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烘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3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4
热风烘烤系统,包括锅主体和锅盖,锅主体中设置具有烹饪空间的内锅,内锅中的布置有烤架主体,锅盖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空气循环装置,加热元件用于向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加热热能,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向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循环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加热元件与空气循环装置相配合让气流形成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既能够为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高速流动的热空气,又能够回收内锅的烹饪空间中经过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并对冷空气重新进行加热。换后的冷空气并对冷空气重新进行加热。换后的冷空气并对冷空气重新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风烘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系统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热风烘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烘烤炉是常见的烹饪器具,由于其能够不添加或少添加油而又能够做出油炸的美味食物而很受用户欢迎。
[0003]如公告号为CN1101013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也与公告号为CN211673824U,名称为“烹饪系统”技术或美国申请号为16/402,029(2019.05.02)属于同样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锅体、锅盖,烤盘及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包括有热风扇叶、驱动所述热风扇叶的驱动电机及加热件;从热风扇叶的出风口出来的热风沿着锅盖进入锅体内,并在热风扇叶的入风口负压的作用下,所述烤盘中部的热风被吸入热风扇叶中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热风循环。首先,从热风扇叶的出风口出来的热风从烤盘的边缘沿着所述烤盘或食物的上表面流向烤盘的中部,实际上在烧烤食物时热风只会从食物的上表面通过,烤架被食物隔离难以受热;其次,这种对流加热方式中,从热风扇叶的出风口出来的热风虽然是从上往下方向吹,但仍然是较为散乱地吹向所述锅体内,这不但没有充分利用热风的热能也很难让所述锅体内的温度达到均匀。食物烹饪的效果也未如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很多热风烘烤炉产品内部都设置有食物搅拌装置例如搅拌杆,所述食物搅拌装置主要适用于让内锅之锅内食物具有均匀的温度;但是对于没有搅拌装置的空炸锅或烤炉等热风烘烤炉来说,让搁置在锅内的食物烹饪区域的不同部位的食物具有均匀的温度就非常棘手,因为如果锅内的食物烹饪区域的不同部位的温度出现比较大的温差例如温差超过5℃以上,食物烹饪区域内的不同温度区域将导致不同部位的食物生熟程度不一样,例如烤牛扒时就会出现高温区域已经熟过头而低温区域还含有肌肉血水,这样显然是不妥的,所以在最新的烘炉产品行业中,现在一般都会提出要求锅内的食物烹饪区域不同部位的温差不能超过5℃。
[0005]一般来说,烘烤炉内锅中的烹饪空间不会全部都作为烹饪使用的区域,所以一般在设计上都会预算出一个食物烹饪区域例如烤盘上表面区域或烤篮的下部区域,而在这个设计的食物烹饪区域,不仅需要注意食物烹饪区域的中心区域温度与周边区域的温度差,也需要关注食物本身上下表面的温度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述公开号为CN1101013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热风对流方案,如该专利附图18所示,让热风从锅盖上向锅内周边区域流动,再从烤架20的上面转弯进入到烤架20的中央区域再回流到锅盖的中央区域。在该结构设计中,出现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从锅盖上吹出的热风被其烤架引导而转变方向从所述烤架的上表面流过,当所述烤架上放置待烤制食物例如牛扒,热风就会主要地在食物的上表面流动,这样至少导致食物的上下表面的温差非常大,做出的食物上下受热不均匀很容易出现上面烤焦而下面半生熟的情况,达不到人们希望的食物烹饪效
果;而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的热能,让食物的上下受热更为均匀并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这需要对整个热风烘烤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热风烘烤系统,包括锅主体和锅盖,所述锅主体中设置具有烹饪空间的内锅,所述内锅中的布置有烤架主体,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空气循环装置,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加热热能,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循环风;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中央进风口及呈环形布置的环形出风通道,所述中央进风口位于所述烹饪空间的中央区域的上方;所述环形出风通道包括环形的外侧风道壁面,所述外侧风道壁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并且所述外侧风道壁面的圈口走向与所述内锅锅口的走向基本相同,所述外侧风道壁圈口口径小于所述内锅锅口口径;
[0008]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下方并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具有隔热间距,从上下方向看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中央进风口的外周;
[0009]所述烤架主体包括多条肋筋,相邻肋筋之间布置有连接体,所述肋筋上表面高于与所述连接体上表面,至少部分肋筋延伸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多个中央气流回流孔;所述烤架主体与所述内锅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间隙,在所述烤架主体的外周区域或所述烤架主体与所述内锅的侧壁之间具有侧进风通道,所述侧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正下方,从而能够让所述环形出风通道中所排出的向下流动热气流穿过所述侧进风通道后进入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下面,进而在加热所述烤架主体后穿过所述中央气流回流孔再回到所述烹饪空间的中央区域。
[0010]其中,所述烤架主体,是活动设置在所述内锅中的用于支撑食物的构件,所述烤架主体可以与所述内锅拆分从而便于清洗,同时所述肋筋上表面高于所述连接体上表面,这样所述肋筋上表面作为食物接触的表面,所述烤架主体的热量能够通过接触热交换传递到食物上;另外,食物被所述肋筋顶起,这样食物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支撑间隔,当部分热空气流经所述支撑间隔时就能够对食物的下表面进行加热。
[0011]其中,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是用于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循环风的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可以包括下面提及的离心式扇叶。
[0012]其中,所述中央进风口,是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让气流进入的通道,所述中央进风口能够通过在板状构件上开孔形成或由管道壁体所围成,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中央进风口是由所述风道底板上开设的第一板中央孔所形成的,这有利于让所述内锅中的气流向中部汇聚然后流入所述空气循环装置。
[0013]其中,所述外侧风道壁面作为界定所述环形出风通道的表面,能够引导气流从上往下流动,并且能够让相对较多的气流量在所述环形出风通道内快速形成稳流,大大减少紊流或涡流从而减少流出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气流不集中散乱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外侧风道壁面还界定了环形出风通道的最大外径以及走向,所述外侧风道壁面的圈口走向与所述内锅锅口的走向基本相同,所述外侧风道壁圈口口径小于所述内锅锅口口径,其目的是为了让气流能够沿着所述外侧风道壁面以竖直向下的方向吹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
[0014]其中,由于所述肋筋之间是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相邻肋筋与连接体形成了能够让气流通过的槽道;进一步的,至少部分肋筋延伸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使得部分所述槽道也可以延伸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这样,当热空气吹向所述烤架主体时,部分
的热空气就能够沿着所述槽道向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流动从而能够对架设在所述肋筋上的食物下表面进行加热。
[0015]其中,由于所述烤架主体与所述内锅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间隙,为此所述烤架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内锅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所述底部间隙可以通过在所述烤架主体下面设置有架支腿,所述烤架主体通过所述架支腿支撑在所述内锅的底壁上,所述架支腿用于形成所述底部间隙;又或者是在所述内锅的底部设置局部凸起,所述局部凸起用于承托所述烤架主体从而形成所述底部间隙。
[0016]其中,所述侧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风烘烤系统,包括锅主体和锅盖,所述锅主体中设置具有烹饪空间的内锅,所述内锅中的布置有烤架主体,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空气循环装置,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加热热能,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向所述内锅的烹饪空间提供循环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中央进风口及呈环形布置的环形出风通道,所述中央进风口位于所述烹饪空间的中央区域的上方;所述环形出风通道包括环形的外侧风道壁面,所述外侧风道壁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并且所述外侧风道壁面的圈口走向与所述内锅锅口的走向基本相同,所述外侧风道壁圈口口径小于所述内锅锅口口径;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下方并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具有隔热间距,从上下方向看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中央进风口的外周;所述烤架主体包括多条肋筋,相邻肋筋之间布置有连接体,所述肋筋上表面高于与所述连接体上表面,至少部分肋筋延伸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所述烤架主体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多个中央气流回流孔;所述烤架主体与所述内锅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间隙,在所述烤架主体的外周区域或所述烤架主体与所述内锅的侧壁之间具有侧进风通道,所述侧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出风通道的出风口的正下方,从而能够让所述环形出风通道中所排出的向下流动热气流穿过所述侧进风通道后进入到所述烤架主体的下面,进而在加热所述烤架主体后穿过所述中央气流回流孔再回到所述烹饪空间的中央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烘烤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中央气流回流孔布置在相邻的肋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烘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烤架主体上设置有架提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烘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烤架主体下面设置有架支腿,所述烤架主体通过所述架支腿支撑在所述内锅的底壁上,所述架支腿用于形成所述底部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热风烘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锅盖中的内盖体和风道底板,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风道底板的下方并与所述风道底板之间具有隔热间距,所述风道底板布置在所述内盖体的下方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扇叶旋转腔,所述环形出风通道连通所述扇叶旋转腔,所述风道底板具有第一板中央孔,所述第一板中央孔形成所述中央进风口;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有离心式扇叶和能够驱动所述扇叶旋转的扇叶驱动器,所述扇叶驱动器位于所述内盖体的上方;所述扇叶布置在所述扇叶旋转腔中并且所述扇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板中央孔的轴线重合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板中央孔抽吸所述烹饪空间中央区域的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斌郑中科阳恩贵
申请(专利权)人: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