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120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接板及电池模组,转接板包括板体和汇流排,汇流排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汇流排,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汇流排设置在第一表面上,板体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连通孔,连通孔供极耳由第二表面穿设至第一表面;第一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排段和第二汇流排段,第一汇流排段的硬度小于第二汇流排段的硬度,第二汇流排段靠近连通孔设置,并与极耳连接。由于,第二汇流排段为硬汇流排,成型精度高,将第二汇流排段与极耳连接后的结构强度较高,电池模组的可靠性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板及电池模组,提高了部分铜排与电池模组极耳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电池模组的可靠性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板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转接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航空航天无人机及相关模型使用的主流动力电流。
[0003]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中包括多个串连在一起的电芯,电池模组正负极耳分别通过总正铜排和总负铜排引出后与外部的电路相连,其中总正铜排和总负铜排均由软铜排形成。
[0004]然而,软铜排由于硬度较低,易变性,软铜排与电池模组极耳焊接处的结构强度较低,导致电池模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板及电池模组,提高了部分铜排与极耳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电池模组的可靠性较高。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板,用于连接极耳和汇流排,转接板包括板体和汇流排,汇流排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汇流排,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汇流排设置在第一表面上,板体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连通孔,连通孔供极耳由第二表面穿设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板,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极耳和汇流排,所述转接板包括板体和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汇流排,所述板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供所述极耳由所述第二表面穿设至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排段和第二汇流排段,所述第一汇流排段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汇流排段的硬度,所述第二汇流排段靠近所述连通孔设置,并与所述极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还包括:加强连接件,所述第一汇流排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排段之间通过加强连接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为加强汇流排,所述加强汇流排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汇流排段,所述加强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汇流排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汇流排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汇流排,多个所述第二汇流排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且呈阵列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汇流排上均设有限位凸起部,多个所述限位凸起部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所述限位孔中。6.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壳盖和底壳、电芯组和上述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倡全邹序平吴佳凡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