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83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包括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上部内模支撑件;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包括防漏套筒和立体式防漏组件,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包括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远离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一侧对称设置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浇预留孔洞内设置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上部内模支撑件,后浇预留孔洞周围混凝土初凝后,只需将上方的上部内模支撑件取出即可,完成后浇预留孔洞的成型,可有效避免因传统工艺对砼结构板造成的损坏;另外通过设置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使水在渗漏过程中增加了水流的路径,使水流形成了反重力阻碍,有效的解决了砼结构板存水渗漏情况。存水渗漏情况。存水渗漏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我们居住的楼房大多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施工需求,建筑物每层的结构板都会预留放线孔(高层可能会预留砼泵管孔)。当主体结束后会依次将这些孔洞进行二次浇筑填充。但因为两次浇注时间间隔过久,混凝土粘接效果不好,经常在屋面板的放线孔或泵管孔发生渗漏现象,为顶层室内装饰装修工作带来很大问题。因此,提出一种防渗漏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通过在后浇预留孔洞内设置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上部内模支撑件,后浇预留孔洞周围混凝土初凝后,只需将上方的上部内模支撑件取出即可,完成后浇预留孔洞的成型,可有效避免因传统工艺对砼结构板造成的损坏;另外通过设置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使水在渗漏过程中增加了水流的路径,使水流形成了反重力阻碍,有效的解决了砼结构板存水渗漏情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在砼结构板内部后浇预留孔洞的底部的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上且与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相配合的上部内模支撑件;
[0005]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后浇预留孔洞底部的防漏套筒和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顶部的立体式防漏组件,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顶部的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内的立体式内侧防漏件,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布设在所述防漏套筒和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连接处,所述防漏套筒、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一体成型;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插装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之间,且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连接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伸出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提手。
[0006]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筒和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均为无底倒四棱台结构,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为无底四棱台结构,所述防漏套筒、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
[0007]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底部、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底部和所述防漏套筒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底面面积、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底面面积和所述防漏套筒的顶面面积均相等,所
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顶部和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顶部相齐平。
[0008]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为立方体结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横截面积和所述防漏套筒的顶面面积相等。
[0009]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筒和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均为无底倒圆台结构,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为无底圆台结构,所述防漏套筒、立体式外侧防漏件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
[0010]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底部、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底部和所述防漏套筒顶部连接,且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底面面积、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底面面积和所述防漏套筒的顶面面积相等,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的顶部和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的顶部相齐平。
[0011]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为环形结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横截面积和所述防漏套筒的顶面面积相等。
[0012]上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筒的高度和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高度相等,所述防漏套筒的高度和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的高度均为所述后浇预留孔洞高度的1/2。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在后浇预留孔洞内设置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上部内模支撑件,后浇预留孔洞周围混凝土初凝后,只需将上方的上部内模支撑件取出即可,完成后浇预留孔洞的成型,可有效避免因传统工艺对砼结构板造成的损坏。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使水在渗漏过程中增加了水流的路径,使水流形成了反重力阻碍,有效的解决了砼结构板存水渗漏情况。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后浇预留孔洞内设置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上部内模支撑件,后浇预留孔洞周围混凝土初凝后,只需将上方的上部内模支撑件取出即可,完成后浇预留孔洞的成型,可有效避免因传统工艺对砼结构板造成的损坏;另外通过设置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使水在渗漏过程中增加了水流的路径,使水流形成了反重力阻碍,有效的解决了砼结构板存水渗漏情况。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浇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下部内模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部内模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下部内模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部内模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砼结构板;3—上部内模支撑件;4—防漏套筒;
[0026]5—立体式外侧防漏件;6—立体式内侧防漏件;7—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水平设置在砼结构板1内部后浇预留孔洞的底部的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上且与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相配合的上部内模支撑件3;
[0030]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后浇预留孔洞底部的防漏套筒4和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4顶部的立体式防漏组件,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4顶部的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水平设置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内的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布设在所述防漏套筒4和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连接处,所述防漏套筒4、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一体成型;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插装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之间,且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的连接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伸出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提手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在砼结构板(1)内部后浇预留孔洞的底部的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上且与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相配合的上部内模支撑件(3);所述下部内模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后浇预留孔洞底部的防漏套筒(4)和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4)顶部的立体式防漏组件,所述立体式防漏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防漏套筒(4)顶部的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水平设置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内的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布设在所述防漏套筒(4)和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连接处,所述防漏套筒(4)、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一体成型;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插装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之间,且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的连接处;所述上部内模支撑件(3)伸出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提手(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筒(4)和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均为无底倒四棱台结构,所述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为无底四棱台结构,所述防漏套筒(4)、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和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砼结构板后浇预留孔洞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底部、立体式内侧防漏件(6)的底部和所述防漏套筒(4)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立体式外侧防漏件(5)的底面面积、立体式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亚军黄新刘小燕贾锋贤芮观宝林毅吕航薛鹏宋奇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