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97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静脉壶,所述静脉壶的外表面与密封罩的内壁搭接,所述密封罩位于静脉壶的上方,所述密封罩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输液管和第一分流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流扣。该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通过设置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一过滤装置、第一限流扣和第二限流扣,使得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拆卸并清洗,使得在后续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第二分流管出现堵塞的情况,有效降低了该分流短管因静脉壶堵塞而导致患者的血液难以回到患者体内,保障了患者的恢复效果。复效果。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进行血液透析时,医生首先建立患者的血管通路,然后将预冲好的透析器及一次性使用的血路管连接至病人的血管通路,建立体外循环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在无肝素透析治疗或CRRT治疗中,由于无肝素等抗凝剂的应用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管路中的静脉壶的滤网经常会发生凝血,滤网阻塞严重时通常无法回血,静脉壶中的血液随着分流管输到患者体内,在静脉壶底部的血液容易造成堵塞,难以回到患者体内,不利用患者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解决了由于无肝素等抗凝剂的应用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管路中的静脉壶的滤网经常会发生凝血,滤网阻塞严重时通常无法回血,静脉壶中的血液随着分流管输到患者体内,在静脉壶底部的血液容易造成堵塞,难以回到患者体内,不利用患者恢复。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包括静脉壶,所述静脉壶的外表面与密封罩的内壁搭接,所述密封罩位于静脉壶的上方,所述密封罩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输液管和第一分流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流扣,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流扣,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装置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外表面与第二分流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装置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底端与第二输液管的顶端相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下表面与密封扭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限流扣的右侧面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的底端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限流扣内壁的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个限位卡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静脉壶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传导片与静脉壶的外表面搭接,所述第一限流扣的形状设置为锥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限流扣设置为梯形,所述第二限流扣内壁的正面和别面均开设有调节齿槽,且两个调节齿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
表面与调节齿槽的内壁相啮合。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限流扣内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齿轮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轮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该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通过设置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一限流扣和第二限流扣,当患者的血液过于黏稠或血液出现凝块导致静脉壶的底端出现堵塞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第一分流管以及第一分流管底部的管道对人体静脉进行连接,从而保障了在输液过程中,该分流短管不易因静脉壶内部堵塞而导致难以输液的情况,且由于在输液的过程中过滤血液较多的第一过滤装置内部出现堵塞从而导致第一分流管底部的导管出现堵塞时,只需工作人员向上推动调节轮,使得调节轮带动齿轮在调节齿槽内滑动,使得调节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断挤压第一分流管,直至将第一分流管完全密封住,此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第二分流管对患者进行输液即可,且在输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拆卸并清洗,使得在后续的输液过程中第二分流管出现堵塞的情况,有效降低了该分流短管因静脉壶堵塞而导致患者难以输液,或患者血液难以回到体内的情况,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恢复效果。
[0015]2、该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通过设置第一限流扣和第二限流扣,第二分流管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导致其内部堵塞时,只需通过第一限流扣对第二分流管的表面进行夹持,从而将第二分流管完全密封住,此时工作人员只需向下滑动调节轮,使得调节轮松离对第一分流管的堵塞,且由于工作人员在使用第二分流管进行导流的过程中可以对第一分流管内部以及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使得在静脉壶内部堵塞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离罐可以反复切换使用,从而保障了患者在做血液透析时的安全性,且降低了静脉壶内部管道全部堵塞的情况。
[0016]3、该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使得工作人员只需对加热装置的温度进行调节,即可对进入静脉壶内的血液温度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因血液温度过低而导致血液在进入患者体内时对患者的造成不适的情况,有效提高了该分流短管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限流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二限流扣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静脉壶、2密封罩、3第一输液管、4第一限流扣、5第一分流管、6第二限流扣、7加热装置、8第一过滤装置、9第二分流管、10第二过滤装置、11第二输液管、12密封套、13密封扭块、14限位卡板、15限位卡齿、16调节齿槽、17齿轮、18调节轮、19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包括静脉壶1,静脉壶1的外表面与密封罩2的内壁搭接,密封罩2位于静脉壶1的上方,密封罩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输液管3和第一分流管5的底端相连通,第一输液管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流扣4,第一分流管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流扣6,第一分流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装置8的上表面相连通,第一分流管5的外表面与第二分流管9的右端相连通,第二分流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装置10的顶端相连通,第二过滤装置10的底端与第二输液管11的顶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分流管5、第二分流管9、第一限流扣4和第二限流扣6,在输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第一过滤装置8进行拆卸并清洗,使得在后续的输液过程中第二分流管9出现堵塞的情况,有效降低了该分流短管因静脉壶1堵塞而导致患者难以输液,或患者血液难以回到体内的情况,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恢复效果。
[0024]具体的,如图1、2和4所示,第二输液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19,接头19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套12,密封套12的下表面与密封扭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因设置有密封筒和密封扭块13,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第二分流管9时,只需将密封扭块13从密封筒内取出,此时密封扭块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包括静脉壶(1),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壶(1)的外表面与密封罩(2)的内壁搭接,所述密封罩(2)位于静脉壶(1)的上方,所述密封罩(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输液管(3)和第一分流管(5)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流扣(4),所述第一分流管(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流扣(6),所述第一分流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装置(8)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5)的外表面与第二分流管(9)的右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装置(10)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0)的底端与第二输液管(11)的顶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液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19),所述接头(19)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套(12),所述密封套(12)的下表面与密封扭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净化血路管静脉壶凝管分流短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荣高陆哈琳廖朝艳淡瑜李欣镅张丽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