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61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磁操动机构,涉及电力开关的操动机构。该装置的特征是将已有的电磁机构磁路中无气隙地插入永磁体,用由永磁体剩磁产生的保持力取代复杂的锁扣系统的作用;用电容器的脉冲放电取代大功率直流电源;用可控硅取代原控制电路中的有触点开关;机构整体运行可靠、寿命长,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这种新型操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工业实现方便,消除了开关可靠性最大的隐患,用市电供电的方式完成操动机构的功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电力开关的操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磁操动机构。现有的电磁操动机构为大功率直流电源驱动,由机械锁扣保持合闸或分闸状态,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电源功率需求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的操动机构,消除开关可靠性的隐患,并以市电供电的方式驱动铁心,完成操动机构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以永磁体与铁心、磁轭等组成的闭合磁路代替机械锁扣系统,用永磁体的矫顽力,通过铁心锁定输出杆在合闸或分闸位置;用电容器储能和专用控制线路,使电源需求降低为市电水平,并能可靠地控制和驱动铁心,带动输出杆到合闸或分闸位置。本技术的用途是简化开关操动机构,消除开关可靠性最大的隐患,用市电供电的方式完成操动机构的功能。该机构的结构简单、工业实现方便,运行可靠、寿命长,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作为配电开关的操动动力源;可直接接受重合器与分段器等配电自动化装置中的电子控制信号,并能可靠完成它们对开关的操动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实施步骤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控制回路原理接线图。图3是实施例的永磁极靴原理图。图中1.分闸驱动线圈,2.合闸驱动线圈,3.永磁体,4.外磁路,5.输出杆,6.铁心,7.磁铁架,8.极靴,9.专用储能与控制电路,10.整流二极管,11.放电开关,12.变压器,13.储能电容器。参照图1,任一线圈(分闸驱动线圈(1)或合闸驱动线圈(2))因放电开关(11)闭合,得到从储能电容器(13)送出的脉冲电流,使铁心(6)吸到该线圈一端,永磁体(3)、外磁路(4)、铁心(6)、磁铁架(7)和极靴(8)组成闭合磁路,使铁心(6)受永磁体(3)的作用锁定在该端,因而输出杆(5)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当电容器(13)为另一线圈送电时,铁心(6)就会被驱动到另一端,并锁定在另一状态下。参照图2,电容器(13)由二极管(10)充电,由开关(11)控制,分别对线圈(1)和线圈(2)放电。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是将4至12个矩形永磁体(3)无气隙地环绕于专用极靴(8)外,如图3所示,利用磁铁架(7)和极靴(8)的形状,解决矩形永磁体(3)到圆形铁心(6)的过渡问题,非硅钢片的外磁路(4)生产成本低,与磁铁架(7)紧密压接,铁心(6)与极靴(8)滑动配合,形成无气隙磁路。专用储能与控制电路(9)中电容器(13)为电解电容器,放电开关(11)为可控硅,变压器(12)副边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绕组,分别为合闸控制回路与分闸控制回路供电,合闸线圈(2)的匝数为分闸线圈(1)的3至10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磁操动机构主要包括永磁体(3)、外磁路(4)、铁心(6)、合闸线圈(2)以及能驱动铁心(6)动作的储能与控制电路(9),其特征是:由永磁体(3)、外磁路(4)、铁心(6)、磁铁架(7)和极靴(8)组成无气隙闭合磁路;由放电开关(11)控制的电容器(13)分别向合闸线圈(2)与分闸线圈(1)放电,驱动铁心(6)带动输出杆(5)做合闸与分闸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新型电磁操动机构主要包括永磁体(3)、外磁路(4)、铁心(6)、合闸线圈(2)以及能驱动铁心(6)动作的储能与控制电路(9),其特征是由永磁体(3)、外磁路(4)、铁心(6)、磁铁架(7)和极靴(8)组成无气隙闭合磁路;由放电开关(11)控制的电容器(13)分别向合闸线圈(2)与分闸线圈(1)放电,驱动铁心(6)带动输出杆(5)做合闸与分闸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操动机构,其特征是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积岩王瑛丛吉远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