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60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芯固定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底板上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每个电芯能够卡持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槽内,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抵持在电芯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限制电芯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进而以实现对电芯的装配,如此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隔离板,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电芯单体的装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装配时无需堆叠,装配简单、成本低、易实现自动化。易实现自动化。易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组安装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大多采用端板、侧板及隔离板进行电芯成组,将隔离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隔开布置,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此方式将电芯与隔离板堆叠,并在堆叠完成后,在两侧的电芯旁装配端板,同时在电芯的侧边装配侧板,以形成电池模组,上述装配方法复杂、所需零部件多、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方法简单,成本低的电芯固定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电芯固定结构,包括:
[0005]底板;
[0006]第一侧板;及
[0007]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每个电芯能够卡持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抵持在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限制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卡槽与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电芯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能够分别卡持在每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br/>[0009]优选地,所述电芯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底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及第三侧壁部,所述第一底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侧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筋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
[0011]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最靠近所述第一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三卡槽,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最靠近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四卡槽;两个所述端板分别卡持在所述第三卡槽和所述第四卡槽内,以限制两个所述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0012]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朝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所述第二基准面朝向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所述第一基准面用于抵持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所述第二基准面用于抵持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芯。
[0013]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能够分别伸入两个所述凹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凸柱相适配的孔状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底板为液冷板,所述底板能够与所述电芯接触,以为所述电芯进行散热。
[0017]优选地,所述底板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供冷却液的流动,所述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经所述底板传导至所述底板的流道中的所述冷却液,以实现所述冷却液对所述电芯的散热。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电芯固定结构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底板上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每个电芯能够卡持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槽内,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抵持在电芯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限制电芯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进而以实现对电芯的装配,本申请提出的电芯固定结构通过在第一侧板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筋,每个电芯能够卡持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的第一卡槽内,以将任意两个电芯隔开,如此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隔离板,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电芯单体的装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装配时无需堆叠,装配简单、成本低、易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固定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固定结构中第一侧板和第二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固定结构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固定结构中第一侧板的俯视图;
[0026]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27]100

电芯、200

第一卡槽、300

第二卡槽、400

第三卡槽、500

第四卡槽、600


槽、10

底板、11

第二凸起、12

第二连接部、13

第四连接部、14

流道、20

第一侧板、21

第一凸起筋、22

第一底部、23

第一侧壁部、24

第二侧壁部、25

第三侧壁部、26

第一连接部、30

第二侧板、31

第二凸起筋、32

第三连接部、40

端板、50

电芯腔室、60

第一基准面、61

第一凸起、70

第二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以下将主要描述一种电芯固定结构的具体结构。
[0030]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底板上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每个电芯能够卡持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抵持在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限制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筋,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卡槽与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电芯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能够分别卡持在每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底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及第三侧壁部,所述第一底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侧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筋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最靠近所述第一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凸起筋之间形成第三卡槽,所述第二侧壁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兵荣程志刚李笑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