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输液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9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输液椅,包括椅身,椅身包括椅体、竖杆和挂钩,椅体的右端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装置,位于后端的输液装置包括扶手、竖框和竖板,长板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圆槽,竖板的下表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圆杆,圆杆的下端与圆槽铰接,竖板的前表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杆,竖板和长板活动设置在竖框内,竖框的前表面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条,竖板下端与竖框上端槽口错开,此时竖板不会再下降保持竖直起到遮挡的效果,降低了儿童扎针时的恐惧感,减小儿童的抗拒,便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扎针操作,将吊瓶吊挂在挂钩上,竖杆插在杆槽内,相比常见的放置在地面的吊瓶杆,稳定性高不会被儿童误碰倒,提高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输液椅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椅设备
,具体为一种儿科输液椅。

技术介绍

[0002]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输液用量大,对热原、澄明度、无菌、pH、渗透压等要求比小容量注射液更为严格,pH接近体液pH,避免过酸过碱,输液一般包装于密闭的中性硬质玻璃瓶及轻便的特制塑料瓶或袋。输液的容积一般在100ml以上,大者有1000ml,临床广泛用于重危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输液不能采用混悬液及油制溶液,一般制成澄明的溶液,多以静脉滴注给药,输液,特别是某些血容量扩充剂,如右旋糖酐注射液等,要求具有一定的胶体性、比重、黏度和滞留性等血流变性质,以起到增加血浆容量的作用,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输液多以水作溶剂,不得加入任何抑菌剂,从配制到灭菌应控制在4小时内完成,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患者在输液时,对于输液针有较强的恐惧心理,抗拒心理严重,易乱动,常见的输液椅只提供靠座左右,因此提出一种儿科输液椅,起到遮挡的效果,降低了儿童扎针时的恐惧感,减小儿童的抗拒,便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扎针操作,同时相比常见的放置在地面的吊瓶杆,稳定性高不会被儿童误碰倒,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输液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输液椅,包括椅身,椅身包括椅体、竖杆和挂钩,所述椅体的右端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装置,位于后端的所述输液装置包括扶手、竖框和竖板,所述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长板,所述长板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圆槽,所述竖板的下表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下端与圆槽铰接,所述竖板的前表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杆,所述竖板和长板活动设置在竖框内,所述竖框的前表面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前表面下端固定设置有魔术子贴,所述扶手的后表面左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魔术母贴。
[0005]优选的,所述竖框后表面与扶手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扶手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软垫。
[0006]优选的,所述椅体的左端上表面的后端开设有杆槽。
[0007]优选的,所述竖杆的下端活动设置在杆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挂钩固定设置在竖杆的上端的前后左右四端。
[0009]优选的,所述扶手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均为圆弧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一种儿科输液椅,儿童坐在椅体上,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将左手或右手放置在扶手上,软垫提高舒适度,利用弹性条将手臂固定后将魔术子母贴粘连,此时向上抽出竖板,当竖板完全抽离竖框而长板在竖框内时,此时可以利用圆杆和圆槽轻微转动竖板,使竖板下端与竖框上端槽口错开,此时竖板不会再下降保持竖直起到遮挡的效果,降低了儿童扎针时的恐惧感,减小儿童的抗拒,便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扎针操作。
[0012](2)、该一种儿科输液椅,将吊瓶吊挂在挂钩上,竖杆插在杆槽内,相比常见的放置在地面的吊瓶杆,稳定性高不会被儿童误碰倒,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椅身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椅身;2、输液装置;11、椅体;12、杆槽;13、竖杆;14、挂钩;21、扶手;22、竖框;23、魔术子贴;24、弹性条;25、挡杆;26、竖板;27、软垫;28、魔术母贴;29、长板;210、圆槽;211、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儿科输液椅,包括椅身1,椅身1包括椅体11、竖杆13和挂钩14,椅体11的右端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装置2,位于后端的输液装置2包括扶手21、竖框22和竖板26,竖板26的下表面设置有长板29,长板29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圆槽210,竖板26的下表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圆杆211,圆杆211的下端与圆槽210铰接,竖板26的前表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杆25,竖板26和长板29活动设置在竖框22内,竖框22的前表面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条24,弹性条24的前表面下端固定设置有魔术子贴23,扶手21的后表面左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魔术母贴28,竖框22后表面与扶手21前表面固定连接,扶手2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软垫27,椅体11的左端上表面的后端开设有杆槽12,儿童坐在椅体11上,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将左手或右手放置在扶手21上,软垫27提高舒适度,利用弹性条24将手臂固定后将魔术子母贴粘连,此时向上抽出竖板26,当竖板26完全抽离竖框22而长板29在竖框22内时,此时可以利用圆杆211和圆槽210轻微转动竖板26,使竖板26下端与竖框22上端槽口错开,此时竖板26不会再下降保持竖直起到遮挡的效果,降低了儿童扎针时的恐惧感,减小儿童的抗拒,便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扎针操作,将吊瓶吊挂在挂钩14上,竖杆13插在杆槽12内,相比常见的放置在地面的吊瓶杆,稳定性高不会被儿童误碰倒,提高安全性,竖杆13的下端活动设置在杆槽12内,挂钩14固定设置在竖杆13的上端的前后左右四端,扶手21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均为圆弧型。
[0020]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儿童坐在椅体11上,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将左手或右手放置在扶手21上,软垫27提高舒适度,利用弹性条24将手臂固定后将魔术子母贴粘连,此时向上抽出竖板26,当竖板26完全抽离竖框22而长板29在竖框22内时,此时可以利用圆杆211和圆槽210轻微转动竖板26,使竖板26下端与竖框22上端槽口错开,此时竖板26不会再下降保持竖直起到遮挡的效果,降低了儿童扎针时的恐惧感,减小儿童的抗拒,便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扎针操作,将吊瓶吊挂在挂钩14上,竖杆13插在杆槽12内,相比常见的放置在地面的吊瓶杆,稳定性高不会被儿童误碰倒,提高安全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输液椅,包括椅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身(1)包括椅体(11)、竖杆(13)和挂钩(14),所述椅体(11)的右端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输液装置(2),位于后端的所述输液装置(2)包括扶手(21)、竖框(22)和竖板(26),所述竖板(26)的下表面设置有长板(29),所述长板(29)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圆槽(210),所述竖板(26)的下表面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圆杆(211),所述圆杆(211)的下端与圆槽(210)铰接,所述竖板(26)的前表面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杆(25),所述竖板(26)和长板(29)活动设置在竖框(22)内,所述竖框(22)的前表面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条(24),所述弹性条(24)的前表面下端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明辉刘鹤鲍士伟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