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91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对准模组。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充电组件和所述对准模组,所述对准模组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所述对准模组包括多个磁体组,每一磁体组包括二相接设置的第一磁铁单元和第二磁铁单元,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极性相异一端相互吸引叠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的无线充电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器及系统利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通过磁铁N/S极排列形成闭合磁场,增强磁力,将移动终端有效对准固定在无线充电器的中心位置,具有操作方便和充电效率高的优点。率高的优点。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及采用所述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作为用电器件,则必然需要利用充电设备为其内置电池充电,故对移动终端内置电池的应用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移动终端充电是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0003]传统的充电方式是将智能手机的充电接口通过导线接通交流电,但是,这种充电方式需要利用电源线来实现智能手机与充电头的连接,因此,使用起来极为不便;随着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桌面上到处都是电源线和充电数据线,这样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造成工作环境的不美观且安全系数也低。
[0004]目前,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式。所谓无线充电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能量转换,取消使用传统的电源线连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相互耦合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所述磁场能在空间传播辐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磁场能,并转换为电能给智能手机进行充电。
[0005]为了提高磁场转换效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尤其重要。
[0006]现有技术也有采用磁铁吸附原理作为固定方式,以对准所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
[0007]现有技术在智能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上分别设置单个磁体组,通过单个磁铁两两吸引固定智能手机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该种磁吸附原理固定方式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吸附固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对位偏差,导致所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不准,进而降低无线充电效率。
[0008]有鉴于此,如何对准设置所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方便、快捷固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同时提高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0010]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对准模组,所述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对准模组收容于所述壳体并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所述对准模组包括多个磁体组,每一磁体组包括二相接设置的第一磁铁单元和第二磁铁单元,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磁
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极性相异一端相互吸引叠设。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单元的N极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的S极相互吸引相接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单元的S极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的N极吸引相接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的数量是多个,并呈环形阵列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叠设的充电线圈和隔磁片,所述第一磁铁单元、所述第二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位于同一同心圆。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圆心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圆心之间的间距。
[0015]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与所述充电线圈在水平面内相互间隔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相接设置底壁、侧壁和多个收容孔,所述充电线圈、所述隔磁片及所述线路板依次叠设于所述底壁一侧表面,所述多个收容孔设于所述侧壁,所述多个磁体组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
[0017]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保护套和无线充电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组,所述保护套包括定位模组,所述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对准模组及充电组件,所述对准模组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所述对准模组与所述定位模组相互对准吸附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模组与所述充电组件对应耦合实现磁场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对准模组包括多个磁体组,每一磁体组包括二相接设置的第一磁铁单元和第二磁铁单元,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极性相异一端相互吸引叠设。
[0018]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无线充电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组及定位模组,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对准模组及充电组件,所述对准模组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对准模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模组相互对准吸附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接收模组与所述充电组件对应耦合实现磁场能转换为电能,所述对准模组包括多个磁体组,所述磁体组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每一磁体组包括二相接设置的第一磁铁单元和第二磁铁单元,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极性相异一端相互吸引叠设。
[001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模组包括多个一体成型的第三磁体单元和第四磁铁单元,所述第三磁铁单元与所述第四磁铁单元组成磁体组,所述第三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一磁铁单元对应异性磁极相接设置,所述第四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异性磁极相接设置。
[002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利用对准模组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通过磁铁N/S极排列形成闭合磁场,增强磁力,在移动终端和充电器固定的同时可自动矫正其相对位置,将移动终端对准固定在无线充电器的中心位置,操作方便。进一步的,中心位置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准的位置,进而有效保障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最大限度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磁场能,提高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3]图3是沿图1所示III

III线的侧面剖视图;
[0024]图4是图2所示对准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5是图2所示对准模组中的一组磁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沿图5所示VI

VI线的侧面剖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图8是图7所示保护套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9是所述定位模组与所述对准模组相互对应关系立体示意图;
[0030]图10是沿图9所示X

X线的侧面剖视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图12是图11所示对准模组与定位模组相互对应关系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对准模组,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模组包括多个磁体组,每一磁体组包括二相接设置的第一磁铁单元和第二磁铁单元,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极性相异一端相互吸引叠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单元的N极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的S极相互吸引相接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单元的S极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的N极吸引相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的数量是多个,并呈环形阵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叠设的充电线圈和隔磁片,所述第一磁铁单元、所述第二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位于同一同心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圆心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磁铁单元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圆心之间的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与所述充电线圈在水平面内相互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相接设置底壁、侧壁和多个收容孔,所述充电线圈、所述隔磁片及所述线路板依次叠设于所述底壁一侧表面,所述多个收容孔设于所述侧壁,所述多个磁体组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8.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寿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欢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