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29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板撑开装置。椎板撑开装置包括:撑开机构,包括握持手柄和与握持手柄连接的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与第一支撑臂连接的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上设有活动设置的第一钳头,第二支撑臂上设有第二钳头,第一钳头具有远离第二钳头的撑开位置和靠近第二钳头的收纳位置;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或松开待植入件的夹持部;其中,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待植入件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和/或第二钳头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有限的视野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植入待植入件,便于手术的进行。便于手术的进行。便于手术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板撑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板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脊柱包括椎管结构,椎管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椎管狭窄,例如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肥厚等,若发生椎管狭窄,则会导致压迫脊髓引起轴性疼痛、四肢疼痛麻木、肌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0003]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比如,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或者半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是一种常用的扩大椎管的手术方式。在脊柱椎板成形术中,通常手术方式包括“单开门式”或“双开门式”。现有的单开门手术中通常采用单侧切缝的方法进行椎板的撑开步骤,使用镊子以及钩子等简单工具将椎板掀开,单开门手术中,往往因为棘突附着的肌肉以及韧带被剥离的比较彻底,术中可操作空间较大,且不需要精准撑开,因此使用镊子以及钩子等这类简单工具也足够满足该类手术椎板的撑开以及维持。但有时需要进行椎板双侧切缝,撑开缝隙使棘突提升,并在缝隙内加入人工骨或替代填充块并配合骨板连接固定,俗称“升顶术”,该手术术中棘突的撑开不能为垂直于切开面的撑开,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机构(10),包括握持手柄(11)和与所述握持手柄(11)连接的撑开结构(12),所述撑开结构(12)包括第一支撑臂(13)和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3)连接的第二支撑臂(14),所述第一支撑臂(13)上设有活动设置的第一钳头(15),所述第二支撑臂(14)上设有第二钳头(16),所述第一钳头(15)具有远离所述第二钳头(16)的撑开位置和靠近所述第二钳头(16)的收纳位置;夹持机构(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3)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臂(14),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用于夹持或松开待植入件(30)的夹持部(2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13)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臂(14)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所述待植入件(30)能够沿着所述导向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钳头(15)和/或所述第二钳头(16)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结构(12)还包括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头(15)枢转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头(16)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钳头(15)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3)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钳头(16)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臂(14)可移动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3)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臂(14)的导轨;或者,所述撑开结构(12)还包括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杆(17)的容纳槽(18),所述容纳槽(18)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3)或者所述第二支撑臂(14)。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1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撑开结构(12),所述导向结构位于两个所述撑开结构(12)之间的间隙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均设有凸起(19),两个所述凸起(19)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围成所述导向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还包括与所述夹持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周非非袁博文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