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13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9
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它包含排污闸门部分、中间联动部分和排沙闸门部分;上述排污闸门部分包含排污闸门、排污闸门旋转轴、固定机架和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排污闸门内穿设固定有排污闸门旋转轴,排污闸门旋转轴的两端利用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旋接在固定机架上。排污和排沙联动,有效利用天然河流的动力,形成旋转并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达到上部排污闸门排污的同时,还能够达到下部闸门排沙的目的。还能够达到下部闸门排沙的目的。还能够达到下部闸门排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中水电站、水泵站等
的前池,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
中废水及污水、漂浮物和泥沙分离处理,城市景观工程中水域漂浮物和泥沙等沉积物的排泄,实验或试验设施系统中含有水、漂浮物和各类沉积物的水循环装置,水环境
中含有水、漂浮物和各类沉积物的水循环装置中,漂浮污物和沉积物普遍存在泥且危害较大,现有的技术中能够利用自动机械化方法将排污与排沙相结合是极为困难的。如果能将机械化联动作用合理利用起来,那将会为排污和排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排污和排沙联动,有效利用天然河流的动力,形成旋转并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达到上部排污闸门排污的同时,还能够达到下部闸门排沙的目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排污闸门部分、中间联动部分和排沙闸门部分;
[0005]上述排污闸门部分包含排污闸门、排污闸门旋转轴、固定机架和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排污闸门内穿设固定有排污闸门旋转轴,排污闸门旋转轴的两端利用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旋接在固定机架上;
[0006]上述中间联动部分包含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中间联动杆和下部排沙闸门位移换向器;其中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由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上部三角杆系结构、上部铰接结构、上部主动轮、上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上部从动轮、上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上部滑动齿板、上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上部机箱固定螺栓构成;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设置在排污闸门的一侧,且其一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上部机箱固定螺栓,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内相互啮合设置有上部主动轮和上部从动轮,其中上部主动轮的两端利用上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旋接在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内壁上,上部从动轮的两端利用上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旋接在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内壁;上述上部铰接结构的一端与上部上动轮的轮面旋接,上部铰接结构的另一端与上部三角杆系结构的一端旋接,上部三角杆系结构的另一端与排污闸门的外侧壁旋接;上述上部从动轮与上部滑动齿板啮合设置,上部滑动齿板的两垂直边上下滑动设置在开设于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内壁的上部滑动板限位槽中,位于上部滑动板限位槽中部的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上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上述上部滑动齿板的下端固定在中间联动杆的上端;上述下部排沙闸门位移换向器由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下部三角杆系结构、下部铰接结构、下部主动轮、下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下部从动轮、下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下部滑动齿板、下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和下部机箱固定螺栓构成;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一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下部机箱固定螺栓,下部
位移换向器机箱内相互啮合设置有下部主动轮和下部从动轮,其中下部主动轮的两端利用下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旋接在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内壁上,下部从动轮的两端利用下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旋接在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内壁;上述下部铰接结构的一端与下部主动轮的轮面旋接,下部铰接结构的另一端穿过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的侧壁后,与下部三角杆系结构的一端旋接;上述下部从动轮与下部滑动齿板啮合设置,下部滑动齿板的上端固定在中间联动杆的下端,下部滑动齿板的两垂直边上下滑动设置在开设于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内壁的下部滑动板限位槽中,位于下部滑动板限位槽中部的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下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
[0007]上述排沙闸门部分包含排沙闸门、排沙闸门中心旋转轴、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排沙闸门进水口、排沙闸门出水口、支墩、闸门滚动轴承、限位墩和缓冲弹簧;排沙闸门的中部插接固定有排沙闸门中心旋转轴,排沙闸门中心旋转轴的两端利用闸门滚动轴承旋接在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内上,位于闸门滚动轴承左右两侧的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的内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墩,限位墩的上侧壁固定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于排沙闸门中心旋转轴上的手柄活动抵触设置,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的下壁固定有支墩,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排沙闸门进水口,排沙闸门球形闸门槽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排沙闸门出水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污闸门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污闸门配重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污闸门的上侧壁一端固定有上部换向器机箱挡水板,且上部换向器机箱挡水板架设在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的上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沙闸门为空心结构设置,其迎水面为光滑弧形面结构设置,其背水面为曲线形结构设置,且该曲线形结构中开设有进水孔。
[00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排污和排沙联动,有效利用天然河流的动力,形成旋转并实现有效控制,能够达到上部排污闸门排污的同时,还能够达到下部闸门排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污闸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排污闸门开启状态下的主视图。
[0014]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5]图4是图2的右视图。
[0016]图5是图2的左视图。
[0017]图6是图3中A

A向剖视图。
[0018]图7是图3中B

B向剖视图。
[0019]图8是图2中C

C向剖视图。
[0020]图9是图2中D

D向剖视图。
[0021]图10是本专利技术排污闸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专利技术排污闸门关闭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3]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0024]图13是图11的右视图。
[0025]图14是图11的左视图。
[0026]图15是图12中E

EA向剖视图。
[0027]图16是图13中F

F向剖视图。
[0028]图17是图11中G

G向剖视图。
[0029]图18是图11中H

H向剖视图。
[0030]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污闸门带动排沙闸门的旋转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1]图20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沙闸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2]图21是本专利技术中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3]图22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沙闸门的旋转原理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排污闸门1、排污闸门旋转轴2、排污闸门配重孔3、固定机架4、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5、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6、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上部换向器机箱挡水板8、上部三角杆系结构9、上部铰接结构10、上部主动轮11、上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12、上部从动轮13、上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 1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污和排沙联动的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排污闸门部分、中间联动部分和排沙闸门部分;上述排污闸门部分包含排污闸门(1)、排污闸门旋转轴(2)、固定机架(4)和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5);排污闸门(1)内穿设固定有排污闸门旋转轴(2),排污闸门旋转轴(2)的两端利用固定机架处滚动轴承(5)旋接在固定机架(4)上;上述中间联动部分包含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6)、中间联动杆(19)和下部排沙闸门位移换向器(29);其中上部排污闸门位移换向器(6)由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上部三角杆系结构(9)、上部铰接结构(10)、上部主动轮(11)、上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12)、上部从动轮(13)、上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14)、上部滑动齿板(15)、上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17)、上部机箱固定螺栓(18)构成;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设置在排污闸门(1)的一侧,且其一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上部机箱固定螺栓(18),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内相互啮合设置有上部主动轮(11)和上部从动轮(13),其中上部主动轮(11)的两端利用上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12)旋接在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的内壁上,上部从动轮(13)的两端利用上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14)旋接在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的内壁;上述上部铰接结构(10)的一端与上部主动轮(11)的轮面旋接,上部铰接结构(10)的另一端与上部三角杆系结构(9)的一端旋接,上部三角杆系结构(9)的另一端与排污闸门(1)的外侧壁旋接;上述上部从动轮(13)与上部滑动齿板(15)啮合设置,上部滑动齿板(15)的两垂直边上下滑动设置在开设于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内壁的上部滑动板限位槽(16)中,位于上部滑动板限位槽(16)中部的上部位移换向器机箱(7)的侧壁上固定有上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17),上述上部滑动齿板(15)的下端固定在中间联动杆(19)的上端;上述下部排沙闸门位移换向器(29)由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30)、下部三角杆系结构(32)、下部铰接结构(31)、下部主动轮(33)、下部主动轮中心滚动轴承(34)、下部从动轮(35)、下部从动轮中心滚动轴承(36)、下部滑动齿板(37)、下部滑动齿板限位螺栓(39)和下部机箱固定螺栓(40)构成;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30)的一侧壁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下部机箱固定螺栓(40),下部位移换向器机箱(30)内相互啮合设置有下部主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香如龚成勇曾永亮李仁年梁康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