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91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包括:a根据针对至少一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平方;b根据所述待缓存数据,构建行数和列数均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完美空时分组码矩阵;c生成行数为所述第一数量的随机系数列向量;d通过将所述完美空时分组码矩阵与所述随机系数列向量相乘来执行网络编码操作,得到行数为所述第一数量的编码列向量,并缓存该编码列向量;e重复所述步骤a、b、c、d,直至满足预定的停止编码条件。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高效地缓存无线数据。能够高效地缓存无线数据。能够高效地缓存无线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案。

技术介绍

[0002]在5G(5th-Generation)移动网络中,定义了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而对于eMBB和mMTC的某些特定应用业务,可能存在需要在用户设备侧本地缓存无线数据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0005]a根据针对至少一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存无线数据的网络编码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a根据针对至少一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平方;b根据所述待缓存数据,构建行数和列数均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完美空时分组码矩阵;c生成行数为所述第一数量的随机系数列向量;d通过将所述完美空时分组码矩阵与所述随机系数列向量相乘来执行网络编码操作,得到行数为所述第一数量的编码列向量,并缓存该编码列向量;e重复所述步骤a、b、c、d,直至满足预定的停止编码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根据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多个数据源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根据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多个数据源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包括: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且每个数据源的数据量相同,将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数量确定为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每个数据源中分别获取第一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每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根据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从所述多个数据源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包括: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当本次缓存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第一次缓存操作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源分别对应的数据量确定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多个数据长度以及每个数据长度的数据源数量,将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每个数据源中分别获取第一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当本次缓存操作并非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第一次缓存操作时,根据尚未完成编码的至少一个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每个数据长度的排列顺序与完成编码的顺序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本次缓存操作并非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第一次缓存操作时,根据尚未完成编码的至少一个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包括:当本次缓存操作并非针对所述多个数据源的第一次缓存操作时,若目标数据长度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源在上一次缓存操作后正好完成缓存,根据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若目标数据长度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源在上一次缓存操作后并未完成缓存,判断尚未完成缓存的目标数据长度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源中每一个数据源的未缓存数据量是否小于上一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长度为上一次缓存操作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长度中最小的
数据长度;若是,根据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长度中的未缓存数据被直接缓存;若否,将上一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确定为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包括:若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的数量大于1,将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为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每个数据源中获得第一数量的待缓存数据;若大于所述目标数据长度的剩余数据长度的数量等于1,判断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是否大于1;若大于1,将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之和确定为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每个数据源中获得第一数量的待缓存数据;若等于1,确定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剩余数据长度对应的单个数据源中获得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平方,所述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排列在最后的两个数据长度之间的差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单个数据源,获得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并从所述单个数据源中获取第二数量的待缓存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的平方,所述第二数量小于所述单个数据源的数据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f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将所述多个数据源划分为多组数据,其中,每组数据对应一个或两个数据源;其中,在步骤f之后,针对每组数据,执行所述步骤a、b、c、d、e,直至该组数据完成缓存,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为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f包括: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且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数量为偶数,将所述多个数据源划分为组数据;若需要缓存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且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数量为奇数,将所述多个数据源划分为组数据;其中,K表示所述多个数据源的数量。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停止编码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源中的所有数据已完成缓存;每个数据源中的未缓存数据量小于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停止编码条件为每个数据源中的未缓存数据量小于本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直接缓存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源中剩余的未缓存数据。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满足预定发送条件时,向基站发送缓存控制信令;将已缓存的各个编码列向量按照缓存顺序依次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基站根据所述缓存控制信令对所述各个编码列向量进行解码,得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源的数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存控制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缓存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有多个数据源的数据源指示信息;每次缓存操作对应的第一数量;仅有一个数据长度时该数据长度对应的倍数指示信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多个数据长度、每个数据长度的数据源数量、每个数据长度对应的倍数指示信息;其中,对于所述多个数据长度中的最小数据长度,该最小数据长度对应的倍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最小数据长度是否为总数据源数量的倍数;对于所述多个数据长度中的最大数据长度,若该最大数据长度对应的数据源数量大于1,其倍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最大数据长度与排列在前的相邻数据长度之间的差值是否为该最大数据长度对应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