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97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该纺织品由100%聚酰胺纤维形成,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且该纺织品经还原清洗处理后残液的吸光度峰值大于0.02且小于2.0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织品具有优异的发色效果。优异的发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色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

技术介绍

[0002]聚酰胺纤维具有拉伸强度高、轻质、手感光滑、穿着舒适等优点,在民用纺织品及高级奢侈品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应用性,在聚酰胺纤维的纺丝过程中一般都会添加一些无机粒子,使其具有抗紫外线、遮热等性能,增加纺织品的功能性。但是,无机粒子添加后,因其所具备的较高的反射率,提高了纺织品表面对光的反射率,使得进入人眼的光线变多,纺织品颜色相对变浅,无法满足深色服装的需求。
[0003]为了提高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深染效果,如专利文献CN106012597A中公开了一种仿色织锦纶面料的染色方法,纬纱采用高氨基锦纶,氨基含量达90wt%,利用高氨基锦纶中含有更多的带正电荷的氨基与酸性染料中的阴离子发生反应,提高深染效果,但是此种方法不适用于普通聚酰胺纤维纺织品,应用十分受限。
[0004]又如,在专利文献CN110791979A中公开了一种提升高强尼龙6的染色方法,将织物在染色加工前采用氢氧化钠和酸性渗透剂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上染率,但是此种方法增加了加工工程,增加了成本,同时可能会影响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物性。
[0005]再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321247中公开了一种聚酰胺纤维构造物,利用酸性染料及金属复合盐染料进行染色,并将羧基的脂肪族聚合物作为染料固着剂,所得纤维构造物在维持鲜明色相、良好耐光坚牢度的基础上,湿润坚牢度也得到提高,但是同样没有解决深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即便是普通聚酰胺纤维作为原料也能具有优异发色性能的纺织品。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由100%聚酰胺纤维形成,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且该纺织品还原清洗处理后残液的吸光度峰值大于0.02且小于2.00。
[0008]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具有优异的发色性,浓染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由100%聚酰胺纤维形成,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且该纺织品还原清洗处理后残液的吸光度峰值大于0.02且小于2.00。吸光度峰值在此范围时,酸性染料不仅与聚酰胺纤维的末端氨基发生反应,还与聚酰胺纤维的酰胺键发生反应,聚酰胺纤维上的酸性染料附着量高,具有深染的效果,发色性优越。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纤维为非改性的普通聚酰胺纤维。
[0010]这里的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是指单纤维表面上及单纤维内部均存在有酸性染料,其中,酸性染料可以根据EN14582:2016标准中规定的离子色谱IC测定纺织品上是否含有硫元素来确定。如果含有硫元素则认定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
[0011]这里的还原清洗是指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的水溶液中,60℃条件下处理20分钟。
[0012]一般来说,聚酰胺纤维的末端氨基染座含量为30~80mmol/kg。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末端氨基含量为30~50mmol/kg的聚酰胺纤维,当末端氨基含量高于50mmol/kg时,与之发生离子键结合的酸性染料使用量较多,剩余可以与酰胺键产生的第二染座结合的染料量减少,纺织品颜色变深的效果有降低的趋势。
[0013]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聚酰胺纤维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0.5~5.0wt%。前述无机粒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如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三氧化二铝、硫化锌、氧化锆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无机粒子含量如果低于0.5wt%的话,纺织品的抗紫外线、遮热等功能性有下降的趋势,而含量如果大于5.0wt%的话,成本提高,而且对抗紫外线、遮热等功能性并没有提高。
[0014]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总纤度为10~40旦尼尔(简称D)的聚酰胺纤维,由这样的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的纺织品具有轻薄、轻量的优点,比较适合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及冬季轻量羽绒服装等。
[0015]一般地,聚酰胺纤维采用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液pH值为4-5,此时,聚酰胺纤维末端氨基发生质子化,带有正电荷,与酸性染料离解的负电荷磺酸基团,发生离子键结合,从而上染聚酰胺纤维。本专利技术中,利用pH值小于3的染液,氢离子除了吸附在末端氨基上,还会吸附在酰胺键上,使酰胺键成为第二种染座。增加的染座可以结合更多的酸性染料,从而提高上染率,使得纺织品的颜色变深。其中,调节染液pH值所用的酸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是柠檬酸、乳酸、琥珀酸、脂肪酸等。
[0016]本专利技术中聚酰胺纤维纺织品可以是机织物,也可以是针织物等,没有特别限定。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1)吸光度峰值

称量0.063g氢氧化钠和0.21g保险粉加入10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置成还原清洗液;

称量3.5g聚酰胺纤维纺织品,放入上述还原清洗液中;在染色机中60℃条件下处理20分钟后,取出处理后的残液;采用型号为岛津 UV-3150的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出残液的吸光度峰值。
[0019](2)末端氨基含量将1g聚酰胺纤维纺织品溶解于25mL的苯酚-甲醇混合溶液(苯酚-甲醇的重量比为7:3)中,使得聚酰胺分子链末端自由氨基水解出来,再用体积比1:4的盐酸-乙醇混合溶液对自由氨基进行滴定,消耗的盐酸-乙醇溶液的量等同于自由氨基的量,即末端氨基的含量。
[0020](3)无机粒子的含量称取5g聚酰胺纤维纺织品作为试样,选用100mL甲酸将试样充分溶解,过滤干燥,称取无机粒子的重量,并计算出含量。
[0021](4)耐水色牢度GB/T5713-2013标准。
[0022](5)L*值采用Datacolor 650测色仪,在D65光源、10℃角、100%UV。光条件下,将长度、宽度均为20cm的纺织品折叠成4层后测试。
[0023](6)UPF紫外线保护等级AS/NZS 4399-1996标准。
[0024]实施例1选用由10D/24f的普通聚酰胺6FDY作为经纬纱形成的机织物作为待加工品,其中,普通聚酰胺6FDY中末端氨基含量为30mmol/kg、无机粒子二氧化钛含量为0.5wt%。
[0025]先将1g/L匀染剂、10g/L乳酸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形成助剂溶液(浴比1:20),然后将5.00%o.w.f.的酸性染料加入助剂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pH值为2.8的整理液,再将待加工品与整理液一并放入染色机中,在95℃下保温30分钟后取出得到染色后的纺织品。接着将5%o.w.f.单宁酸类固色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固色剂溶液(浴比1:20),将染色后的纺织品与固色剂溶液放入染色机中,在80℃下保温20分钟,制得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品。
[0026]所得纺织品的各性能参数见表1。
[0027]实施例2普通聚酰胺6 FDY为20D/24f,末端氨基含量为40mmol/kg,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由100%聚酰胺纤维形成,其特征是:所述聚酰胺纤维上附着有酸性染料;且所述纺织品还原清洗后的残液的吸光度峰值大于0.02且小于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纺织品,其特征是:所述聚酰胺纤维的末端氨基含量为30~50mmol/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纺织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盟梁海燕胥正安土仓弘至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