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3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4
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包括伞筒,伞筒外壁设置控制按钮,伞筒中设置伺服电机、电路控制板和电池,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丝杆,丝杆上设置螺母,螺母与丝杆螺纹配合,螺母外壁设置滑块,伞筒内壁制有滑槽,螺母上设置伞心下体和伞心上体,伞心上体与伞心下体固定连接,伞心上体上方设置伞顶滑块,伞心上体侧壁设置三根以上的主伞骨,主伞骨的一头与伞心上体旋转连接,伞顶滑块的侧壁设置小伞骨,小伞骨和主伞骨上包覆伞面,小伞骨的一头与伞顶滑块旋转连接,小伞骨的另一头与主伞骨旋转连接,在伞顶滑块上设置伞顶盖,伞顶盖与丝杆的头部螺纹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


[0001]本技术涉及雨伞,特别是涉及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长柄的雨伞通常可以按压按钮使伞面和伞骨自动打开,但没有自动收折的功能,在收折时,需要一只手握伞柄,另一只手往回拉动伞柄上的滑块,由滑块带动伞骨和伞面回收,即需要两只手才能操作,无法单手操作,存在一定的不便。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自动收折的雨伞,但已有自动收折雨伞的伞面和伞骨仅能向下收折,伞面仍留在外面,无法将其收入筒内,其存在的缺点是:一、伞骨和伞面容易磕碰坏,使用寿命短;二、为了使伞面收纳整齐,不凌乱,通常是用一根带子绕着伞面,将其绑紧,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伞骨和伞面朝上收折,并自动收入伞筒内,使雨伞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的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
[0004]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伞筒,伞筒外壁设置控制按钮,伞筒中设置伺服电机、电路控制板和电池,控制按钮联接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联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联接电池,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在丝杆上设置螺母,螺母与丝杆螺纹配合,螺母外壁设置滑块,滑块与螺母相固定,伞筒内壁制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在螺母上设置伞心下体和伞心上体,伞心下体与螺母固定连接,伞心上体与伞心下体固定连接,在伞心上体的上方设置伞顶滑块,伞心上体侧壁设置三根以上的主伞骨,主伞骨上包覆伞面,主伞骨的一头与伞心上体旋转连接,伞顶滑块的侧壁设置小伞骨,小伞骨的一头与伞顶滑块旋转连接,小伞骨的另一头与主伞骨旋转连接,在伞顶滑块上设置伞顶盖,伞顶盖与丝杆的头部螺纹连接。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使用时,通过手指按压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可分为打开按钮和收折按钮,其联接电路控制板,通过电路控制板来控制伺服电机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当要将雨伞打开时,控制按钮控制伺服电机正向旋转,伺服电机带动丝杆正向旋转,丝杆与螺母螺纹配合,由于螺母与滑块固定,滑块受到滑槽限位无法旋转,从而丝杆旋转带动螺母和滑块沿着滑槽向上移动,滑块推动伞心下体、伞心上体、主伞骨和伞面一起向上移动,此时伞心上体未与伞顶滑块接触,主伞骨带动小伞骨向上移动,小伞骨带动伞顶滑块一起向上移动,当伞顶滑块向上与伞顶盖接触时,伞顶盖对伞顶滑块起到限位作用,而螺母、滑块、伞心下体、伞心上体和主伞骨继续向上移动,伞顶滑块经小伞骨下端推动主伞骨向外展开,直至主伞骨和伞面展开呈水平状态(即伞被撑开),此时伞心上体也与伞顶滑块限位接触,达到开伞目的;当要收雨伞时,通过控制按钮控制伺服电机反向旋转,伺服电机带动丝杆反向旋转,丝杆带动螺母、滑块、伞心下体、伞心上体和伞面向下移动,而伞顶滑块先保持不动,伞心上体带动主伞骨的端部向下移动,同时主伞骨与伞筒的上端面接触,使主伞骨和伞面向上收折,主伞骨带动小伞骨收折,而丝杆继续带动螺母、滑块、
伞心下体、伞心上体、主伞骨、小伞骨和伞顶滑块向下移动,使其收入伞筒内,达到收伞目的。本方案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伞面和伞骨可自动撑开和收折,且伞面和伞骨为朝上收折,朝上收折有利于收入伞筒内,使雨伞整体性好,避免伞面受到磕碰,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
[0006]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所述的伞筒中设置隔板,伺服电机和电池位于伞筒内部的隔板的下方,隔板中开有穿孔,丝杆穿过穿孔。可防止伞面收折后,其表面的雨水进入伺服电机和电池,保证使用使用安全。
[0007]所述的伞筒内壁设置下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联接电池,滑块与下限位开关相接触。在回收时,当滑块与下限位开关接触,则证明其回收到位,可通过下限位开关联接到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控制伺服电机停止工作。
[0008]所述的伞筒上端套有伞套。伞套可沿着伞筒上下移动以及绕着伞筒旋转,当伞面遇到伞筒完全收起时,旋转伞套,利用伞套与伞面配合,使伞面旋转收折整齐,再按下收伞键即可轻松收伞,而完成收伞后伞套套住伞顶盖、主伞骨和伞面上端露出部分,使整个雨伞整体性更好,另外可在伞套上外接烘干设备将伞面烘干。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的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的回收状态立体示意图;
[0013]图5是本技术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的回收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如图1—图5所示,包括伞筒1,伞筒外壁设置控制按钮20,伞筒中设置伺服电机2、电路控制板和电池3,控制按钮联接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联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联接电池,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4,在丝杆上设置螺母5,螺母与丝杆螺纹配合,螺母外壁设置滑块6,滑块与螺母相固定,伞筒内壁制有滑槽7,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在螺母上设置伞心下体8和伞心上体9,伞心下体与螺母5固定连接,伞心上体与伞心下体固定连接,在伞心上体的上方设置伞顶滑块10,伞心上体侧壁设置三根以上的主伞骨11,主伞骨上包覆伞面13,主伞骨的一头与伞心上体旋转连接,伞顶滑块的侧壁设置小伞骨12,小伞骨的一头与伞顶滑块旋转连接,小伞骨的另一头与主伞骨旋转连接,在伞顶滑块上设置伞顶盖14,伞顶盖与丝杆4的头部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手指按压控制按钮20(控制按钮可分为打开按钮和收折按钮,其联接电路控制板,通过电路控制板来控制伺服电机2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当要将雨伞打开时,控制按钮控制伺服电机正向旋转2,伺服电机带动丝杆4正向旋转,丝杆与螺母5螺纹配合,由于螺母与滑块6固定,滑块受到滑槽7限位无法旋转,从而丝杆旋转带动螺母5和滑块6沿着滑槽7向上移动,滑块推动伞心下体8、伞心上体9、主伞骨11和伞面13一起向上移动,此时伞心上体9未与伞顶滑块10接触,主伞骨11带动小伞骨向上移动,小伞骨12带动伞顶滑块10一起向上移动,当伞顶滑块10向上与伞顶盖14接触时,伞顶盖对伞顶滑块起到限位作用,而螺母5、滑块6、伞心下体8、
伞心上体9和主伞骨11继续向上移动,伞顶滑块10经小伞骨12下端推动主伞骨11向外展开,直至主伞骨和伞面13展开呈水平状态(即伞被撑开),此时伞心上体9也与伞顶滑块10限位接触,达到开伞目的;当要收雨伞时,通过控制按钮20控制伺服电机2反向旋转,伺服电机带动丝杆4反向旋转,丝杆带动螺母5、滑块6、伞心下体8、伞心上体9和伞面13向下移动,而伞顶滑块10先保持不动,伞心上体9带动主伞骨11的端部向下移动,同时主伞骨与伞筒1的上端面接触,使主伞骨和伞面向上收折,主伞骨带动小伞骨12收折,而丝杆4继续带动螺母5、滑块6、伞心下体8、伞心上体9、主伞骨11、小伞骨12和伞顶滑块10向下移动,使其收入伞筒1内,达到收伞目的。本方案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伞面13和伞骨可自动撑开和收折,且伞面和伞骨为朝上收折,朝上收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内收式电动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筒(1),伞筒外壁设置控制按钮(20),伞筒中设置伺服电机(2)、电路控制板和电池(3),控制按钮联接电路控制板,电路控制板联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联接电池,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4),在丝杆上设置螺母(5),螺母与丝杆螺纹配合,螺母外壁设置滑块(6),滑块与螺母相固定,伞筒内壁制有滑槽(7),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在螺母上设置伞心下体(8)和伞心上体(9),伞心下体与螺母(5)固定连接,伞心上体与伞心下体固定连接,在伞心上体的上方设置伞顶滑块(10),伞心上体侧壁设置三根以上的主伞骨(11),主伞骨上包覆伞面(13),主伞骨的一头与伞心上体旋转连接,伞顶滑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元培蔡卫兵金程阳张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