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分组编码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37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04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分组编码方法和装置,涉及数字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编码的比特序列,并以待编码的比特序列的长度N为周期,将待编码的比特序列重复L次,以得到L个比特序列,其中,L和N是正整数;将每个比特序列输入至预设的L个交织器中对应的交织器进行交织;从交织后的序列中依次取出K乘J个比特位,构造K个J维的第一向量,并分别对每个第一向量进行线性分组码编码,以输出K个M维的第二向量,其中,K、J和M是正整数,且KJ≤LN;根据预设的调制机制对K个第二向量依次进行差分处理和调制,并将调制后获得的调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该方法解决了通信系统解调时的初相模糊问题,且具备更强的抗突发错误能力。且具备更强的抗突发错误能力。且具备更强的抗突发错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组编码方法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数字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分组编码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
,目前有多种信道编码技术可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例如,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重复累积码RA码等。其中,RA码可以采用类似Turbo码的编码结构,也可以采用LDPC码的迭代译码算法,使得RA码具备了编码实现简单、译码复杂度低的优点。
[0003]相关技术中,RA码的编码步骤主要是由码率为1/q的重复、交织、组合和累加组成。而申请人发现,由于实际应用中信道经常受到噪声干扰,相关技术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在接收侧可能无法得到全部正确的信息序列,抗突发错误能力较弱。并且,在通信系统相干解调时,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的载波信号存在两种可能的相位,即0相和π相,解调结果与发端的基带信号同相或反相,容易造成系统的初始相位模糊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组编码方法,该方法先以待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编码的比特序列,并以所述待编码的比特序列的长度N为周期,将所述待编码的比特序列重复L次,以得到L个比特序列,其中,L和N是正整数;将每个比特序列输入至预设的L个交织器中对应的交织器进行交织;从交织后的序列中依次取出K乘J个比特位,构造K个J维的第一向量,并分别对每个所述第一向量进行线性分组码编码,以输出K个M维的第二向量,其中,所述K、J和M是正整数,且KJ≤LN;根据预设的调制机制对所述K个第二向量依次进行差分处理和调制,并将调制后获得的调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器的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对每个所述第一向量进行线性分组码编码:r
k
=G
k
c
k
其中,r
k
是K个所述第二向量中的任一第二向量,c
k
是K个所述第一向量中的任一第一向量,G是小于等于K的正整数,G
k
是第k次编码对应的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所述G
k
为M
×
J维的稀疏矩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调制机制对所述K个第二向量依次进行差分处理和调制,包括:若预设的调制机制是差分调制,则对所述K个第二向量依次进行差分调制;若预设的调制机制是非差分调制,则对所述K个第二向量依次进行差分编码,将所述K个第二向量转换为K个相对码向量后,依次对所述K个相对码向量进行非差分调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对所述K个第二向量进行差分编码:其中,是第二向量的任一比特位,是相对码向量与对应的比特位,m=0,1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张秀军周世东肖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