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48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转动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本体的下端转动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套装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倒刺,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突出本体布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能够提高椎体复位的效率,同时可避免椎弓根螺钉松动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椎体滑脱的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治疗椎体滑脱的手术中,传统技术通常是在椎间撑开后,通过对滑脱椎体椎弓根螺钉的提拉,使其复位。针对重度椎体滑脱,椎体难以复位的患者而言,这一过程容易造成椎弓根螺钉松动,甚至拔钉,尤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造成内固定失败,可能需要被动延长固定节段,造成更大的创伤及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能够提高椎体复位的效率,同时可避免椎弓根螺钉松动的风险。
[0004]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本体的上端转动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本体的下端转动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套装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倒刺,所述履带的内表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相啮合的齿槽,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突出本体布置。
[0005]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宽的侧面均为第一侧面,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窄的侧面均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位于本体上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面,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穿透两个第二侧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面,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从上到下位于两个第二侧面上,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突出第二侧面布置。
[0006]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于本体的两个第一侧面上,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装有所述主动齿轮。
[0007]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主动轴的两端穿过各自相邻的支撑板后分别与一手轮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通孔内固定设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转动套装有所述从动齿轮。
[0009]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固定套装有所述从动齿轮。
[0010]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本体的两个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容纳各自履带平直段的滑槽,所述滑槽沿上下方向布置。
[0011]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本体的下端设为尖形结构。
[0012]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支撑架的上方。
[0013]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支撑架通过倒U形架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倒U形架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上,所述倒U形架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手柄。
[0014]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在使用的时候,将本体的下端插入滑脱椎体与正常椎体之间,并使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与滑脱椎体和正常椎体相贴紧,由于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倒刺,如果其中一个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倾斜向上布置(或倾斜向下布置),则另一个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将倾斜向下布置(或倾斜向上布置)。转动主动齿轮,使倒刺倾斜向上布置的履带平直段向上运动,同时,倒刺倾斜向下布置的履带平直段将向下运动。于是,与倒刺倾斜向上布置的履带平直段相贴紧的滑脱椎体(或正常椎体)会向上运动,而与倒刺倾斜向下布置的履带平直段相贴紧的正常椎体(或滑脱椎体)会向下运动,使滑脱椎体和正常椎体的位置相一致,以此达到使滑脱椎体复位的目的,操作简便高效,并且能够避免椎弓根螺钉松动的风险。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实施例一的右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本体和支撑架的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本体和支撑架的右视图;
[0020]图5为沿图3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1]图6为在图5上增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实施例一去掉履带后的主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主动齿轮和手轮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0024]图9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

9所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包括本体7,所述本体7的上端转动设有主动齿轮14,所述本体7的下端转动设有从动齿轮15,所述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上套装有履带5,所述履带5的外表面上设有倒刺6,所述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位于本体7的相对两侧,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6突出本体7布置。之所以将倒刺6突出本体7布置,是为了使倒刺6能够钩住椎体17、18。
[0028]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6所示,履带5的内表面套装在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上,并且履带5内表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的轮齿相啮合的齿槽。整个履带5包括两个平直段和两个弧形段,两个弧形段分别位于平直段的两端,两个弧形段分别套在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上。在主动齿轮14转动时,其能够驱动履带5绕着主动齿轮14和从
动齿轮15转动。本技术中的倒刺6指的是朝履带5运动方向倾斜布置的尖刺,其能够在履带5运动过程中钩住椎体17、18,以使椎体17、18能够跟随履带5一起运动,如图9所示,主动齿轮14顺时针转动以驱动履带5,左侧的履带平直段向上运动,其上的倒刺6朝上倾斜布置(即朝履带5的运动方向倾斜布置);右侧的履带平直段向下运动,其上的倒刺6朝下倾斜布置(即朝履带5的运动方向倾斜布置)。也可以这么说,由于履带5作周向运动,左侧的履带平直段在运动到右侧时,其上的倒刺6转过180度,即从朝上倾斜布置变为朝下倾斜布置。不管倒刺6朝上还是朝下倾斜布置,在履带5运动过程中,倒刺6始终朝履带5的运动方向倾斜布置。
[0029]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

7所示,本技术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中所述本体7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本体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本体7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宽的侧面均为第一侧面12,所述本体7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窄的侧面均为第二侧面8,所述第一侧面12上设有位于本体7上端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转动设有所述主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4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面12。所述本体7的下端设有穿透两个第二侧面8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转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本体的上端转动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本体的下端转动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套装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倒刺,所述履带的内表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轮齿相啮合的齿槽,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突出本体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宽的侧面均为第一侧面,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布置的较窄的侧面均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位于本体上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面,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穿透两个第二侧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面,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个履带平直段分别从上到下位于两个第二侧面上,所述履带平直段上的倒刺突出第二侧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撑开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恒成俊遥刘鐘阳李明刘潇韩振川高建朋张珑张里程王征唐佩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