器来解决上述问题以维持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水热平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效果并不是太好,因此需要增加装置进一步进行冷凝,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
[0004]所以,一种冷凝效果更好的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加储液槽对电池液汽进一步冷凝,达到快速冷凝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包括储液槽、与储液槽连接的电堆装置、固定于电堆装置上方的冷凝器以及固定于冷凝器一侧的散热风扇;
[0007]所述储液槽包括上盖、与上盖下部连接的槽体、与槽体扣接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内部的渗透槽;
[0008]所述上盖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上盖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冷凝器,另一端连接槽体;
[0009]所述槽体上端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包括进口与出口,所述进口一端与出口通过橡胶管连接,另一端于槽体内向下延伸至底座上方;所述槽体中心轴线方向设有快速冷凝管,所述快速冷凝管上端连接进水管,下端连接底座;
[0010]所述底座中心设有包覆管,所述包覆管包覆快速冷凝管,所述包覆管两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底座分为水槽以及混合槽;所述混合槽一侧设有第一进液管与出液管;
[0011]所述渗透槽设置于混合槽内部与混合槽四周紧密贴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堆装置一侧设有进气管、出汽管以及第二进液管,所述进气管进入空气,所述出汽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混合槽的出液管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一侧设有进汽管以及第一出水管,所述进汽管与电堆装置的出汽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上盖的进水管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包覆管位于水槽的一侧设有进水孔,位于混合槽的一侧设有第二
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包覆管与进水孔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渗透槽底部设有渗透网,所述渗透网底部与混合槽有一定空隙;所述渗透槽内部含有多层吸水物质。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冷凝器、储液槽以及散热风扇一同协作冷凝电池液汽,冷凝效果更好,可以做到快速且高效;储液槽的冷凝方式有低效与高效两种冷凝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方式,设计更加人性化;本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电堆装置、冷凝器以及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主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后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右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图5中A

A处截面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左视图。
[0024]图8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俯视图。
[0025]图9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储液槽仰视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的渗透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如图所示:1、储液槽,2、电堆装置,3、冷凝器,4、散热风扇,5、上盖,6、槽体,7、底座,8、渗透槽,9、排气管,10、进水管,11、冷凝管,12、进口,13、出口,14、快速冷凝管,15、包覆管,16、隔板,17、水槽,18、混合槽,19、第一进液管,20、出液管,21、进气管,22、出汽管,23、第二进液管,24、进汽管,25、第一出水管,26、进水孔,27、第二出水管,28、渗透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空气进电堆装置参与反应,生成空气+水汽混合物进入冷凝器,部分水汽冷凝为液体,进入储液槽,同时未冷凝的水汽在储液槽内部二次冷凝,冷凝的水和甲醇混合生成甲醇水溶液,进入电堆参与反应。
[0033]结合附图1

13,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0034]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包括储液槽1、与储液槽1连接的电堆装置2、固定于电堆装置2上方的冷凝器3以及固定于冷凝器3一侧的散热风扇4;
[0035]所述储液槽1包括上盖5、与上盖5下部连接的槽体6、与槽体6扣接的底座7以及设置于底座7内部的渗透槽8;
[0036]所述上盖5上端设有排气管9;所述上盖5下部设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一端连接冷凝器3,另一端连接槽体6;
[0037]所述槽体6上端设有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包括进口12与出口13,所述进口12一端与出口13通过橡胶管连接,另一端于槽体6内向下延伸至底座7上方;所述槽体6中心轴线方向设有快速冷凝管14,所述快速冷凝管14上端连接进水管10,下端连接底座7;
[0038]所述底座7中心设有包覆管15,所述包覆管15包覆快速冷凝管14,所述包覆管15两侧设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底座7分为水槽17以及混合槽18;所述混合槽18一侧设有第一进液管19与出液管20;
[0039]所述渗透槽8设置于混合槽18内部与混合槽18四周紧密贴合。
[0040]所述电堆装置2一侧设有进气管21、出汽管22以及第二进液管23,所述进气管21进入空气,所述出汽管22与冷凝器3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23与混合槽18的出液管20连接。
[0041]所述冷凝器3一侧设有进汽管24以及第一出水管25,所述进汽管24与电堆装置2的出汽管22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25与上盖5的进水管10连接。
[0042]所述包覆管15位于水槽17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醇类燃料电池液汽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槽(1)、与储液槽(1)连接的电堆装置(2)、固定于电堆装置(2)上方的冷凝器(3)以及固定于冷凝器(3)一侧的散热风扇(4);所述储液槽(1)包括上盖(5)、与上盖(5)下部连接的槽体(6)、与槽体(6)扣接的底座(7)以及设置于底座(7)内部的渗透槽(8);所述上盖(5)上端设有排气管(9);所述上盖(5)下部设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一端连接冷凝器(3),另一端连接槽体(6);所述槽体(6)上端设有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包括进口(12)与出口(13),所述进口(12)一端与出口(13)通过橡胶管连接,另一端于槽体(6)内向下延伸至底座(7)上方;所述槽体(6)中心轴线方向设有快速冷凝管(14),所述快速冷凝管(14)上端连接进水管(10),下端连接底座(7);所述底座(7)中心设有包覆管(15),所述包覆管(15)包覆快速冷凝管(14),所述包覆管(15)两侧设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底座分为水槽(17)以及混合槽(18);所述混合槽(18)一侧设有第一进液管(19)与出液管(20);所述渗透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阿辉王刚冀明华吕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光华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