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堆料场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泥砂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堆料场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等项目建设时,土方外运项目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量可以达到约157万方,土石方开挖量巨大,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泥砂。为实现泥砂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常对其进行泥砂分离处理,泥砂经过泥砂分离系统分离成泥和砂,纯泥外运,砂作为资源再利用,洗出来的粗砂用于支护结构的喷锚,级配砂运送至搅拌站,制作成预拌砂浆,用于排水等工程的砌筑、抹灰、装饰,使其达到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环境。
[0003]泥砂分离系统每天可处理土石方3500
‑
4000立方米。因此,如何安全、可靠、高效的将分离的干泥和细砂运出堆料场地,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堆料场地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安全、可靠、高效的将分离的干泥和细砂运出堆料场地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r/>[0006]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堆料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堆放区,所述堆放区包括并排设置的干泥堆放区和细砂堆放区,所述干泥堆放区堆放干泥,所述细砂堆放区堆放细砂;装载区,所述装载区包括干泥装载区和细砂装载区,所述干泥装载区和所述细砂装载区分别设置在所述堆放区的两侧,所述干泥装载区靠近所述干泥堆放区,干泥运输车停放在所述干泥装载区装载干泥,所述细砂装载区靠近所述细砂堆放区,细砂运输车停放在所述细砂装载区装载细砂;等待区,所述等待区包括位于所述堆放区前方的第一等待区和位于所述细砂装载区前方的第二等待区,所述第一等待区停放等待的干泥运输车且等待的干泥运输车由第一入口进入所述干泥装载区,所述第二等待区停放等待的细砂运输车且等待的细砂运输车由第二入口进入所述细砂装载区,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干泥装载区前侧,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细砂装载区的靠近所述细砂堆放区的一端;环形车道,所述环形车道位于所述等待区前方,所述环形车道的一端与驶入、驶出堆料场地的双向车道连接,所述环形车道在与所述双向车道连接的部位设有驶入等待区;指示灯装置,所述指示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驶入等待区的第一车辆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双向车道的驶入口的第一指示灯以及与所述第一车辆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车辆检测机构检测到车辆停止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工作,位于所述双向车道的驶入口的车辆等待,其中所述双向车道的驶入口位于给料场地的外侧,为由给料场地的外侧驶入给料场地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的堆料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车道中部且垂直所述双向车道延伸的围挡,所述围挡分隔所述环形车道且设有围挡入口和围挡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开挖泥砂分离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凤波,邓庆勇,吕紫阳,许耀东,李姗姗,赵小月,康绍绅,程瑞,左焘睿,马震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