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血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80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血混合器,包括、壳体、混合体和盖体,壳体具有内腔和开口,壳体的底部设有血液回输口;混合体上设置具有迂回式的混合凹槽,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壳体的内壁;盖体上设置有臭氧输入口和血液输入口,盖体与混合体密封配合并将开口进行密封,臭氧输入口和血液输入口与混合凹槽连通,臭氧输入口位于混合凹槽的起点处,使得臭氧输入口中的臭氧吹着血液输入口的血液在混合凹槽中流动;优点是混合凹槽为迂回式结构,提供臭氧气体与血液之间混合接触时间长,混合效果佳;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壳体的内壁设置,使得混合后的血液流入壳体的底部无泡沫产生。壳体的底部无泡沫产生。壳体的底部无泡沫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血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体外循环治疗的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血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有鱼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将臭氧加入到人体血液中混合后,对人体不仅起到杀灭病毒,同时激活红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疗效好,毒素副作用小,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和人体抗氧化酶系统,治疗急慢性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腰间盘突出症、皮肤病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03]现有申请号为200810063376.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血混合器,其中关于气血混合通道的设计在于将气血混合通道出口处靠近缸体内壁且与缸体的内部连通,同时气血混合通道与缸体内壁之间的夹角α<90
°
。在这种结构中:气血混合通道自臭氧输入口朝缸体内壁向下倾斜,同时气血混合通道出口处与缸体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从说明书附图中看到缸体为直筒状,即缸体内壁为垂直设置。
[0004]当臭氧气体吹着血液在气血混合通道中接触并将血液吹到缸体内壁上顺壁而下,但从说明书附图中可见气血混合通道短,因此臭氧与血液接触混合时间短,混合效果不理想,同时气血混合通道出口处与缸体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使得部分血液经过混合通道出口直接流入缸体内并未沿缸体内壁流入缸内,所以容易产生泡沫。为提升混合效果,通常要抽取200ml以上的离体血液加入到混合中,但若离休血多于300ml以上时会对部分患者引发休克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血混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臭氧与血液混合时间短、效果差,缸体内产生气泡以及安全风险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血混合器,所述的气血混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血液回输口;混合体,所述混合体上设置具有迂回式的混合凹槽,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 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臭氧输入口和血液输入口,所述盖体与所述混合体密封配合并将所述开口进行密封,所述臭氧输入口和所述血液输入口与所述混合凹槽连通,所述臭氧输入口位于所述混合凹槽的起点处,使得臭氧输入口中的臭氧吹着血液输入口的血液在所述混合凹槽中流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的起点处与终点之间的夹角α<6
°
(请核实)。将α<10
°
的角度能使臭氧气体顶着血液受地球引力影响往混合凹槽出口方向流动,由于角度相对小,也就是混合凹槽的坡度平缓,保证了臭氧气体与血液混合时的流动速度不会破损血红细胞,间接地使臭氧气体与血液得到充分混合,防止泡沫的产生。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的起点处与终点之间的夹角α<0.5
‑6°
(请核实)。α<0.5
‑6°
角度进一步降低臭氧气体与血液混合时的流动速度,保证血红细胞不破损,臭氧气
体与血液混合效果最优,无泡沫的产生。
[0009]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还设有臭氧回收口,所述臭氧回收口与所述内腔连通。设置臭氧回收口能将气血混合器的壳体内未与血液混合的臭氧气体回收降解,防止臭氧气体外泄对医患人员呼吸道造成损伤。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置与所述混合凹槽相应紧密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设置能将混合凹槽进行密封,保证臭氧气体与血液混合无杂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自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收拢。壳体底部收扰,即壳体的开口到壳体的底部成弧形,两者夹角小于90度,给混合臭氧气体的血液自壳体的上内壁流向壳体的底部一个缓冲行程,保证了混合后的血液不会产生泡沫。
[0012]进一步地,所述混合体与所述盖体为一体设置。混合体与盖体一体设置,能保证臭氧气体与血液混合时的密封性。
[0013]本技术又提供了一种气血混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血液回输口;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具有迂回式的混合凹槽、臭氧输入口和血液输入口,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臭氧输入口和所述血液输入口与所述混合凹槽连通,所述臭氧输入口位于所述混合凹槽的起点处,使得臭氧输入口中的臭氧吹着血液输入口的血液在所述混合凹槽中流动,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进行密封配合。混合凹槽为迂回式结构,也就是混合凹槽长度比现有技术中混合通道至少增长2倍以上,而长距离的混合凹槽提供臭氧气体与血液之间混合接触时间长,混合效果佳,加上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当臭氧气体顶着血液流动时,血液随着混合凹槽的路径往下流动,使得臭氧气体与血液之间得到全面、充分地混合;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壳体的内壁设置,让混合凹槽与壳体的内壁无缝连接,使得混合后的血液流入壳体的底部无泡沫产生;将混合凹槽设置在盖体上,使得本技术的气血混合器只有两个部件,装配简单,密封效果好。
[0014]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的起点处与终点之间的夹角α<10
°
(请核实)。α<10
°
角度能延缓臭氧气体与血液混合时的流动速度,保证血红细胞不破损,又促使臭氧气体与血液得到充分混合,也防止泡沫的产生。
[00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自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收拢。壳体底部收扰,即壳体的开口到壳体的底部成弧形,两者夹角小于90度,给混合臭氧气体的血液自壳体的上内壁流向壳体的底部一个缓冲行程,保证了混合后的血液不会产生泡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混合凹槽为迂回式结构,也就是混合凹槽长度比现有技术中混合通道至少增长2倍以上,而长距离的混合凹槽提供臭氧气体与血液之间混合接触时间长,混合效果佳,加上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当臭氧气体顶着血液流动时,血液随着混合凹槽的路径往下流动,使得臭氧气体与血液之间得到全面、充分地混合,再者因混合凹槽长,效果佳,相较现有技术需要300ml离休血液加入气血混合,本技术的气血混合器只需100毫升左右的离休血液加入混合就达到一样的效果,解决因离体血过多引发的休克危险;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壳体的内壁设置,让混合凹槽与壳体的内壁无缝连接,使得混合后的血液流入壳体的底部无泡沫产生,不会破损血红细胞。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气血混合器的爆炸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混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混合体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盖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血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血混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血液回输口;混合体,所述混合体上设置具有迂回式的混合凹槽,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自起点处往终点处向下倾斜, 所述混合凹槽的出口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臭氧输入口和血液输入口,所述盖体与所述混合体密封配合并将所述开口进行密封,所述臭氧输入口和所述血液输入口与所述混合凹槽连通,所述臭氧输入口位于所述混合凹槽的起点处,使得臭氧输入口中的臭氧吹着血液输入口的血液在所述混合凹槽中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血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的起点处与终点之间的夹角α<1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血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凹槽的底部的起点处与终点之间的夹角α<0.5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血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设有臭氧回收口,所述臭氧回收口与所述内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气血混合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泉吴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