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390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钢筋弯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棒材加工系统,包括上料架、承载架、输送带、驱动装置、上料装置和弯曲主机。其中,承载架固定设置于上料架上,输送带转动设置于上料架上,驱动装置安装于上料架上,能够驱动输送带循环转动,对直条棒材进行输送,输送方向垂直于直条棒材的轴向,上料装置能够将输送带上的棒材逐个移入承载架上,弯曲主机能够牵引承载架上的棒材并对棒材进行弯曲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上料架、承载架和输送带的基础上,驱动装置和上料装置相互配合,能够自动对直条棒材进行上料,与弯曲主机的衔接配合更加顺畅,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相比于通过矫直轮对棒材矫直和上料的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加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弯箍
,尤其涉及一种棒材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较大尺寸的钢筋,现有的弯曲机大都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上料,人工操作时,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工作效率低,影响弯曲机的工作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加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自动上料。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棒材加工系统,包括:
[0006]上料架;
[0007]承载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上;
[0008]输送带,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料架上;
[0009]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架上,能够驱动所述输送带循环转动,对直条棒材进行输送,输送方向垂直于直条棒材的轴向;
[0010]上料装置,能够将所述输送带上的棒材逐个移入所述承载架上;
[0011]弯曲主机,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架上的棒材并对棒材进行弯曲处理。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卸料架,棒材被所述弯曲主机弯曲处理后落入所述卸料架上。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防扭板,所述防扭板连接于所述卸料架,所述防扭板和所述卸料架之间形成卸料间隙,所述弯曲主机在对棒材弯曲处理时,所述卸料间隙能够阻挡棒材扭转。
[0014]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架包括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承载槽,多个所述承载件在所述上料架上沿所述承载槽的贯通方向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承载槽相互配合用于承载棒材。r/>[0015]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包括多个送料链条,所述送料链条转动绕设于所述上料架上,多个所述送料链条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0017]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上料架上;
[0018]主动链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0019]从动链轮,所述上料架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送料链条通过送料链轮绕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
[0020]传动链条,绕设于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
[0021]作为优选,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0022]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固定于所述上料架上;
[0023]上料头,连接于所述上料气缸的活塞杆,所述上料气缸能够通过所述上料头将输
送带上的棒材顶起,使其落入承载架上。
[0024]作为优选,所述弯曲主机包括主机架和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机架上的作业组件,所述作业组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承载架上棒材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作业组件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架上的棒材并对棒材进行弯曲处理。
[0025]作为优选,所述作业组件包括:
[0026]工作台,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机架上;
[0027]牵引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架上的棒材;
[0028]送进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牵引机构背离所述承载架的一侧;
[0029]剪切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送进机构背离所述牵引机构的一侧;
[0030]弯曲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剪切机构背离所述送进机构的一侧;
[0031]回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弯曲机构背离所述剪切机构的一侧。
[0032]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机构包括:
[0033]牵引机座,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
[0034]牵引驱动器,安装于所述牵引机座上;
[0035]牵引主动轮,连接于所述牵引驱动器的输出端;
[0036]牵引从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牵引机座上;
[0037]计数装置,安装于所述牵引机座上,能够对所述牵引机构牵引移动的棒材的长度进行计算。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9]在上料架、承载架和输送带的基础上,驱动装置和上料装置相互配合,能够自动对直条棒材进行上料,与弯曲主机的衔接配合更加顺畅,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相比于通过矫直轮对棒材矫直和上料的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节能安全。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的主视图;
[004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的侧视图;
[0042]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4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作业组件的正视图;
[004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送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剪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剪切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4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弯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
[0049]1、上料架;
[0050]2、承载架;
[0051]3、输送带;
[0052]4、驱动装置;
[0053]41、驱动电机;42、主动链轮;43、从动链轮;44、传动链条;
[0054]5、上料装置;
[0055]51、上料气缸;52、上料头;
[0056]6、弯曲主机;
[0057]61、主机架;
[0058]62、工作台;
[0059]63、牵引机构;631、牵引机座;632、牵引主动轮;633、牵引从动轮;634、计数装置;
[0060]64、送进机构;641、固定座;642、滑动座;643、第一驱动部;644、第二驱动部;645、主动轮;646、第三驱动部;647、惰轮;
[0061]65、剪切机构;651、电动机;652、飞轮;653、箱体;654、离合齿轮;655、固定刀;656、凸轮轴;657、动刀;658、气动离合器;
[0062]66、弯曲机构;661、立座;662、第四驱动部;663、工作盘;664、弯折部;665、第五驱动部;666、驱动齿轮;
[0063]67、回送机构;
[0064]7、卸料架;
[0065]8、防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6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6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架(1);承载架(2),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1)上;输送带(3),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料架(1)上;驱动装置(4),安装于所述上料架(1)上,能够驱动所述输送带(3)循环转动,对直条棒材进行输送,输送方向垂直于直条棒材的轴向;上料装置(5),能够将所述输送带(3)上的棒材逐个移入所述承载架(2)上;弯曲主机(6),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架(2)上的棒材并对棒材进行弯曲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架(7),棒材被所述弯曲主机(6)弯曲处理后落入所述卸料架(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扭板(8),所述防扭板(8)连接于所述卸料架(7),所述防扭板(8)和所述卸料架(7)之间形成卸料间隙,所述弯曲主机(6)在对棒材弯曲处理时,所述卸料间隙能够阻挡棒材扭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2)包括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承载槽,多个所述承载件在所述上料架(1)上沿所述承载槽的贯通方向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承载槽相互配合用于承载棒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包括多个送料链条,所述送料链条转动绕设于所述上料架(1)上,多个所述送料链条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固定于所述上料架(1)上;主动链轮(42),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从动链轮(43),所述上料架(1)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送料链条通过送料链轮绕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43)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传动链条(44),绕设于所述主动链轮(42)和所述从动链轮(43)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加工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